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乎常理的款待,超乎預期的好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超乎常理的款待 #書僮小露推薦

這些年隨著許多教育家、講師、老師們的努力推廣

鼓勵、與正向眼光的概念已是多數人能接受的觀點

「羅沙達比例」Losada Ratio指出:

在一團隊中,當當正向情緒與負向情緒比

大約是3:1時(正確數字是2.9:1)

團隊的整體表現,會是向上的。

當正向的比例越低,整體表現也會越低落消極

有趣的是,正向並非越多越好!

當正向比例高於12…也就是過於正向或樂觀,

整個團體也會瓦解。

心思細膩的我對很多物其實是有picky的眼光的

這些年因學了正向肯定及鼓勵

時常會在看見對方或事情的不足之後

暗自在心中躊躇與拿捏著…

該如何給予建議與評價?

才能給出:即能幫助對方成長、又不會傷害到對方自尊心及價值感的回饋?

這一題對我來說並不容易

這些年我也一直都在著磨與練習著…

而最近,我在《超乎常理的款待》一書中

找到答案了!

以下是書中關於「批評」的重點摘要,分享之:

「你如何稱讚、及如何批評,很重要。

稱讚比批評更重要,

但沒有批評就不能建立卓越的標準。

以謹慎周到的方式來糾正,必須成為文化的一部分。

管理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單一原則!

你必須了解和你一起工作的人。

一、 有些人用 #務實的角度 看待批評。

面對這一類人,當你私下、不帶情緒的糾正,他們就會理智的接受,並為自己的錯誤道歉,並記取教訓,幾分鐘後就能再與你談笑風生。

二、 有些人 #對批評很敏感

這意味著 #他們想把事情做好

無論多委婉,只要受到沒把工作做好的暗示,他就會感覺非常受傷。

面對這一類的人,聰明的做法是:在事情發生後,你得空出時間陪伴他們,坐下來,跟他們好好談,並且表達你的關心。

三、 有些人就是聽不進去、或是不想聽你的評價───除非你帶著怒氣表達,否則他不會相信你是認真的。

面對這樣的人,你必須態度嚴肅,即使這不符合你的管理風格。」

這個概念用在家庭端也非常有幫助

#教養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單一原則

#你必須了解你的孩子

正向教養不鼓勵責罵孩子

然而我也不認為責罵孩子的家長就是不好的家庭

如同書上說的,你必需了解你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是敏感的孩子

那麼你在表達時,就得多照顧孩子的感受

並留意你表達時的用詞,減少苛責的語氣。

如果你的孩子像驢一樣,需要大一點的力道來與他相處

你會發現,當你使用正向教養宣導的「溫和堅定的語氣」

會經常為你在經營家庭運作的過程中帶來困惑及困擾

因為孩子無法了解事情的嚴重性、及你看重的程度

那麼:以不帶情緒的方式,大聲地向孩子表達

這正是這一類孩子需要的。

最近我也與燁分享這的學習,並與燁討論

「面對批評,你想當三種人之中的哪一種人?」

以在日常中陪孩子長出 #以中立的態度面對批評的能力

不少家長曾向我表達:

「佳均老師,我在家庭端,對孩子的肯定和鼓勵很多,也有指出具體事實,我自認做得很到位了,可是當孩子一去到外面,親戚之間、同學之間,還是會有很多不好聽的言語和指責、甚至學校老師也是以傳統的方式在評價孩子、更多看見孩子犯錯、及沒做好的黑點,而不會看重孩子有做到的白底部份,這讓我覺得在教養上…時常感到孤立無援…。」

我的孩子也在體制內就學

明白孩子們所處的是什麼樣的環境

更是能夠理解…

我們這些認真執行正向欣賞的家長們的心境

然而我從書上學到的這個觀點好重要:

批評是免不掉的

並且,它也是邁向卓越所必需的。

我們能為孩子找一處「趨於理想」的環境

讓孩子盡可能在關鍵時期能享有健康良好的成長氛圍

即便如此,在此一社會環境下

我們同時也一直都處於「體制內」

傳統的眼光與規條,依舊持續在生活中帶來衝擊

可是啊,原來!

重要的不是這些負面聲音本身

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如何看待批評?

當這個眼光進來

某一欠在家庭端

當我一不小心忘了對孩子正向聚焦並開始碎念時

我發現自己也更能夠以更豐富的目光和接納的心意

看待自己對孩子發出的批評指教了!

真的是醬啊!

無論是對孩子的正向看見、或是指導評價

我們的出發點,都是愛!

