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內在黑洞》的對話,陪你走過人生困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內在黑洞》封面

《內在黑洞》封面

李崇義老師與朱芳儀老師的最新著作,這是一本非常容易讀的書。書中芳儀老師化名「高麗菜菜子」用幽默俏皮的書信,向崇義老師提出人生各種疑難雜症的問題,這些問題就像是我們身邊的朋友也會找我們聊天、抱怨的話題,而崇義老師以薩提爾的概念並且引用了許多電影和故事情節來展開深刻的對話。

書中不乏知識點,卻又讓人可以一篇接著一篇讀下去。而且每一篇的故事跟對話都相當精彩,就像看劇一樣,跟著書中文字,我的情緒也跟著起伏。

自我價值的黑洞—我們都已經「夠好了」

在讀到關於自我價值以及不習慣接受別人讚美,我也感同身受。小的時候因為爸媽是美術科班出身,總會對我的作品多做「美化」。因此當被老師及同學讚美畫得真好,我總覺得不真實,覺得那並不完全是我的作品。

漸漸長大後,我害怕被人「看穿」自己原來不是那麼好,只能不斷用結果證明,被成果論的固定型思維綁架很深,也變得不容易接受讚美。

有多希望能被看見的是我的「認真跟努力」而不是只有「好或不好」。

在學習薩提爾一段時間後,我好不容易能在別人還看不見時,先欣賞自己的努力;也能在別人讚美我做的好時,坦然接受,謝謝別人的看見。

因為,我值得。也已經「夠好了」。


存在的黑洞—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價值

崇義老師在回覆菜菜子關於存在的這個問題,引用了《天才的禮物》的情節,這段我也是看的熱淚盈框。

「生命的存在就是一個禮物,它本身就是價值。」

我們家的二寶今年剛出生,又重溫了一次照顧嫩嬰的階段,感觸是特別深刻。

上週去跟托嬰中心要照顧妹妹的老師面談,老師問:「爸爸媽媽對孩子以後特質的養成有什麼期待嗎?」我想了想,回答老師:「快樂就好。」我們對孩子的期待,從出生開始不就是平安、健康、快樂,如此而已。


