我又生氣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脾氣來的快 也可以去的快
人都有喜怒哀樂,就像呼吸吃飯一樣自然的事情。
情緒與我們生命如影隨形,緊密的讓人忘記原來情緒是需要處理,大腦如同電腦一樣,它當機就需要重新開機。自從自律神經失調以來,它就像我的行動秘書一樣,記憶了我的喜怒哀樂。
生活中難免出現喜歡操控與領導的人,偏偏我不是那隨和的族群,總是無法發自內心替他們喝采,某親戚要求家族的大家參與她所安排的計劃且毫無可議論空間,也免不了家族成員因為人情壓力因為拒絕而道歉,牡羊座的我正義感使然,因此大爆氣,結果換得一身懲處,身體因為過於生氣激動腎上腺素上升,明顯感受身體不適,自律神經失調就是這樣,總是毫無保留油門踩到底,沒有中間值,身體因為緊張而產生顫抖久久無法停止,心跳快的好像要衝出來心慌慌的,腦袋瞬間混濁。
我曾經在每一次表現反省再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隨和一點,凡事順著大家,不要表達自己立場,當一個總是笑笑說「好」的人,這樣的我是不是能獲得更多人喜愛,但實驗結果,我還是我,依然正義感十足的我,我也不再反省自己了,因為自律神經失調其中重要因素是「教你愛自己」,我不再勉強自己,除非發自內心,並且因此覺得幸福。
比起改變自己更重要的是「察覺情緒」生活總是不經意給你一些刺激,明明很平穩突然給你一擊,面對壓力來襲,情緒反應就是最直接的東西,而面對情緒,不是要拒絕它,而且理解它,並且轉移它,這時候轉念就是一種必修技能,它很難在你陷入情緒時跳脫出來,但也是唯一能拉你一把的。
我問自己「是因為某親戚愛操控大家所以妳生氣了嗎?」
我回答「不是的,愛操控大家是她自己私人行為甘我什麼事,我根本不在意」
我再問自己「那妳生氣什麼了?」
我回答「我生氣因為她這樣造成大家人情壓力,包括我自己,麻煩了我」
我再問自己「那我們不處理不就好了嗎?沒有誰規定一定要回應,妳也說了,這是她個人行為」
是的,我釐清了一些想法,善用和自己對話,試著從對話裡安撫自己內心的情緒,自律神經失調會在情緒裡卡關,而重要的是,要如何讓自己不要卡關太久,也是需要練習的課題。
avatar-img
0會員
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Owl🦉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療癒別人之前,先療癒自己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佔據了你大半時間,日復一日,這樣的模式也漸漸日常化,你覺得累,真的只是單純的累而已嗎? 我們很少再深入探討,這樣的累會讓我有什麼樣的狀態和表現
「我下班要去上課程,拳擊有氧瑜珈之類的,我小時候學超多才藝的,連魔術都學了,還上台表演耶!好笑吧!」,「所以妳要把妳兒子送去學才藝,妳要放手!」,我兒子也才四歲中班......其實我蠻喜歡聽Amy講這些事情,蠻有趣的,也不覺得她有炫耀的意思,加上她大而化之的說法,很有意思。
試量產當日,Amy問我能不能進現場幫忙,發現Amy的包材根本準備不夠,怕耽誤了產程我趕緊去追包材找包材,「妳的包材好像不夠!我先去找!」,混亂之中產程結束了,因為試做不順利停機收攤,「那我原先準備的包材是夠的!」Amy說,我又再次接收了這驚喜的回應。
有人說生活的品質來自自律 我是認同的,但我是做不到的,因為實在太難了!我疑問的是,這樣的人是不是天生自我要求較高,那他的壓力應該是大的才是,還是這樣的人是與生俱來就擁有好的習慣? 不不不,再檢視下去就要換我檢討自己了,又在幫自己胡亂找理由之類的(笑)
我可以拜託你一件事嗎? 同事這樣問我,在心裡下意識的疑問「又要幹嘛?」你可以幫我用一個東西嗎?「好懶得用噢⋯⋯」 人家說錢可以解決的事是小事,錢不能解決的事⋯⋯ 「妳晾的衣服可不可以晾整齊漂亮看起來舒心一點呢?」先生問,我.......
