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資那些事16】別讓自己活成備胎:人資的自我限制與不可避免的困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還在做行政型的人資嗎?

你還在做行政型的人資嗎?


人力資源部門,在台灣職場中似乎總有種「虛假繁榮」的味道。聽起來像是企業運作的關鍵角色,實際上卻常常淪為庶務性的存在。作為一名從業近十年的HR,這篇文章不是為了貶低這個職業,而是給那些考慮進入人資領域的新人一個提醒:三思而後行,因為這條職涯路可能比你想像中要窄、要緩慢。

1. 人資的現狀:看似穩定,卻易被取代

在大多數台灣公司中,人資的主要工作多數圍繞在招募、績效管理、薪資核算等事務性工作上。這些工作看起來很重要,但在當今的科技與AI快速發展下,其實並不難被取代。招聘平台、薪資自動化系統、數據分析工具,已經讓人資的日常工作變得更加流程化與標準化。

更諷刺的是,人資自己也常說:「找人不只是我們的責任,部門主管也應該負起一部分責任。」這種說法表面上是合作,實際上卻在無形中弱化了自身的價值。當企業發現主管能自行完成部分人資功能時,人資的存在就顯得更加邊緣化。

2. 薪資與成長的矛盾:高起點,低增幅

必須承認,相較於企業中的其他部門,人資從業者的學歷普遍較高,這也使得他們在起薪方面表現不錯(至少比較有規模的公司是這樣),甚至可以達到公司內的中上水準。然而,問題在於人資的職涯成長幅度極低,薪資提升速度遠遜於其他專業性較強的職位。

原因很簡單:多數人資的核心工作偏向管理和執行,對企業的直接營收貢獻有限。當你的價值無法體現在營收數據上時,無論學歷多高,最終都會面臨職涯的「天花板」。

3. 策略性人資的缺失:為什麼我們只會執行?

理想中的人資,應該是組織的「策略夥伴」——塑造企業文化、推動組織變革、提升人員競爭力。然而,現實中多數人資的角色,卻停留在「庶務型執行者」的階段,讓整個部門顯得像是一個「假裝工作」的存在。

更令人擔憂的是,人資從業者本身的思維往往過於僵化,缺乏靈活應對與創新能力。當我們過於依賴既有的管理工具和流程,而不是專注於真正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時,人資的角色就容易被邊緣化。

4. 給想進人資的新人一點忠告:三思而後行

如果你正考慮進入人資領域,請認真思考以下現實:

  • 高學歷、高起薪,不代表高成就:雖然人資起薪尚可,但長期薪資成長緩慢,與其他專業領域相比,升遷空間有限。
  • 缺乏市場轉換力:人資的技能多數集中在內部管理,對外部市場的適應性相對較低,轉職難度較大。
  • 價值感低落:許多人資從業者會感受到自己的工作無法直接影響公司營收,這使得職業成就感不強。

對於有志於長期從事人資的人來說,建議你從一開始就做好「突破舒適圈」的準備,並尋找能讓自己真正成長的切入點。

5. 如何提升人資價值?擺脫庶務型角色

雖然挑戰重重,但人資的價值並非無法重塑。以下是幾個建議:

  • 成為數據驅動者:學習HR數據分析技能,通過數據為企業提供決策支持,讓自己變得不可替代。
  • 聚焦文化塑造:從日常管理轉向組織文化建設,讓人資成為推動變革的關鍵角色。
  • 掌握跨領域知識:如心理學、商業分析、數字化工具等,讓自己成為多面手。
  • 重新定義人資角色:積極參與企業決策,讓人資從執行者轉變為真正的策略夥伴。

結論:人資需要改變,否則未來更無價值

如果人資部門不改變現狀,只會在組織中越來越邊緣化,最終淪為企業「可有可無」的存在。對於想從事人資工作的新人,更需要認清這份職業的現實,做好心理準備。別讓自己的職涯陷入緩慢成長的困境,更不要活成一個無法突破的「備胎」。

