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溝才能通-《為衝突立界線》翻譯書的介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同步刊登於 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次我說過,翻完一本書,等於精讀一本書,有些書寫的不太好,翻得很痛苦,但大部分我翻譯的都是寫的不錯,我覺得有趣,甚至是很有幫助的書,例如2022年出版的這本:《為衝突立界線》

這本書是校園出版社出版,雖然是基督教的書籍,但我覺得對於非基督徒也有些幫助,因為這本書在講如何面對溝通時的衝突。作者Henry Cloud 和 John Townsend 是「立界線」系列書籍的作者,之前我曾看過他們的《改變帶來醫治》,覺得很有幫助,因此當初接到自己喜歡的作者的書,覺得有無比開心。

所謂立界線,就是立下boundary,他們強調再怎麼親愛的人,都還是要有界線,而且人跟人的界線劃出來之後,確立、尊重彼此的主體性之後,兩人才能真正親密。而《為衝突立界線》這本書,也同樣延續這個精神。

這本原文書名是:How to have that difficult conversation,直譯就是:如何談棘手的話題。 有些家庭、夫妻、親子之間,甚至職場之間,都有需要好好談,但又不知如何啟口的議題。

首先來說文解字一下,因為我花了時間在琢磨應該怎麼翻譯confrontation 這個關鍵字。一般來說會翻為「衝突」,但這個衝突跟conflict那種衝突不太一樣,conflict 比較像是爭執,但confront 比較像是直接面對面對質而產生的意見相左,在溝通領域或心理學常會翻成「面質」,但這本書的讀者並非僅限這兩個領域,比較像是這兩個領域以外,有需要協助的一般人,所以我雖然一開始翻成「面質」,卻來回在「面質」、「衝突」等字之間來回,有時翻到後面幾章又會回來改前面的譯詞,直到交稿之前,都還在腦袋裡自我推翻,後來翻到書的最後,才確定「正視衝突」比較可以表達不迴避、直接面對面處理溝通問題,同時又不像「面質」那樣可能有些讀者必須上網查字典的適當譯詞。

除了confrontation 以外,還有另一個關鍵字,書中開始先定義何謂「界線」:「簡單來說,界線就是你個人的『領域界線』。界線界定出你是誰,也界定出你的領域終點和他人的領域起點,界線指向真相、實際情況或真實情形」,更進一步說道:「當你找對方溝通問題時,就是在設立界線」。

重點在於,作者認為正視衝突並非壞事,因為目的在於改善並建立真實的親密關係,或是為了正視自己真正的需要與選擇,只是過程並不容易,而且說實在的,蘊含極大的風險。

這本書除了花了蠻多篇幅說明跟討論正視衝突前需要理解、建立的觀念之外,也將衝突對話的對象分成:配偶、交往對象、子女、父母、成年子女、同事、掌權者等類別來談,使我們瞭解在這些不同類型的關係中,該如何與我們重視的對方正視衝突。