微微緊張感>緊張感>焦慮>抑鬱 把它想像成一人作業,多人團體,沒錯!一人是你,你必須和多人團體一起合作,這是很有挑戰的事情,所以需要抓到原則,不必擔心的是,這原則是有規則性的。
療癒別人之前,先療癒自己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佔據了你大半時間,日復一日,這樣的模式也漸漸日常化,你覺得累,真的只是單純的累而已嗎? 我們很少再深入探討,這樣的累會讓我有什麼樣的狀態和表現
「我下班要去上課程,拳擊有氧瑜珈之類的,我小時候學超多才藝的,連魔術都學了,還上台表演耶!好笑吧!」,「所以妳要把妳兒子送去學才藝,妳要放手!」,我兒子也才四歲中班......其實我蠻喜歡聽Amy講這些事情,蠻有趣的,也不覺得她有炫耀的意思,加上她大而化之的說法,很有意思。
試量產當日,Amy問我能不能進現場幫忙,發現Amy的包材根本準備不夠,怕耽誤了產程我趕緊去追包材找包材,「妳的包材好像不夠!我先去找!」,混亂之中產程結束了,因為試做不順利停機收攤,「那我原先準備的包材是夠的!」Amy說,我又再次接收了這驚喜的回應。
有人說生活的品質來自自律 我是認同的,但我是做不到的,因為實在太難了!我疑問的是,這樣的人是不是天生自我要求較高,那他的壓力應該是大的才是,還是這樣的人是與生俱來就擁有好的習慣? 不不不,再檢視下去就要換我檢討自己了,又在幫自己胡亂找理由之類的(笑)
我可以拜託你一件事嗎? 同事這樣問我,在心裡下意識的疑問「又要幹嘛?」你可以幫我用一個東西嗎?「好懶得用噢⋯⋯」 人家說錢可以解決的事是小事,錢不能解決的事⋯⋯ 「妳晾的衣服可不可以晾整齊漂亮看起來舒心一點呢?」先生問,我.......
微微緊張感>緊張感>焦慮>抑鬱 把它想像成一人作業,多人團體,沒錯!一人是你,你必須和多人團體一起合作,這是很有挑戰的事情,所以需要抓到原則,不必擔心的是,這原則是有規則性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情緒的問題很多人都有,也很正常,看到不順眼的事情會生氣、憤怒,遇到不順心的事會煩躁、鬱悶,有的人隱忍,但內心已波濤洶湧,還是要費心去安撫自己,而有的人大肆發洩,旁邊的人都會遭殃。雖然情緒的表達是屬於個人自由,那你自己的感受會是如何呢?我認為會大大的影響個人和家庭的生活、自我的表現和心理健康。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Thumbnail
很長一段時間處於一種脾氣暴躁的狀態。嘗試過自由書寫,卻沒有實質的改善。 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的自我覺察後才發現根本的原因。 因為自己是用一種負面消極的自由書寫。誤以為自我檢討就能放下,徹底改變自己的壞脾氣。 習慣自我消化情緒的人,要注意在腦海中與自己交談的方式。單純的寫下當下的心情及引發的原因,不
Thumbnail
明明告訴自己,要當個脾氣好的人,不要亂發脾氣。但每次面對某些特定場面時,卻總是有把火燒的比你的理智快,當你意識到你做了什麼之後,又止不住的後悔?