期許自己在任何時候,當孩子與我們傾訴時,都能夠不評價、不批判,安穩接住孩子的失落跟情緒。

人生一大半的時間都在聽別人說故事,在這裡分享那些與生命相遇、對生命有愛,以及看見生命中美好跟觸動的故事,其中也包含我自己的故事。每一篇都是獨立的故事,照順序讀、跳著讀都歡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本適合大人閱讀的兒童繪本,令人反思是否隨著年紀增長,對生活漸漸失去了好奇與樂趣。
孩子的靜心遊戲充滿了趣味與活力,讓孩子在遊戲中慢慢地安靜下來,甚至平常可以作為孩子的睡眠儀式呢~
一本閲讀起來很享受的書,輕鬆、從容、空間感,還有滿滿的能量。
孩子就像一面鏡子,幫助孩子靜心時,大人也能覺察自己的壓力,當大人越知道如何放鬆和保持平靜,孩子也越能學會如何放鬆。
一本適合大人閱讀的兒童繪本,令人反思是否隨著年紀增長,對生活漸漸失去了好奇與樂趣。
孩子的靜心遊戲充滿了趣味與活力,讓孩子在遊戲中慢慢地安靜下來,甚至平常可以作為孩子的睡眠儀式呢~
一本閲讀起來很享受的書,輕鬆、從容、空間感,還有滿滿的能量。
孩子就像一面鏡子,幫助孩子靜心時,大人也能覺察自己的壓力,當大人越知道如何放鬆和保持平靜,孩子也越能學會如何放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在柚子甜的推薦下開始閱讀《深度關係》,這是一本將近五百頁、教科書等級的心理學書籍,由中國著名的心理學者武志紅所寫; 原本我對於這一類書籍的興趣不大,但是看到柚子甜的文章提到:「可以體會到虛假的『自我』被擊潰的痛快」,我立刻充滿興趣上網去下單!
Thumbnail
前言 作者在這本書中探討了一個有趣的前提:高智商並不總是等同於高成就或個人滿足感。這本書旨在幫助所謂的"聰明人"克服可能阻礙他們充分發揮潛力的心理障礙。 內容概述: 1. 自我認知: 書中強調了理解自己思維模式的重要性,包括過度分析、完美主義等傾向。 2. 情商發展: 作者論述了為何情商
Thumbnail
書名:關係黑洞 作者:周慕姿 出版:商周出版 ISBN:9789864773534 面對情勒,我們如何自救,為甚麼我們會感到焦慮,要怎麼面對自己不安的情緒,這邊提供了三大重點。 一、了解自己的依附人格 知道自己的依附人格屬於哪一個屬性,對於探索自我能更快地找到方向,依附人格分為三大面向
之前看到有人推薦,看了一下簡介,引號裡的對話簡直就句句刺在心上,馬上就決定借來看了。 這本書提到常見的10種內在黑洞的主題,利用薩提爾連結溝通與自我覺察,以及書信問答往返的方式,來幫助人們走出人生困境。 每一個內在黑洞主題多少都有刺中自己的點,有一種情緒翻湧,千頭萬緒但又沒辦法好好化成文字輸出的
Thumbnail
這本書由作者以內向者及冒牌者症候群的角度撰寫,分享了自我價值、面對失敗和完美主義的觀念。書中提到高標準是健康的,但完美主義的核心是害怕,呼籲讀者只求進步,不求完美。文字簡單易懂,適合有相同困擾的人閱讀。
我:請問大師、導師和我摯愛的人,為什麼在祈禱文當中或是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需要去區分小我、大師,導師和摯愛的人了,那不都是我嗎? 在以前,我很常把所有不好的東西像丟垃圾一樣,都丟到小我的這個口袋裡面,於是小我變成一個十惡不赦的人。但是好幾次,慢慢的,可能有一天我受不了,然後我看到薩古魯說不要再去
Thumbnail
分享對作者李惠貞老師作品的喜愛,書中探討文學系畢業在社會中的掙扎,以及尋找自己位置的過程。強調接受真實的自我,找到個人的光。
Thumbnail
人生的憂傷是因為心裡有一個結,閱讀本書,會驚訝發現原來一個念頭、一句話會對一個人造成那麼大的影響。 這也是為什麼一個人的童年經歷如此重要。一個人的童年經歷對養成自我價值感非常重要。
Thumbnail
一直以來自己有一個特別的能力,就是對人品頭論足、百般挑剔(內心的)。 想當然爾,這樣的個性對自己也不會太友善,所以很長的一段時間,自己也過得很辛苦。 2016年開始接觸學習薩提爾後也開始學習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原來只是這個關鍵的,卻讓自己的生命有很大的改變。 薩提爾女士說:問題不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在柚子甜的推薦下開始閱讀《深度關係》,這是一本將近五百頁、教科書等級的心理學書籍,由中國著名的心理學者武志紅所寫; 原本我對於這一類書籍的興趣不大,但是看到柚子甜的文章提到:「可以體會到虛假的『自我』被擊潰的痛快」,我立刻充滿興趣上網去下單!
Thumbnail
前言 作者在這本書中探討了一個有趣的前提:高智商並不總是等同於高成就或個人滿足感。這本書旨在幫助所謂的"聰明人"克服可能阻礙他們充分發揮潛力的心理障礙。 內容概述: 1. 自我認知: 書中強調了理解自己思維模式的重要性,包括過度分析、完美主義等傾向。 2. 情商發展: 作者論述了為何情商
Thumbnail
書名:關係黑洞 作者:周慕姿 出版:商周出版 ISBN:9789864773534 面對情勒,我們如何自救,為甚麼我們會感到焦慮,要怎麼面對自己不安的情緒,這邊提供了三大重點。 一、了解自己的依附人格 知道自己的依附人格屬於哪一個屬性,對於探索自我能更快地找到方向,依附人格分為三大面向
之前看到有人推薦,看了一下簡介,引號裡的對話簡直就句句刺在心上,馬上就決定借來看了。 這本書提到常見的10種內在黑洞的主題,利用薩提爾連結溝通與自我覺察,以及書信問答往返的方式,來幫助人們走出人生困境。 每一個內在黑洞主題多少都有刺中自己的點,有一種情緒翻湧,千頭萬緒但又沒辦法好好化成文字輸出的
Thumbnail
這本書由作者以內向者及冒牌者症候群的角度撰寫,分享了自我價值、面對失敗和完美主義的觀念。書中提到高標準是健康的,但完美主義的核心是害怕,呼籲讀者只求進步,不求完美。文字簡單易懂,適合有相同困擾的人閱讀。
我:請問大師、導師和我摯愛的人,為什麼在祈禱文當中或是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需要去區分小我、大師,導師和摯愛的人了,那不都是我嗎? 在以前,我很常把所有不好的東西像丟垃圾一樣,都丟到小我的這個口袋裡面,於是小我變成一個十惡不赦的人。但是好幾次,慢慢的,可能有一天我受不了,然後我看到薩古魯說不要再去
Thumbnail
分享對作者李惠貞老師作品的喜愛,書中探討文學系畢業在社會中的掙扎,以及尋找自己位置的過程。強調接受真實的自我,找到個人的光。
Thumbnail
人生的憂傷是因為心裡有一個結,閱讀本書,會驚訝發現原來一個念頭、一句話會對一個人造成那麼大的影響。 這也是為什麼一個人的童年經歷如此重要。一個人的童年經歷對養成自我價值感非常重要。
Thumbnail
一直以來自己有一個特別的能力,就是對人品頭論足、百般挑剔(內心的)。 想當然爾,這樣的個性對自己也不會太友善,所以很長的一段時間,自己也過得很辛苦。 2016年開始接觸學習薩提爾後也開始學習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原來只是這個關鍵的,卻讓自己的生命有很大的改變。 薩提爾女士說:問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