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科竹愛科普|阻力訓練對抗肌少症:老年人重拾肌力與健康的黃金指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隨著人口老化加劇,愈來愈多研究聚焦於老年人常見的健康議題,其中「肌少症」(Sarcopenia)可以說是備受關注的焦點。肌少症最顯著的特徵,就是骨骼肌量與肌力的下降,不僅會降低生活品質,還可能增加跌倒、骨折或失能的風險。面對這樣的挑戰,如何透過適當的運動處方來挽救、維持或強化肌肉功能,便成為了各界專家熱烈討論的課題。根據許多臨床與實證研究顯示,「阻力訓練」(Resistance Exercise, RE)在改善肌力、增加肌肉質量方面具有相當明顯的效果,因此被視為對抗肌少症的第一線處方。然而,針對已經患有肌少症的老年人,該如何正確安排阻力訓練?訓練的強度與頻率又該如何拿捏?本篇文章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帶領讀者深入了解肌少症的危害、阻力訓練的核心原則,以及如何透過週兩次的系統化訓練,有效提升老年人的肌力與生活品質。以下內容將集結運動科學與臨床應用的精髓,提供給一般讀者、臨床工作者以及運動教練參考,並在文末提出有助於規劃訓練的具體建議,讓大家在面對肌少症時,能夠以科學為本、穩健落實!✨


一、肌少症的意義與風險

1. 何謂肌少症?

「肌少症」是一種骨骼肌功能普遍下降的綜合症候群。它不僅包含肌肉量的減少,還包括肌力或肌肉功能的衰退。由於肌肉是支撐骨骼與關節活動的重要單位,一旦肌力下滑,不但會使得日常活動如走路、上下樓梯更加吃力,也容易在失衡時發生跌倒意外。

2. 為何值得重視?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的合成代謝能力下降,若再加上生活型態缺乏運動或營養不足,肌肉就很容易衰退。當肌肉流失嚴重、肌力大幅下滑時,潛在的健康風險並不只侷限於活動能力降低,還可能連帶引起:

  • 心血管疾病:基礎代謝下降,脂肪堆積、血糖調控能力失衡。
  • 骨質疏鬆與骨折:肌肉無力支撐關節,且一旦跌倒,更容易造成骨折。
  • 生活自理能力衰退:如洗澡、穿衣、外出等日常生活功能大幅受限。
  • 心理層面影響:行動不便導致自信心下降,甚至引發焦慮與憂鬱。

這些風險,不僅增加個人生活的負擔,也加重整體醫療體系的壓力,因此正視肌少症並積極預防、介入治療,已是當前刻不容緩的健康議題。


二、為何首推「阻力訓練(RE)」?


  1. 阻力訓練的原理

「阻力訓練」(Resistance Exercise, RE)指的是運用外在阻力(如啞鈴、彈力帶、訓練機器或自體重量),來對骨骼肌進行負荷刺激的運動方式。其核心目標是使肌肉在負荷過程中產生微損傷,並在休息與營養補充的恢復階段得以修復、超補償(supercompensation),進而提升肌力、肌耐力以及肌肉量。

  1. 阻力訓練對老年人的益處

對於一般健康長者而言,阻力訓練已被廣泛證實可顯著增進肌力、改善動作功能與預防跌倒。而在患有肌少症的長者身上,儘管研究仍在進行,但初步文獻已顯示,只要配合適當的訓練強度、頻率,與動作設計,阻力訓練依舊能對肌力與肌肉品質帶來顯著的正面影響。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族群與身體狀況的長者在實際參與運動時,可能會受到當前健康狀況、關節活動度,或慢性疾病史等因素影響,因此根據每位長者各自的不同狀況,來量身訂做實證性運動處方(evidence-based exercise prescription)更形重要。


三、阻力訓練處方的三大原則:特異性、超負荷,與漸進性


要讓阻力訓練達到有效成果,需遵循運動科學中三個重要的原則:

  1. 特異性(specificity)
    指的是訓練動作、肌肉用力方式,需針對你想增強的身體功能或目標肌群。舉例而言,想增進走路或爬樓梯能力,可多增加下肢肌群的動作,如:深蹲或弓箭步。
  2. 超負荷(overload)
    為了刺激肌肉持續成長,必須讓肌肉在可承受範圍內承接高於以往強度的負荷。若一味維持輕鬆的訓練,則無法推動肌肉進行適應。對老年人來說,過載必須謹慎拿捏,以免造成過度疲勞或運動傷害。
  3. 漸進性(progression)
    隨著肌肉逐漸適應當前強度,我們需要依據評估結果循序漸進地提高負荷,或改變訓練方式,以確保肌肉獲得持續的刺激。例如:可以先從椅子上坐站開始,漸進改為無椅子輔助的深蹲,最後可再循序漸進,像是:負重深蹲,來逐步提高運動困難度。

四、設計訓練計畫的關鍵變項

要在實務面有效落實抗阻力訓練,就需要考量下列幾個關鍵運動變項 (parameters):

  1. 訓練頻率(Training Frequency)
    一週建議至少進行兩次阻力訓練,能夠兼顧訓練效率與恢復需求。由於老年人的恢復能力通常較年輕族群慢,過於高頻率的訓練可能導致疲勞累積而影響生活品質,過低頻率又難以維持或提升肌力。
  2. 動作選擇(Exercise Selection)
    應包含上、下肢主要肌群的訓練,如:胸推(像是:自身體重伏地挺身或者胸推機器)、划船(針對背部肌群)、腿部推舉或深蹲(針對下肢肌群)等。同時可搭配日常生活功能性的動作設計,像是:單腳平衡、坐姿站姿轉換等,提升整體機能。
  3. 訓練強度(Exercise Intensity)
    強度往往以「最大肌力百分比」或「自覺費力程度」來衡量。對於肌少症,或健康狀況較差的長者而言,過高強度會提高受傷風險,但若強度過低,又無法達到肌肉適應的門檻。多數建議以6-12次能剛好完成的負荷作為起點,並根據當事人的自覺費力程度調整。
  4. 訓練總量(Exercise Volume)
    包含組數與每組重複次數(repetitions)。研究顯示,1-3組、每組6-12次的訓練能在「安全」與「效果」之間取得平衡。若剛開始體能較弱,可先從1組起步,視適應程度,再漸進增加到2-3組。
  5. 休息時間(Rest Periods)
    在組與組之間,建議休息大約60-90秒,讓身體有足夠時間緩和心跳與乳酸堆積。對於肌少症長者來說,如果在執行過程中出現極度疲勞或不適感,可以延長休息時間,但要避免站立過久而產生平衡風險。

五、阻力訓練實務範例:一週兩次、全身整合式阻力運動

以下提供一個參考範本,讓剛起步或已有基礎的老年人都能嘗試。在執行之前,仍建議先諮詢專業醫療人員或運動教練,進行身體狀況評估,並調整動作難度與負荷。

1. 訓練頻率與結構

  • 頻率:一週進行兩次,每次間隔至少兩天,讓身體有充分的恢復時間。
  • 時長:單次約30-45分鐘,可依個人狀況增減。

2. 動作與分配(建議每個動作執行 1-3 組,6-12 次)

  1. 深蹲或坐姿起立(下肢)
    • 可利用椅子作為輔助,初階者先從椅子坐下再站起的動作開始;進階者可試著做無椅子輔助的深蹲,或在胸前抱啞鈴增加負荷。
  2. 弓箭步(下肢與平衡)
    • 起步時可以用牆面或扶手支撐,避免跌倒;熟練後可增加彈力帶或輕重量。
  3. 伏地挺身或胸推機器(胸部與核心)
    • 若標準自身伏地挺身過於困難,可先從桌子或牆壁伏地挺身開始(退階式伏地挺身),逐步降低身體對地角度。
  4. 划船或坐姿划船機(背部與手臂)
    • 家中若有彈力帶,可以用坐姿或站姿拉彈力帶的方式訓練背部肌群;若有健身房可使用,也可使用划船機,或啞鈴彎舉。
  5. 肩部推舉或側平舉(肩部)
    • 可以透過坐姿啞鈴推舉或抓握彈力帶向上推舉的方式,有助於增強上肢和肩膀力量。
  6. 核心穩定動作(核心)
    • 例如:坐姿捲腹、仰臥抬腿,或改良版平板支撐;最重要的是在可負荷的範圍內維持正確姿勢。