Thumbnail
情緒暴走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尤其是在現代人經常處於高壓力、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中,情緒管理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當情緒暴走時,人們常常會失去控制,做出一些讓自己和周圍人感到不舒服的行為,這不僅對自己的健康不利,還會影響到周圍人的情緒。
Thumbnail
閱讀了《1分鐘掌控情緒微心理》剛好看到某一篇內容敘述,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生的氣,大多都是不該生的氣,作者將其分為四類:一、別人在無意間的情況下讓你生氣;二、在不得已的狀況下,犯下的錯誤;三、根本是雞毛蒜皮的瑣事;四、不真實的流言不值得生氣。而生病是歸在第二類。
Thumbnail
"他有生氣的權利,你有不接受的權利" 焦點回到自己身上,自己為何生氣?自己為何在意?自己為何難過?答案或能水落石出,自我覺察,讓這些情緒和雜念通過,得到釋放的管道,不是強迫自己放下,勉強是不會幸福的。
Thumbnail
生氣的時候,雖然生氣了卻不要生氣,高興的時候,雖然高興了卻不要高興。雖然有外物的變化讓自己的情緒發生變化,但是可以在本質上不要有變化。 生氣了 雖然發生了讓自己生氣的事情,東西被弄壞了,吃到讓自己拉肚子,或是車班延誤了,錯過了某件事情,還是遊戲被重生了,應該是氣炸了,狂揍一頓才對,至少也要生了好
Thumbnail
相信每個人在跟別人互動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曾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書中說這樣的思考與念頭,引發心中不安、憤怒的情緒,交互影響下,進而形成「情緒化思考」,讓自己困在負面情緒中無法跳脫。但相對來說,只要改變思考方式,也就可以改變情緒的生成。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情緒的問題很多人都有,也很正常,看到不順眼的事情會生氣、憤怒,遇到不順心的事會煩躁、鬱悶,有的人隱忍,但內心已波濤洶湧,還是要費心去安撫自己,而有的人大肆發洩,旁邊的人都會遭殃。雖然情緒的表達是屬於個人自由,那你自己的感受會是如何呢?我認為會大大的影響個人和家庭的生活、自我的表現和心理健康。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Thumbnail
很長一段時間處於一種脾氣暴躁的狀態。嘗試過自由書寫,卻沒有實質的改善。 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的自我覺察後才發現根本的原因。 因為自己是用一種負面消極的自由書寫。誤以為自我檢討就能放下,徹底改變自己的壞脾氣。 習慣自我消化情緒的人,要注意在腦海中與自己交談的方式。單純的寫下當下的心情及引發的原因,不
Thumbnail
明明告訴自己,要當個脾氣好的人,不要亂發脾氣。但每次面對某些特定場面時,卻總是有把火燒的比你的理智快,當你意識到你做了什麼之後,又止不住的後悔?
Thumbnail
情緒暴走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尤其是在現代人經常處於高壓力、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中,情緒管理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當情緒暴走時,人們常常會失去控制,做出一些讓自己和周圍人感到不舒服的行為,這不僅對自己的健康不利,還會影響到周圍人的情緒。
Thumbnail
閱讀了《1分鐘掌控情緒微心理》剛好看到某一篇內容敘述,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生的氣,大多都是不該生的氣,作者將其分為四類:一、別人在無意間的情況下讓你生氣;二、在不得已的狀況下,犯下的錯誤;三、根本是雞毛蒜皮的瑣事;四、不真實的流言不值得生氣。而生病是歸在第二類。
Thumbnail
"他有生氣的權利,你有不接受的權利" 焦點回到自己身上,自己為何生氣?自己為何在意?自己為何難過?答案或能水落石出,自我覺察,讓這些情緒和雜念通過,得到釋放的管道,不是強迫自己放下,勉強是不會幸福的。
Thumbnail
生氣的時候,雖然生氣了卻不要生氣,高興的時候,雖然高興了卻不要高興。雖然有外物的變化讓自己的情緒發生變化,但是可以在本質上不要有變化。 生氣了 雖然發生了讓自己生氣的事情,東西被弄壞了,吃到讓自己拉肚子,或是車班延誤了,錯過了某件事情,還是遊戲被重生了,應該是氣炸了,狂揍一頓才對,至少也要生了好
Thumbnail
相信每個人在跟別人互動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曾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書中說這樣的思考與念頭,引發心中不安、憤怒的情緒,交互影響下,進而形成「情緒化思考」,讓自己困在負面情緒中無法跳脫。但相對來說,只要改變思考方式,也就可以改變情緒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