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殘的心理動力:一種心理狀態的理解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青少年自殘(自我傷害)的現象相當普遍,根據我閱讀的資料統計有15%~35%不等,等於一個班級誇張的話,有1/3以上的學生有自殘的經驗。自殘者通常會描述當自己的負向情緒很滿,快到滿溢出來的時候,就割自己一下,看到血流出來的當下,有說不出的釋放感覺,自殘者當下不覺得疼痛,但後來才開始覺得痛。初步我們可以有這麼一個印象,自殘,在某種角度上,是解決負向情緒的反應行為。
我在精神科門診接觸過一些青少年,其中有一類常見的狀況常是憂鬱和焦慮的情緒而有憂鬱症的診斷,而且經常在憂鬱症的診斷下,都伴隨著自殘行為,最常見是割自己手腕,也有自己撞頭的。而且這種現象不僅是所謂在不被愛的「不良學生」身上,甚至漫延在許多被父母相當關心的孩子身上,這是怎麼回事呢?!
自我割除或自我傷害在心理學的解讀上,顯然和「自我」(self)脫不了關係,意即這些孩子對自己某部份極不滿意,厭惡到要把其割除或自我傷害的部份。
他們不滿意什麼呢?他們不滿意自己的現況還處於是現在這個樣子。什麼樣子呢?有比較的基準嗎?多半是孩子心中的「理想型」和自己現況比較,所謂的「理想型」是一個內心自己理想的樣子。(參看「設立理想很好,但小心這副作用」一文)。內心自己理想從何而來?一開始大部分是爸媽的期待與雕塑,「你要怎麼行為」、「該做什麼動作」、「不要做什麼」..等,都是自己置身在這個社會中最早的依循標準,成為自己「該有的樣子」,最近的一篇報導聲稱我們7歲以前都是被催眠的狀態,潛意識地在學習周遭人們的模樣,表現出該有的模樣,不僅大人師長們認可,心理也會安心活著,但到青少年時期,許多人開始發展「個別性」要有「個人」的特色,如果他的個別性符合之前師長爸媽認可的樣子,又和社會主流差不了太多,那這個孩子比較平穩沒問題。
但是,如果他的「個人性」不是之前師長爸媽認可的樣子,又和同年紀的社會主流差太多,那麼就會產生很大的衝突,比如說,一個國中的孩子想試試抽煙喝酒的感覺真有那麼帥嗎?往往就會遭到他爸媽師長的阻止,也會讓他內心有罪惡感,而這個爸媽師長的阻止,再配合孩子青春期的特性,有的孩子「一發不可收拾」,索性就明目張膽地嘗試下去,雖然自身帶著罪惡感。
那罪惡感會讓這孩子做何事?雖然他順著自己內心想著去做,但內心從小建立的「應該」,還是不斷地在內心發出聲響,「這時候你應該去唸書」、「你應該表現的更好一點」、「你不該去燙頭髮的,你有瞧見爸媽的神情,他們是不說你而已」、「我不該一天到晚上網」..等。雖然自己做著想做的事,可是一點兒也不快樂,甚至對自己失望。這種失望和發展自己相衝突的情緒,藉由假裝自己暫時變成師長父母,由殘害自己身體得到一種平衡和疏解,甚至在殘害自己當下,感覺不到痛楚,但又符合微妙的心理狀態,當殘害自己時,是師長父母比較緊張,潛藏著對規範的不滿表達。這種作法,以處罰自己身體,達到了發展自我的平均𧗽。
在這裏,我只是約略描述自殘案主可能的心理狀態之一,我並沒有表示,所有出現自殘的案主都是這種心理機制,千萬不要誤會了。
從這種心理狀態可以理解,那些被爸媽過度疼愛的孩子,並沒有能逃過這種心理機制,反而孩子會覺得自己辜負爸媽更多,而推開爸媽或殘害自己更深。聰明如你,未來如果你發現你青少年的孩子自殘時,在第一時間千萬不要指責他,先包紥好傷口,抱抱疼惜他,再把他帶來心理師面前進行心理諮商,釐清何種心理機制造成,孩子的自殘行為,有可能是很多心理意見的表現哦!
點擊有劃底線的字即可連結
avatar-img
202會員
359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515臨床心理師特文-人人都需要心理師」,內詳。
雖說「好漢不提當年勇」,但是面對老年憂鬱,卻要讓患者儘可能說說「當年勇」。
我們常聽人說,這個人不一致,人前人後不同,真的是這樣嗎?
如何留下好印象?心理機制操作
「515臨床心理師特文-人人都需要心理師」,內詳。
雖說「好漢不提當年勇」,但是面對老年憂鬱,卻要讓患者儘可能說說「當年勇」。
我們常聽人說,這個人不一致,人前人後不同,真的是這樣嗎?