3. 休息與伸展

  • 組間休息:每個動作間可休息約60-90秒,若感到過度疲憊或心跳過快,可延長休息至2分鐘。
  • 訓練結束後:進行全身伸展,尤其是主要被訓練到的肌群,如:大腿、胸肌、背肌與肩頸部位,以減少肌肉痠痛與提升柔軟度。

六、重要阻力運動執行要點與注意事項


  1. 以安全為前提
    高齡者通常還會合併其它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或關節炎。因此,在制訂運動計畫時,必須先與醫師或物理治療師討論。當出現明顯頭暈、胸悶、關節劇痛或過度呼吸困難等症狀時,應立即暫停訓練並尋求專業評估。
  2. 漸進調整,切勿急於求成
    肌力的提升非一蹴可幾,尤其在年長者或患有肌少症的情形下,調整必須更加謹慎。當感覺某個重量或阻力已能輕鬆應付,才考慮逐漸增加負重或縮短休息時間。
  3. 重視飲食營養
    想要增進肌肉質量,蛋白質攝取至關重要。若同時面臨牙口不佳、食慾不振等情形,可與營養師討論適合的飲食計畫,以確保身體能獲得充足的必需胺基酸。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如魚、雞蛋、豆製品,都能為肌肉修復提供基礎原料。
  4. 監測訓練成效
    建議定期測量基本的身體功能指標,如:日常行走速度、握力、椅子起立測試等,並做好紀錄。這些簡易測試有助於評估訓練成效,並針對停滯期或退步的情況做出對應調整。
  5. 尋求社群支持與專業資源
    若環境允許,建議可先從參加運動中心的高齡者專屬課程開始,或與親友、同儕一起參與運動。透過群體互動,不僅能增加樂趣,也可維持運動動機,並有效降低運動中發生意外時的風險。

七、結語:重新定義老年生活品質

肌少症並非不可逆的命運,而是可以透過科學化、漸進式的阻力訓練及整體健康管理來改善的挑戰。只要掌握了「特異性、超負荷,與漸進性」這三大原則,並善用訓練頻率、動作選擇、訓練強度、訓練總量和休息時間等變項,即便是已經罹患肌少症的長者,也能逐漸扭轉肌力下滑的趨勢,甚至重拾走路或上樓梯的自信,讓日常生活重新煥發光彩。✨

值得一提的是,整個訓練過程中,安全與循序漸進仍是首要考量。若有任何慢性病史或身體特殊狀況,請務必尋求醫療團隊、物理治療師或專業教練的建議。要記住,運動不是為了跟別人競爭,而是要讓自己在舒服且安全的前提下,慢慢邁向更健康、更有活力的老年生活。

對於想要投入肌少症研究或臨床應用的人而言,確立一套標準化的阻力訓練處方,不僅能提供未來研究可比較的基礎,也能讓更多長者受惠於此介入策略。而對個人或家庭來說,當我們看見父母或祖父母漸漸能夠自己出門買東西、享受社交活動,或在無須攙扶的情況下走上樓梯時,那份欣慰絕對是無可取代的幸福。

最後,盡管此篇研究論文,提供了每週兩次、1-3組、6-12次的一般性建議,每位長者的身體狀況都不盡相同,仍須實際觀察並調整。只要能以持之以恆的態度面對,並確實配合飲食與充足睡眠,大多數老年人都能感受到肌力與體能的提升。讓我們一起努力,為自己與家人打造健康而有尊嚴的高齡生活!💪


延伸閱讀篇章:

以上是基於運動科學研究所整合出的肌少症阻力訓練指南,期望在各種真實場域和未來相關研究中能被廣泛採用。只要用心規劃、堅持執行,您將會發現:老年生活同樣能充滿活力與希望!一起動起來,對抗肌少症,開啟更健康、更自信的人生新頁!✨


引用文獻

Hurst, C., Robinson, S. M., Witham, M. D., Dodds, R. M., Granic, A., Buckland, C., De Biase, S., Finnegan, S., Rochester, L., Skelton, D. A., & Sayer, A. A. (2022). Resistance exercise as a treatment for sarcopenia: prescription and delivery. Age and ageing, 51(2), afac003. https://doi.org/10.1093/ageing/afac003


如果您覺得本次分享內容對您有幫助的話,就幫我按個讚喔!還有轉貼分享!