最後,無論你是否選擇人資作為職涯方向,都要記住:職業選擇是一場馬拉松,選擇一條能真正發揮價值的路,才能讓你在這場競賽中持續前進。



有關人資與公司的好奇,或是生涯與職涯的疑問,在這裡都可以獲得回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農曆年前的績效面談,常淪為形式,員工因年終獎金而有所保留,主管也僅是例行公事。文章分析了此現象的原因,並建議將展望與建議的討論延至年後,聚焦於當下績效回顧,縮短形式化環節,提升面談效率與價值。
在求職的競爭中,履歷是最關鍵的「敲門磚」。本文深入探討人資對履歷的看法,並提供有效的履歷撰寫建議,包括符合職位需求、展示相關證照及聚焦重點能力,幫助求職者提升面試機會。瞭解人資的篩選標準,讓你的履歷更具吸引力,增加成功獲得面試的機會。
現今的職場宛如一場沒完沒了的接力賽,一代新人換舊人,企業眼裡的「新鮮肝」成為了搶手貨。可是,對於三明治族群來說,職場不再是輕鬆跑道,而像是一座隨時可能坍塌的吊橋——上有父母、下有孩子,還要面對高薪帶來的壓力和隨時可能縮編的風險。跳槽,似乎成為了他們手上唯一的「翻盤」選項,但問題是,這張牌該怎麼打
剛進入新公司,總是會有些忐忑與不安。你會遇到一群不熟悉的同事、一個全新的辦公室環境,甚至會擔心第一天就表現不佳而離職?別擔心,這篇文章將帶你輕鬆掌握新工作前三天的應對技巧,確保你不會因為適應不良而「落跑」。這裡分享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技巧,幫助你迅速適應辦公室工作環境,讓你在新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
在求職過程中,求職者的第一印象至關重要。瞭解公司背景和職位內容是基本的求職禮儀,但許多候選人卻在這方面準備不足。本文探討了準備不足的影響、自我定位的重要性,以及求職者如何通過充分準備把握每一次面試機會,以促進自己的職業發展。
線上面談已經是求職的常態,但要避免因小失大,還是要做好準備。本篇文章將為求職者提供10個重要的線上面談注意事項,從網路測試、背景選擇到穿著儀表等,幫助你在面試中保持專業,展現最佳自己。只要掌握這些基本要點,無論是與人資面談還是高層主管,絕對能讓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農曆年前的績效面談,常淪為形式,員工因年終獎金而有所保留,主管也僅是例行公事。文章分析了此現象的原因,並建議將展望與建議的討論延至年後,聚焦於當下績效回顧,縮短形式化環節,提升面談效率與價值。
在求職的競爭中,履歷是最關鍵的「敲門磚」。本文深入探討人資對履歷的看法,並提供有效的履歷撰寫建議,包括符合職位需求、展示相關證照及聚焦重點能力,幫助求職者提升面試機會。瞭解人資的篩選標準,讓你的履歷更具吸引力,增加成功獲得面試的機會。
現今的職場宛如一場沒完沒了的接力賽,一代新人換舊人,企業眼裡的「新鮮肝」成為了搶手貨。可是,對於三明治族群來說,職場不再是輕鬆跑道,而像是一座隨時可能坍塌的吊橋——上有父母、下有孩子,還要面對高薪帶來的壓力和隨時可能縮編的風險。跳槽,似乎成為了他們手上唯一的「翻盤」選項,但問題是,這張牌該怎麼打
剛進入新公司,總是會有些忐忑與不安。你會遇到一群不熟悉的同事、一個全新的辦公室環境,甚至會擔心第一天就表現不佳而離職?別擔心,這篇文章將帶你輕鬆掌握新工作前三天的應對技巧,確保你不會因為適應不良而「落跑」。這裡分享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技巧,幫助你迅速適應辦公室工作環境,讓你在新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
在求職過程中,求職者的第一印象至關重要。瞭解公司背景和職位內容是基本的求職禮儀,但許多候選人卻在這方面準備不足。本文探討了準備不足的影響、自我定位的重要性,以及求職者如何通過充分準備把握每一次面試機會,以促進自己的職業發展。
線上面談已經是求職的常態,但要避免因小失大,還是要做好準備。本篇文章將為求職者提供10個重要的線上面談注意事項,從網路測試、背景選擇到穿著儀表等,幫助你在面試中保持專業,展現最佳自己。只要掌握這些基本要點,無論是與人資面談還是高層主管,絕對能讓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提升專注力,在2025年實現你的新年願望!本文提供四個步驟,教你如何培養專注力,克服分心,進入心流狀態,高效完成目標。從改變環境、打造心流模式、聚焦重點到拆解目標,助你將願望化為現實。