如何留下好印象?心理機制操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描繪了一名國二生在面對壓力與家庭關係中的掙扎,以及透過自殘表達自己情感的過程。在家庭中,母親的強勢與缺乏理解讓主角感到孤獨,文章生動地呈現了痛苦與渴望被關心的心情,並探討了自我救贖的可能性。此文特別引發對於青少年心理健康與父母溝通的深入思考。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的定義及其相關名詞,並詳細分析自殺的危險因子,如過去的行為、心理狀態和人際關係等。同時,文章也提出了自殺的保護因子,包括支持系統、心理健康治療和家庭功能等,旨在提高大眾對自殺議題的認識,並鼓勵大家成為一位關懷的傾聽者。透過有效的支持與理解,有助於減少自殺行為的發生。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當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和以往不同的行為,他是怎麼了嗎? 青少年的「憂鬱」常被誤認為「叛逆」的表現,而這兩者應如何分辨? 身為老師,該如何陪伴敏感多愁的憂鬱青少年? 快報名參加特別為教師規劃的課程,引導孩子走出情緒迷宮。 -課程特色及內容- ★專業師資提供協助青少年培養心理韌性之技巧。 ★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在憂鬱狀態下,自我價值感會直線下降,低到塵埃,無用感油然而,所以我一定要界定自己的最低限度,就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做的事,對我來說,就是自傷。可能有些人不懂,為什麼會有人自殘?其實就像運動時大腦會分泌腦內啡讓心情愉悅,相同的,自傷行為所產生的痛覺,可以舒緩情緒的壓力,也是大腦處理痛苦訊息的一種舒緩方法。
Thumbnail
「創傷」就是一種深刻的「孤獨」 在幼小的時代不知道怎麼面對父親痛毆母親、為什麼酒瓶會往自己砸過來、為什麼很親愛的人會在街上被人打死、為什麼某個人一槍把自己斃了,或是整天到晚拿東西痛毆孩子,或是把自己嫌得一無是處?為什麼有時候看來很和藹可親,有時候就會變了一個人?為什麼一邊痛打我又一邊痛哭著說愛我?
Thumbnail
自傷行為的出現,並非等待著被去除,而是期盼著被聽見與理解。
Thumbnail
這是一篇寫給擔心身邊人傷害自己、疑惑為什麼有自傷行為,或處於矛盾痛苦中,正在自傷的你。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描繪了一名國二生在面對壓力與家庭關係中的掙扎,以及透過自殘表達自己情感的過程。在家庭中,母親的強勢與缺乏理解讓主角感到孤獨,文章生動地呈現了痛苦與渴望被關心的心情,並探討了自我救贖的可能性。此文特別引發對於青少年心理健康與父母溝通的深入思考。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的定義及其相關名詞,並詳細分析自殺的危險因子,如過去的行為、心理狀態和人際關係等。同時,文章也提出了自殺的保護因子,包括支持系統、心理健康治療和家庭功能等,旨在提高大眾對自殺議題的認識,並鼓勵大家成為一位關懷的傾聽者。透過有效的支持與理解,有助於減少自殺行為的發生。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當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和以往不同的行為,他是怎麼了嗎? 青少年的「憂鬱」常被誤認為「叛逆」的表現,而這兩者應如何分辨? 身為老師,該如何陪伴敏感多愁的憂鬱青少年? 快報名參加特別為教師規劃的課程,引導孩子走出情緒迷宮。 -課程特色及內容- ★專業師資提供協助青少年培養心理韌性之技巧。 ★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在憂鬱狀態下,自我價值感會直線下降,低到塵埃,無用感油然而,所以我一定要界定自己的最低限度,就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做的事,對我來說,就是自傷。可能有些人不懂,為什麼會有人自殘?其實就像運動時大腦會分泌腦內啡讓心情愉悅,相同的,自傷行為所產生的痛覺,可以舒緩情緒的壓力,也是大腦處理痛苦訊息的一種舒緩方法。
Thumbnail
「創傷」就是一種深刻的「孤獨」 在幼小的時代不知道怎麼面對父親痛毆母親、為什麼酒瓶會往自己砸過來、為什麼很親愛的人會在街上被人打死、為什麼某個人一槍把自己斃了,或是整天到晚拿東西痛毆孩子,或是把自己嫌得一無是處?為什麼有時候看來很和藹可親,有時候就會變了一個人?為什麼一邊痛打我又一邊痛哭著說愛我?
Thumbnail
自傷行為的出現,並非等待著被去除,而是期盼著被聽見與理解。
Thumbnail
這是一篇寫給擔心身邊人傷害自己、疑惑為什麼有自傷行為,或處於矛盾痛苦中,正在自傷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