=============

陳映竹! (Chen, Ying-Chu),Ph.D. candidate, M.S., M.A., CSCS*D, ACSM-CEP

=============


陳映竹同時擁有臺師大國際漢學研究所文學碩士,以及臺北市立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系理學碩士。目前為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博士候選人。並且擁有美國運動醫學會臨床運動生理師以及私人教練認證!希冀透過平台持續推廣運動與健康科學相關知識,以及肌力與體能相關訓練理論及實務,並提供個人跨領域與教練自我成長歷程,讓有志從事教練產業以及斜槓工作者有所依循。


★★聯絡資訊 ★★


🟦 微小起心動念,將有莫大改變!小額捐款贊助運科博士候選人!

http://tinyurl.com/3jan2d46


🟦需統編者,請改點下面連結,可輸入統一編號!

https://tinyurl.com/mhdsjctr


🟨 自媒體經營:以「我是運科竹」為關鍵字搜尋!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yesimsportscientist8642/about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coachsteveperformance/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SteveLovesWorkout/

▌SubStack :https://coachsteveperformance.substack.com/

Podcast 頻道 : Sound on, Apple Podcast, 以及 Google Podcast,均為「我是運科竹」。


🟪 文章創作:

▌Vocus 方格子文章創作:https://vocus.cc/user/61d96b17fd89780001e2c067

▌Medium 文章創作:https://medium.com/@coachstevetw


🟦 個人網站:

▌Website: https://coachsteveperformance.wordpress.com/about/

▌CV website: https://lunacysaint.github.io


🟨 需要公益演講、商業合作,或者贊助運科博士候選人事宜,請電郵聯繫!