(註:請注意「指導」跟「羞辱」不同)

最後,在家庭端,

正向情緒:負向情緒的最佳比例,不是3:1

3:1是在職場

在家庭端,是5:1哦

5:1

5:1

5:1

所以你在家中每批評孩子一句

就要記得用5句肯定及欣賞來補足

#多看見正向並使用鼓勵的語言

#同時學習以健康的心態面對批評

#高小露高佳均

#書僮小露推薦

#超乎常理的款待

 

avatar-img
39會員
24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晚間,我用充滿愛意的眼神欣賞著我的孩子 燁抬頭見我直盯著他看,問:「幹麻一直看我?」 我微笑著答:『沒事,我覺得你很可愛。』 燁:「是嗎?可是我覺得我很普通。」   因為這句話,燁開啟了分享的話題 孩子說學校老師請他們寫下這一句 「我很____。」 然後老師再把大家寫的,都唸出來給全
「早晨的心情決定一整天的好壞」 書上說的,是真的。 這兩週我做了一點小小的生活習慣改變: 在早上意識來臨之時 不論我是否醒來、是否起身 我的第一個動作,就是「與孩子連結」。   若起得早 則以輕柔的方式親吻孩子的臉頰 也撫摸孩子的額頭及髮稍,以喚醒孩子   若孩子起得比我早
#十日內觀Vipassana #DAY11 #個人體驗篇 第十一天,出關日   跟大家說一個秘密 在內觀十日的期間 有一件事讓我覺得有點痛苦 就是… 每一次修習,都會聽到巴利文唱誦 這唱誦的音調對我來說…很、難、聽。 (呸呸呸,造口業了我xddd) (但這是屬於我的真實啊D
學習者D在某堂自我鼓勵的線上課中分享 大班和小三兩個孩子的吃飯、睡覺 向來都要她一直提醒! 上完課的這回,她提醒一次後, 就將拉鍊拉上,不再多說。 當孩子不餓,她允許孩子可以不吃 並讓孩子體驗,選擇不吃的自然結果。 當睡覺時間到,她選擇不再「叫」孩子快點做事
世上就是有這麼一個人 如此單純的,他就只希望你開心。   承上篇,那天我出現了一個莫名的低潮狀態後 生活中的瑣事,很容易就能勾動內在起洶湧。   後來,我感覺內在有股眼淚想奔流而出。 於是我關上門,待在書房裡… 對,我在哭。 不知道為什麼的,就是想要哭。   關門前我請孩子們先
『今天的我,悲傷極了…』 某一天凌晨朋友O傳了訊息給我 早上看見訊息,我也回了一些訊息給她 我思考著… As a human,也許我們每個人 心中多多少少、大大小小地,都有一個「黑洞」 只是你、我,每個人會被吸進去的觸發點不同罷了   前陣子某次,有一天半的時間,明明沒發生什麼事,但
晚間,我用充滿愛意的眼神欣賞著我的孩子 燁抬頭見我直盯著他看,問:「幹麻一直看我?」 我微笑著答:『沒事,我覺得你很可愛。』 燁:「是嗎?可是我覺得我很普通。」   因為這句話,燁開啟了分享的話題 孩子說學校老師請他們寫下這一句 「我很____。」 然後老師再把大家寫的,都唸出來給全
「早晨的心情決定一整天的好壞」 書上說的,是真的。 這兩週我做了一點小小的生活習慣改變: 在早上意識來臨之時 不論我是否醒來、是否起身 我的第一個動作,就是「與孩子連結」。   若起得早 則以輕柔的方式親吻孩子的臉頰 也撫摸孩子的額頭及髮稍,以喚醒孩子   若孩子起得比我早
#十日內觀Vipassana #DAY11 #個人體驗篇 第十一天,出關日   跟大家說一個秘密 在內觀十日的期間 有一件事讓我覺得有點痛苦 就是… 每一次修習,都會聽到巴利文唱誦 這唱誦的音調對我來說…很、難、聽。 (呸呸呸,造口業了我xddd) (但這是屬於我的真實啊D
學習者D在某堂自我鼓勵的線上課中分享 大班和小三兩個孩子的吃飯、睡覺 向來都要她一直提醒! 上完課的這回,她提醒一次後, 就將拉鍊拉上,不再多說。 當孩子不餓,她允許孩子可以不吃 並讓孩子體驗,選擇不吃的自然結果。 當睡覺時間到,她選擇不再「叫」孩子快點做事
世上就是有這麼一個人 如此單純的,他就只希望你開心。   承上篇,那天我出現了一個莫名的低潮狀態後 生活中的瑣事,很容易就能勾動內在起洶湧。   後來,我感覺內在有股眼淚想奔流而出。 於是我關上門,待在書房裡… 對,我在哭。 不知道為什麼的,就是想要哭。   關門前我請孩子們先
『今天的我,悲傷極了…』 某一天凌晨朋友O傳了訊息給我 早上看見訊息,我也回了一些訊息給她 我思考著… As a human,也許我們每個人 心中多多少少、大大小小地,都有一個「黑洞」 只是你、我,每個人會被吸進去的觸發點不同罷了   前陣子某次,有一天半的時間,明明沒發生什麼事,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Thumbnail
縱向關係就是製造上對下的區別。有些母親會稱讚幫忙做家事的小孩:「你好棒,會幫媽媽做家事呢」。這時候母親在不知不覺中已把孩子的地位看得比自己低,因為當今天換成婆婆做相同的事情時,想必媽媽就不會說:「你好棒,會幫忙做家事呢。」因此稱讚這件事情其實帶有「操控」的意味,稱讚是能力好的人對能力較差的人做的事。
Thumbnail
在職場中,善意批評是一門藝術。透過故事敘述,我們學習到如何選擇時機和場所、使用積極的語言、給予具體而可行的建議、保持友善和建設性的語氣,並給予對方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善意批評不僅是職場中的一種技巧,更是一種修養。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在職場中更好地給予和接受批評,共同成長,實現更好的職業發展。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企業內部的回饋制度運作情況,指出缺乏日常的回饋將導致同仁無法清楚知道自身哪裡需要改善,進而影響績效。本文推薦了《麥肯錫主管意見回饋術》這本書,強調透過回饋提供每位同仁成長機會與適當建議。最後,作者提出了做好意見回饋的六個關鍵及意見回饋的四步驟,以及強調回饋作為領導力的基本功。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如何給一個有效的回饋(effective feedback)而不會讓對方覺得不舒服, 掌握以下三大原則 1)有效的回饋是有建設性的,而且要對事不對人 2)評論只給建議,而不是處方 3)回饋必須出自同理
