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晚上,我正滑著手機看社群網站上的貼文。
女兒走過來帶著哭腔:「媽媽...」
我抬起頭,她滿臉都是淚,攤開手掌,我視線跟著往下看。
嚇了一跳,那是破裂成兩片,透明水藍色的角膜塑型片。
「怎麼回事!」我驚呼
她哭著說:「我剛剛要戴角膜塑型片的時候,覺得眼睛裡有東西,就用手去撥,一用力不小心就把它弄破了...」
「不是在眼睛裡破掉的吧?有沒有傷到眼睛?」
「不是,是握在手裡捏破的。沒有傷到眼睛...」她搖著頭說。
「那就好~」
我沉默了一下,把她抱進懷裡。
「破了就破了吧。」
「媽媽~對不起~」女兒淚如雨下
「我沒有生氣,也沒有罵你呀!」
「可是我很自責~」女兒嚎啕大哭
「你又不是故意的~別自責!」
崇建老師說,自責是拿一把刀在插自己。不要自責,要負責。
我深呼吸,覺察不到自己情緒的起伏,腦袋卻不斷轉著許多想法
「要再配新的嗎?萬一又破了怎麼辦?她自己愛戴不愛的,當初是我要她戴?還是她自己願意戴的?如果不戴,那要怎麼辦?點散瞳劑嗎?............」
一堆念頭跑出來,我一方面思索著要怎麼辦,一方面想試著陪伴安撫她的情緒。
「你怎麼哭得這麼傷心啊?」
「因為角膜塑型片花很多錢...錢很難賺...」她的哭聲沒停止
很貴。錢很難賺。是啊!一片角膜塑型片一萬多塊,就這樣被捏破了!我在心裡想著。沒有回應她。
待她心情平復了一些,我問她。
「那你還要再戴角膜塑型片嗎?或是不想戴了?」
「我會擔心又把它捏破...」
「那如果不戴就要點散瞳劑控制近視,可以嗎?」
「嗯~可以。」
隔天早上,我回想著昨晚的情況。
我當下感覺不到自己有起伏的情緒,但是我卻無法安穩的和女兒對話。面對她的話,我無法做出適當(理想中)的應對跟回應,我的腦袋只是不停的思考,該如何處理後續,要這樣做要那樣做。
老師說,當內在不夠安穩,就無法對話,容易卡關。
回想當時的一些念頭,我應該是有生氣跟無奈的,只是把情緒隱藏或壓抑了下來,所以無法感覺到。否則當下我應該可以適時欣賞她的勇敢認錯。
我重新檢視整理自己的內在,下班回到家,跟女兒表達,欣賞她的勇於認錯。問她怎麼這麼勇敢,願意來面對我。
「做錯了就要承認啊~被罵就被罵了啊~」她一臉瀟灑。
看她的表情,真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但相信經過這件事,應該讓彼此都有些學習。
孩子犯了錯,許多人第一時間的反應,多是憤怒地指責孩子。(以前我也是這樣的...)
但是經過上課學習,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同理,就會明白責備或處罰多會讓孩子心生畏懼,下次犯錯會更害怕讓父母知道,甚至說謊掩飾。不要說孩子了,大人不也是這樣?這應該是做家長最不樂見的情況吧?!
如果這時候的大人,可以為自己的情緒踩一下煞車,感受自己的狀態,試著用包容和愛去接納孩子,讓她感受到即使犯錯,媽媽還是愛她的。相信她將會有更多的勇氣,去承擔犯錯的後果,為自己負責。
父母要的不就是這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