▌E-mail : isame4@gmail.com

avatar-img
41會員
263內容數
想知道運科竹如何安排自己的訓練嗎? 這個專題分享運科竹平常的訓練過程,以及相關訓練的心得還有影片,讓更多人了解如何更有效率的進行訓練!以及目前最新運動科學研究現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是運科竹! 的其他內容
【大夫訓練講座|超高齡社會必讀!從主動預防到全面提升心肺適能的全方位行動指南】✨ 隨著全球人口結構的演變,我們正快速邁向「超高齡社會」。越來越多研究警示,若不及早重視「老化衰落」和「人口老化」所帶來的課題,未來我們所面臨的醫療負擔和社會成本,將比想像中更為沉重。
🔥打造強健銀髮族:最新「肌少症」運動科學完整解析🚀 隨著全球步入高齡化社會,維持肌肉力量與身體機能成為越來越多人關注的重點。其中,「肌少症」(Sarcopenia)指的就是肌肉質量與力量隨年齡增長而顯著下降的情況。這不僅影響長者的日常活動能力,也大幅提高跌倒、骨折及死亡的風險。近年來,專家學者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能夠善用新興科技與工具,往往就能先人一步掌握市場先機。最近,參與了一場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所舉辦的「生成式 AI」為主題的工作坊,為期三天,地點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工學院 TA305 會議室。
高速阻力訓練與傳統阻力訓練哪種更有效?探索樂齡族的身體功能提升秘訣!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趨勢日益明顯,如何在高齡階段維持良好的身體功能與生活品質成為許多人的共同關注議題。近年來,阻力訓練(Resistance Exercise)被視為提升肌力、肌耐力以及改善身體功能的重要方法。
  這場新書發表會邏輯脈絡相當清晰!從「底層邏輯」開始切入,協助品牌經營者理解「消費者究竟在買什麼,而你該賣什麼?」的核心問題。這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透過系統性底層邏輯分析,讓品牌方懂得利用系統架構,去拆解市場、重組價值,從而看透潛在受眾的真正需求。
  2024年12月15日的午後,參加了一場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辦的工作坊——「MagicSchool in Action: AI Tools for Bilingual Lesson Planning and Student Learning Support」。這場工作坊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
【大夫訓練講座|超高齡社會必讀!從主動預防到全面提升心肺適能的全方位行動指南】✨ 隨著全球人口結構的演變,我們正快速邁向「超高齡社會」。越來越多研究警示,若不及早重視「老化衰落」和「人口老化」所帶來的課題,未來我們所面臨的醫療負擔和社會成本,將比想像中更為沉重。
🔥打造強健銀髮族:最新「肌少症」運動科學完整解析🚀 隨著全球步入高齡化社會,維持肌肉力量與身體機能成為越來越多人關注的重點。其中,「肌少症」(Sarcopenia)指的就是肌肉質量與力量隨年齡增長而顯著下降的情況。這不僅影響長者的日常活動能力,也大幅提高跌倒、骨折及死亡的風險。近年來,專家學者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能夠善用新興科技與工具,往往就能先人一步掌握市場先機。最近,參與了一場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所舉辦的「生成式 AI」為主題的工作坊,為期三天,地點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工學院 TA305 會議室。
高速阻力訓練與傳統阻力訓練哪種更有效?探索樂齡族的身體功能提升秘訣!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趨勢日益明顯,如何在高齡階段維持良好的身體功能與生活品質成為許多人的共同關注議題。近年來,阻力訓練(Resistance Exercise)被視為提升肌力、肌耐力以及改善身體功能的重要方法。
  這場新書發表會邏輯脈絡相當清晰!從「底層邏輯」開始切入,協助品牌經營者理解「消費者究竟在買什麼,而你該賣什麼?」的核心問題。這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透過系統性底層邏輯分析,讓品牌方懂得利用系統架構,去拆解市場、重組價值,從而看透潛在受眾的真正需求。
  2024年12月15日的午後,參加了一場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辦的工作坊——「MagicSchool in Action: AI Tools for Bilingual Lesson Planning and Student Learning Support」。這場工作坊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手肘髁發炎(Epicondylitis),俗稱網球肘 (Tennis Elbow) 評估、身體檢查、處理邏輯保母級指南,看完別還跟我說你不會。
又到了準備過年的熱門出國時段,必不可少的一定需要網路呀~ 來分享一下我曾經使用過的各家網卡及心得還有注意事項
農曆新年將至,本文介紹寶可夢世界中的蛇形寶可夢,包含阿柏家族、沙包蛇家族、藤蛇家族和飯匙蛇,並以其特性和技能,結合 2025 蛇年,提出新年祝福和相關討論。
手肘髁發炎(Epicondylitis),俗稱網球肘 (Tennis Elbow) 評估、身體檢查、處理邏輯保母級指南,看完別還跟我說你不會。
又到了準備過年的熱門出國時段,必不可少的一定需要網路呀~ 來分享一下我曾經使用過的各家網卡及心得還有注意事項