這本書我邊翻譯時也邊在閱讀,雖然無法讀完就瞬間懂得如何正視衝突,但很多概念和想法都受益良多。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買或借來讀讀看,希望也對你們有幫助。
*****圖文皆為作者所有,請勿任意轉載*****

~~~~~~~廣告時間~~~~~~~

翻譯資歷近10年的我,最近開設了臉書的粉絲專頁,裡面收錄了所有與翻譯相關的討論與譯文,歡迎舊雨新知按讚追蹤:

翻譯人森的滋味

如果喜歡文章內容,歡迎贊助支持我的寫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5會員
389內容數
除了翻譯之外,這裡也是抒發烘焙、時事、戲劇、書、自然環境、信仰等想法的天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大家有聽過界線嗎? 界線,是一種劃分你和我各自負責區域的方式,在線的這一邊是我需要負責的範圍,線的那一邊則是你需要負責的。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書籍提到設立界線的重要性,長年位於排行榜上的《被討厭的勇氣》裡也有提到,我們需要學習課題分離,這個概念其實很類似於設立界線。
Thumbnail
在<復關係的正向衝突>中,作者亞曼達.瑞普立探討了衝突的根源及其複雜性。無論是家庭、社會或政治衝突,本書提供實用的方法來理解與解決衝突,讓人們在競爭中找到合作的可能性。運用作者的見解,我們可以系統性地分析衝突,釋放過度的控制慾,並重塑身份認同,最終促進個人與群體之間的和諧與進步。
Thumbnail
瞭解在關係中如何設立界線以保護自己,尊重他人,並維護關係的重要性。透過認識自己的感受並主動表達,能夠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這是每個人內心都有的那條線,若有人跨越了你的那條線,爭執或對立就會發生。然而,界線並非永恆不變,就端看你的心,願不願意鬆開那條線。
上次我們討論了諮商倫理,今天我們要來延續上次的話題   點我複習     (圖片出處:https://parade.com/living/boundary-phrases)     第二件事情則是要來談談「邊界」(boundary) 與「雙重關係」。 Boundary字面上的意思是界
Thumbnail
由資深心理師撰寫,指出人際問題主因為"越界"行為侵犯他人界線。書中列舉多種建立健康界線的方式,如注重第一印象、營造神秘感,強調培養自尊心對維繫良好人際關係至關重要。作者建議定期檢視友誼名單,不同生活階段所需的人際需求有別,接納關係的新陳代謝。並呼籲讀者尊重自我感受,勿過度依賴外在評價。
你不愛自己,別人要如何愛你? 前言 陌生人沒有什麼界線不界線,之所以要立界線一定是兩個有關係的個體,其中一方認為自己在關係中感到不舒服,因而想要有所改變了。而之所以不舒服,往往是為了贏得他方的喜歡或肯定,使自己受了委屈,並被自己察覺到了。(如果沒感到不舒服;或感到不舒服,但沒想到或者無意改變,那
設立平衡健康的界線, 覺察你做得是為關係帶來長遠的益處,或是製造分裂衝突, 你有絕對的能力去明辨,做出選擇,採取行動。
Thumbnail
唯有能正視自己與對方的情緒界限,才是真正的自由人。能自己擔起情緒的責任,擁有珍費的關係,而不是彼此勒索、彼此威脅,痛苦地留在關係裡彼此埋怨,卻總是無法離開。 情緒界線是指一個人在與他人互動或面對特定情境時,所能夠容忍和表現的情緒範圍。這種界線可以因人而異,取決於個體的性格、經歷、價值觀等因素。
Thumbnail
在做「界線」這個課題時,重點不在於「劃分彼此的界線」,界線不是真的一條線,界線是一種認知──認知到每個人都是完整的個體,都有自己的需求,也有各自迥異的天賦,在彼此平等的情況下交流,而非在不平等的狀態下交易。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大家有聽過界線嗎? 界線,是一種劃分你和我各自負責區域的方式,在線的這一邊是我需要負責的範圍,線的那一邊則是你需要負責的。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書籍提到設立界線的重要性,長年位於排行榜上的《被討厭的勇氣》裡也有提到,我們需要學習課題分離,這個概念其實很類似於設立界線。
Thumbnail
在<復關係的正向衝突>中,作者亞曼達.瑞普立探討了衝突的根源及其複雜性。無論是家庭、社會或政治衝突,本書提供實用的方法來理解與解決衝突,讓人們在競爭中找到合作的可能性。運用作者的見解,我們可以系統性地分析衝突,釋放過度的控制慾,並重塑身份認同,最終促進個人與群體之間的和諧與進步。
Thumbnail
瞭解在關係中如何設立界線以保護自己,尊重他人,並維護關係的重要性。透過認識自己的感受並主動表達,能夠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這是每個人內心都有的那條線,若有人跨越了你的那條線,爭執或對立就會發生。然而,界線並非永恆不變,就端看你的心,願不願意鬆開那條線。
上次我們討論了諮商倫理,今天我們要來延續上次的話題   點我複習     (圖片出處:https://parade.com/living/boundary-phrases)     第二件事情則是要來談談「邊界」(boundary) 與「雙重關係」。 Boundary字面上的意思是界
Thumbnail
由資深心理師撰寫,指出人際問題主因為"越界"行為侵犯他人界線。書中列舉多種建立健康界線的方式,如注重第一印象、營造神秘感,強調培養自尊心對維繫良好人際關係至關重要。作者建議定期檢視友誼名單,不同生活階段所需的人際需求有別,接納關係的新陳代謝。並呼籲讀者尊重自我感受,勿過度依賴外在評價。
你不愛自己,別人要如何愛你? 前言 陌生人沒有什麼界線不界線,之所以要立界線一定是兩個有關係的個體,其中一方認為自己在關係中感到不舒服,因而想要有所改變了。而之所以不舒服,往往是為了贏得他方的喜歡或肯定,使自己受了委屈,並被自己察覺到了。(如果沒感到不舒服;或感到不舒服,但沒想到或者無意改變,那
設立平衡健康的界線, 覺察你做得是為關係帶來長遠的益處,或是製造分裂衝突, 你有絕對的能力去明辨,做出選擇,採取行動。
Thumbnail
唯有能正視自己與對方的情緒界限,才是真正的自由人。能自己擔起情緒的責任,擁有珍費的關係,而不是彼此勒索、彼此威脅,痛苦地留在關係裡彼此埋怨,卻總是無法離開。 情緒界線是指一個人在與他人互動或面對特定情境時,所能夠容忍和表現的情緒範圍。這種界線可以因人而異,取決於個體的性格、經歷、價值觀等因素。
Thumbnail
在做「界線」這個課題時,重點不在於「劃分彼此的界線」,界線不是真的一條線,界線是一種認知──認知到每個人都是完整的個體,都有自己的需求,也有各自迥異的天賦,在彼此平等的情況下交流,而非在不平等的狀態下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