2024年算是回歸到相對健康的生活作息,成功戒除酗酒和混亂作息的狀態。曾經以為碗美作息竟是自律神經迫害者,幸好都成功調整回來!下半年更開始做更多設計、創作,來回之間獲得許多想法。 2025年想讓自己回歸「年輕狀態」不僅僅是體態部分,更重要的是「心態」要維持在學習且專注在自己的進步,將心態往自己擺穩
你有沒有發現,每到年底總有種「今年又過去了,目標還是一半沒完成」的無奈?我覺得,我們常常不是能力不夠,而是方法不對。新的一年,與其繼續用老方法努力,不如試試用更有效率的策略,真的掌控人生的主導權。 今天分享 3 個簡單步驟,讓我們一起用最少的精力,完成最多的目標!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提升專注力,在2025年實現你的新年願望!本文提供四個步驟,教你如何培養專注力,克服分心,進入心流狀態,高效完成目標。從改變環境、打造心流模式、聚焦重點到拆解目標,助你將願望化為現實。
2024年算是回歸到相對健康的生活作息,成功戒除酗酒和混亂作息的狀態。曾經以為碗美作息竟是自律神經迫害者,幸好都成功調整回來!下半年更開始做更多設計、創作,來回之間獲得許多想法。 2025年想讓自己回歸「年輕狀態」不僅僅是體態部分,更重要的是「心態」要維持在學習且專注在自己的進步,將心態往自己擺穩
你有沒有發現,每到年底總有種「今年又過去了,目標還是一半沒完成」的無奈?我覺得,我們常常不是能力不夠,而是方法不對。新的一年,與其繼續用老方法努力,不如試試用更有效率的策略,真的掌控人生的主導權。 今天分享 3 個簡單步驟,讓我們一起用最少的精力,完成最多的目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刊登於 1111人力銀行 職涯系列,歡迎閱覽。職場,本來就是適者生存的環境。如何避免自己被當成工讀生,一直、一直、一直被低薪僱用呢?石頭哥提出驗證方式,試試看囉!
Thumbnail
近期逐漸接近畢業季節,因為人力銀行的履歷健診抬頭是人資行政課長因素,滿容易會遇到求職者來問想要從事人力資源人員,履歷自傳的編修重點。又或者是想要往人力資源的實習機會可以如何修改履歷等等。這邊先暫時撇除原生就是人資相關專業系所畢業的人來看,也許是一般管理科系,又或者是比較偏文組的同學,有什麼樣的方
Thumbnail
我在入職人生第一份全職工作——夢幻的高薪管理顧問職業、在華人擠破頭都想進的新加坡之後,反而陷入巨大的迷茫感。一直以來我都為著「考到好學校,拿到好工作」努力不懈,卻沒有人回答我「得到好工作之後,接下來呢?」
Thumbnail
包括我,越來越多人選擇成為自雇者,這也是中年級朋友發展職涯第二曲線可行的做法之一,但在展開行動之前,仍然有些事必須先思考,才能順利展開自雇生涯。 特別是當習慣了把自我認同和工作綁在一起,就是把自尊和自我價值和工作掛鉤。工作表現好時,我們的自我認同就堅若磐石,但要是情況不順利呢?會減損自己的價值嗎?
少子化加上台積電及新興產業人才磁吸效應, 讓職場環境跟著出現變化, 過去一年,安靜離職、大離職潮、快速離職, 這些流行語襲捲全球,人們逐漸意識到, 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的重要性, 這些現象,在未來只會越來越頻繁。   至於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 我重複問了OpenAI #Ch
Thumbnail
為了讓付出於職場上的時間能獲得充分價值,更為了往後的人生,我們要開始以專業者自居,不是單純把自己定位在上班族。上班賺取所需之餘,善用在職場的空間與時間,培養出能帶走的個人專業技能。
Thumbnail
不論是企業長期經營的世代交替或者是短期策略的政黨輪替,都會有一番人事的振盪;不論是良禽擇木而棲或是換血新氣象,建議你檢視自己下面幾項條件,盡早自我評估自己離震央有多近
Thumbnail