面對批評,謝謝指教 該書原名《Thanks for the Feedback:The Science and Art of Receiving Feedback Well》。簡單的說就是如何妥善回應批評? 前言 人和人在互動來往時,難免會聽到別人對你的看法或意見,如何回應,影響重大—不管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讚美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人際關係和工作中發揮讚美的效果。作者分享了他自己的聆聽技巧和如何給予讚美和鼓勵的經驗。他強調了讚美的正面情緒對於人的生活和心情的影響。最後,他建議大家不管是在睡前、一天的開始或是每天給自己的一個任務時,都要學會誇獎他人,也要學會誇獎自己。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不應以孩子偶爾的失敗來定義他們的能力或性格。 從鼓勵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創造一個支持孩子探索潛能和克服困難的環境,讓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能更堅強勇敢的站起來。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挑戰中發現自己
Thumbnail
每年一月,每到了接近年前發放獎金的日子,就會出現一些藉由刻意抒發意見,強調自我貢獻與價值,甚至是惡意批評來刷存在感的案例出現。如何合理並漂亮的展現自我價值需要相當的智慧,最好的肯定絕對是來自於你的主管以及第三方的評價。
Thumbnail
在上一集的節目我們提到「沒有壞小孩,只有好跟不好的行為」是正向教養這個理論的基本原則。今天我們將分享了解正向教養的特點~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Thumbnail
縱向關係就是製造上對下的區別。有些母親會稱讚幫忙做家事的小孩:「你好棒,會幫媽媽做家事呢」。這時候母親在不知不覺中已把孩子的地位看得比自己低,因為當今天換成婆婆做相同的事情時,想必媽媽就不會說:「你好棒,會幫忙做家事呢。」因此稱讚這件事情其實帶有「操控」的意味,稱讚是能力好的人對能力較差的人做的事。
Thumbnail
在職場中,善意批評是一門藝術。透過故事敘述,我們學習到如何選擇時機和場所、使用積極的語言、給予具體而可行的建議、保持友善和建設性的語氣,並給予對方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善意批評不僅是職場中的一種技巧,更是一種修養。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在職場中更好地給予和接受批評,共同成長,實現更好的職業發展。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企業內部的回饋制度運作情況,指出缺乏日常的回饋將導致同仁無法清楚知道自身哪裡需要改善,進而影響績效。本文推薦了《麥肯錫主管意見回饋術》這本書,強調透過回饋提供每位同仁成長機會與適當建議。最後,作者提出了做好意見回饋的六個關鍵及意見回饋的四步驟,以及強調回饋作為領導力的基本功。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如何給一個有效的回饋(effective feedback)而不會讓對方覺得不舒服, 掌握以下三大原則 1)有效的回饋是有建設性的,而且要對事不對人 2)評論只給建議,而不是處方 3)回饋必須出自同理
面對批評,謝謝指教 該書原名《Thanks for the Feedback:The Science and Art of Receiving Feedback Well》。簡單的說就是如何妥善回應批評? 前言 人和人在互動來往時,難免會聽到別人對你的看法或意見,如何回應,影響重大—不管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讚美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人際關係和工作中發揮讚美的效果。作者分享了他自己的聆聽技巧和如何給予讚美和鼓勵的經驗。他強調了讚美的正面情緒對於人的生活和心情的影響。最後,他建議大家不管是在睡前、一天的開始或是每天給自己的一個任務時,都要學會誇獎他人,也要學會誇獎自己。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不應以孩子偶爾的失敗來定義他們的能力或性格。 從鼓勵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創造一個支持孩子探索潛能和克服困難的環境,讓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能更堅強勇敢的站起來。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挑戰中發現自己
Thumbnail
每年一月,每到了接近年前發放獎金的日子,就會出現一些藉由刻意抒發意見,強調自我貢獻與價值,甚至是惡意批評來刷存在感的案例出現。如何合理並漂亮的展現自我價值需要相當的智慧,最好的肯定絕對是來自於你的主管以及第三方的評價。
Thumbnail
在上一集的節目我們提到「沒有壞小孩,只有好跟不好的行為」是正向教養這個理論的基本原則。今天我們將分享了解正向教養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