農曆新年將至,本文介紹寶可夢世界中的蛇形寶可夢,包含阿柏家族、沙包蛇家族、藤蛇家族和飯匙蛇,並以其特性和技能,結合 2025 蛇年,提出新年祝福和相關討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現在大家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經歷過在家或戶外,簡單徒手運動的過程。今天要來探討,比較輕鬆簡單的,室內或室外的徒手運動,為何對於身體抗老化的效果不佳? 一、便利生活的隱憂 : 身體退化失能潮 首先想說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超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也就是說年紀超過60歲以上的長輩是越
Thumbnail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慢性骨骼代謝疾病,其特徵是骨質密度下降,導致骨骼脆弱,容易發生骨折。許多人認為骨質疏鬆症是老年人的專利,但事實上,年輕時期的骨骼健康狀況會對未來的骨質密度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如何在年輕時保持和增強骨骼健康,成為了我們關注的焦點。而其中一種被證明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強式訓練」...
Thumbnail
本書提供了科學化的訓練方法,幫助你有效抵抗肌肉、骨質和神經系統的退化。適合想提早防老的人,中老年人及其家人,以及想要長期進行肌力訓練的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抗老化與大重量訓練的關聯,從老化引起的問題,現代生活對於老化的影響,以及大重量訓練的定義和意義進行探討。
Thumbnail
老年時期,保持肌肉力量對於整體健康和獨立性至關重要。一項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揭示了一種有效增強老年人肌肉力量的方法。通過深入探索無監督、以身體重量為基礎的抗阻力訓練,研究人員揭示了運動速度對肌肉表現和結構的影響,這為老年人重拾青春活力帶來了關鍵性的啟示!💪🏋️‍♂️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光是從椅子上站起來就能抗老並預防憂鬱症,你會感到心動嗎?過去我們對於老化的想法總是狹隘地局限在年齡數字,但《慢老》的作者黃惠如告訴我們其實腿力是主要的觀察重點,而我也發現確實在生了小孩之後體會到腿部肌肉迅速流失,無論是伸展或是爬樓梯都感到比過去吃力許多,更諷刺的是在閱讀這本書的前兩天還
Thumbnail
根據國內調查資料顯示,65歲以上國人罹患「肌少症」比例為7-10%,80歲以上男性罹患率更高達近30%。醫學專家表示,要預防及改善「肌少症」,就必須從飲食與運動這兩方面著手。
Thumbnail
研究表示:「運動」有助對抗肌膚衰老,且不管是有氧運動或阻力訓練,都能為皮膚喚回青春活力,改善老化徵狀──而有氧運動與阻力訓練,對改善皮膚老化效果差異在...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是運科竹:每週閱讀一段運動科學相關文獻,強化英文閱讀理解力以及運動科學相關知識》 本週分享肌少症的相關運科詞彙,您了解什麼是肌少症嗎?歡迎閱讀本週分享喔!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現在大家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經歷過在家或戶外,簡單徒手運動的過程。今天要來探討,比較輕鬆簡單的,室內或室外的徒手運動,為何對於身體抗老化的效果不佳? 一、便利生活的隱憂 : 身體退化失能潮 首先想說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超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也就是說年紀超過60歲以上的長輩是越
Thumbnail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慢性骨骼代謝疾病,其特徵是骨質密度下降,導致骨骼脆弱,容易發生骨折。許多人認為骨質疏鬆症是老年人的專利,但事實上,年輕時期的骨骼健康狀況會對未來的骨質密度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如何在年輕時保持和增強骨骼健康,成為了我們關注的焦點。而其中一種被證明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強式訓練」...
Thumbnail
本書提供了科學化的訓練方法,幫助你有效抵抗肌肉、骨質和神經系統的退化。適合想提早防老的人,中老年人及其家人,以及想要長期進行肌力訓練的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抗老化與大重量訓練的關聯,從老化引起的問題,現代生活對於老化的影響,以及大重量訓練的定義和意義進行探討。
Thumbnail
老年時期,保持肌肉力量對於整體健康和獨立性至關重要。一項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揭示了一種有效增強老年人肌肉力量的方法。通過深入探索無監督、以身體重量為基礎的抗阻力訓練,研究人員揭示了運動速度對肌肉表現和結構的影響,這為老年人重拾青春活力帶來了關鍵性的啟示!💪🏋️‍♂️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光是從椅子上站起來就能抗老並預防憂鬱症,你會感到心動嗎?過去我們對於老化的想法總是狹隘地局限在年齡數字,但《慢老》的作者黃惠如告訴我們其實腿力是主要的觀察重點,而我也發現確實在生了小孩之後體會到腿部肌肉迅速流失,無論是伸展或是爬樓梯都感到比過去吃力許多,更諷刺的是在閱讀這本書的前兩天還
Thumbnail
根據國內調查資料顯示,65歲以上國人罹患「肌少症」比例為7-10%,80歲以上男性罹患率更高達近30%。醫學專家表示,要預防及改善「肌少症」,就必須從飲食與運動這兩方面著手。
Thumbnail
研究表示:「運動」有助對抗肌膚衰老,且不管是有氧運動或阻力訓練,都能為皮膚喚回青春活力,改善老化徵狀──而有氧運動與阻力訓練,對改善皮膚老化效果差異在...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是運科竹:每週閱讀一段運動科學相關文獻,強化英文閱讀理解力以及運動科學相關知識》 本週分享肌少症的相關運科詞彙,您了解什麼是肌少症嗎?歡迎閱讀本週分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