臺灣面臨著嚴重缺工,各行各業都急著調整條件搶人才。此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夢幻工作的渴求,以及對於體面工作意義的反思。同時強調了每個工作者都是平衡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無論是仰賴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都需要承擔辛苦與困難。文章最終呼籲讀者要懂得感恩,專注、講究,在自律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Thumbnail
組成本地團隊職務功能大致確定,能夠放進去的新血;絕大部份都是行業的新秀。為了滿編一個基本的隊伍,剛開始只能依照他們的背景和資歷,以及面試時展露的性向,所有位置都一一填滿之後,也正式可以運作了。 儘管人力資源的投資須着眼長期發展,但是;初期的人力結構不宜過多層級,最好組織盡量的扁平化。一來符合初期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刊登於 1111人力銀行 職涯系列,歡迎閱覽。職場,本來就是適者生存的環境。如何避免自己被當成工讀生,一直、一直、一直被低薪僱用呢?石頭哥提出驗證方式,試試看囉!
Thumbnail
近期逐漸接近畢業季節,因為人力銀行的履歷健診抬頭是人資行政課長因素,滿容易會遇到求職者來問想要從事人力資源人員,履歷自傳的編修重點。又或者是想要往人力資源的實習機會可以如何修改履歷等等。這邊先暫時撇除原生就是人資相關專業系所畢業的人來看,也許是一般管理科系,又或者是比較偏文組的同學,有什麼樣的方
Thumbnail
我在入職人生第一份全職工作——夢幻的高薪管理顧問職業、在華人擠破頭都想進的新加坡之後,反而陷入巨大的迷茫感。一直以來我都為著「考到好學校,拿到好工作」努力不懈,卻沒有人回答我「得到好工作之後,接下來呢?」
Thumbnail
包括我,越來越多人選擇成為自雇者,這也是中年級朋友發展職涯第二曲線可行的做法之一,但在展開行動之前,仍然有些事必須先思考,才能順利展開自雇生涯。 特別是當習慣了把自我認同和工作綁在一起,就是把自尊和自我價值和工作掛鉤。工作表現好時,我們的自我認同就堅若磐石,但要是情況不順利呢?會減損自己的價值嗎?
少子化加上台積電及新興產業人才磁吸效應, 讓職場環境跟著出現變化, 過去一年,安靜離職、大離職潮、快速離職, 這些流行語襲捲全球,人們逐漸意識到, 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的重要性, 這些現象,在未來只會越來越頻繁。   至於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 我重複問了OpenAI #Ch
Thumbnail
為了讓付出於職場上的時間能獲得充分價值,更為了往後的人生,我們要開始以專業者自居,不是單純把自己定位在上班族。上班賺取所需之餘,善用在職場的空間與時間,培養出能帶走的個人專業技能。
Thumbnail
不論是企業長期經營的世代交替或者是短期策略的政黨輪替,都會有一番人事的振盪;不論是良禽擇木而棲或是換血新氣象,建議你檢視自己下面幾項條件,盡早自我評估自己離震央有多近
Thumbnail
臺灣面臨著嚴重缺工,各行各業都急著調整條件搶人才。此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夢幻工作的渴求,以及對於體面工作意義的反思。同時強調了每個工作者都是平衡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無論是仰賴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都需要承擔辛苦與困難。文章最終呼籲讀者要懂得感恩,專注、講究,在自律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Thumbnail
組成本地團隊職務功能大致確定,能夠放進去的新血;絕大部份都是行業的新秀。為了滿編一個基本的隊伍,剛開始只能依照他們的背景和資歷,以及面試時展露的性向,所有位置都一一填滿之後,也正式可以運作了。 儘管人力資源的投資須着眼長期發展,但是;初期的人力結構不宜過多層級,最好組織盡量的扁平化。一來符合初期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