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無心之過,也不只是公關問題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不是無心之過,也不只是公關問題〉2023-06-08


  在一種以「品牌形象」為主導的時代裡,讓一個單位或個人感受到自己不該做歧視、性騷擾或其他不當行為的最核心理由,往往不是因為那傷害了人,而是因為那為自己或所處的組織帶來了「公關危機」。在這樣的思維之下,被指責有錯的人絕不可能真正地道歉。


  為了顯得體面與負責,這個人或單位會進行一種長得像道歉的公關行為。在那之中,一些人或許會表現出誠懇到連自己都相信的態度,但談話的內容卻從來不會真正觸及到受傷害者關心的問題。


  一方面這些人之所以會有那些不當行為,本就是因為他們沒有辦法真正同理那些問題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們會盡可能地裝傻來讓自己顯得無辜。他們會將自己包裝為蘇格拉底刻畫的那種犯錯的人:這個人會犯錯,只會是因為他沒有真正弄懂。



  這種公關式的道歉往往是在「行為和語言的模糊性」、以及「意圖的難以證實性」上面做文章。最典型的公關式道歉會包含五個要素:1.自誇過去的成就或努力(立人設)、2.指出問題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外力或不可抗力(卸責)、3.訴諸自己的無辜、無知、直來直往、純潔或熱血(好心辦壞事)、4.訴諸傷害情感的不佳表達(隱約地表達「這件事情有問題僅僅是因為對方感受不好」)、5.強調未來會更努力(但並非在受傷害者或批評者要求的方向上)。


  雖然偏重有所不同,但每一個公關式道歉幾乎都由這些要素構成。譬如2019年連續出現「飲料店親中受質疑」的事件中,迷克夏在公開聲明裡首先提及自己是「酪農起家、致力於將台灣農產與珍奶文化推廣到全世界」來建立品牌人設,之後表示使用「中國台灣」是由於微信公眾號的審查,它們這麼做的主要原因是「單純想把台灣寫出來」,是「想為台灣做點事」。而後,它們道歉的理由是「造成困擾、誤解、傷心」,而並不涉及到自身的行為與表態本身。它們強調未來會「在表達上更加留意」,將「台灣職人精神」和「台灣品牌」推往世界。



  這樣的道歉當然顯得很沒誠意且無法被批評者接受,但對於粉絲與相關的商業夥伴來說,這些言論已經算是對事件有所交代,是「了不起,負責!」的行為。而有別於迷克夏的標準示範,薩泰爾的喜劇、神經元的歌詞、兩名經濟系學生的政見,當這些事情遭到批評時,他們都首先站在一種「我沒有這個意思」、「我對事情有一些想法但表達不好」、「你們不懂這裡面幽默/反諷」的立場上進行回應,一方面對於「傷害到(玻璃心的誤解者)的情感」道歉,另一方面暗指人們對他的「失言」斷章取義。「雖然我其實沒有錯,但一些特別會在乎這種事情的人不開心(也讓我的形象因此受損),所以對不起」。


  但事實上,「沒有這個意思」或「表達不好」並不能解釋這樣的事情。當一個人咬字不清、或者把「樂團」看成「樂園」,他可能是口誤。但當這些人使用這些話時,他們既不是舌頭打結,也不是不小心用錯詞。他們把這些詞彙放進台詞、歌詞與要刊登出來的政見上。他們不是照著聲音模仿的鸚鵡、不是無意識地坐著文字接龍的GPT,他們相信自己在做創作和表達,但在被指責時,它們卻轉而說自己沒有那個意思。



  的確存在有一類情況,生長在充滿髒話環境中的人們習慣性地滿口髒話,他們並不是真的想要汙辱人、更不是想要表達「字面上的意思」。但這些字詞確確實實地包含著性別不平等、歧視或侮辱,這些使用者知道這些詞有這些意思,但他們仍舊「選擇」了這些詞彙,就像喜愛地獄梗的人並非不知道這些笑話有道德爭議,他們甚至是因為這裡面的道德爭議所以才非要講、才覺得特別好笑。


  在極端的「玩笑論」裡面,我們的確很難在對方明確地否認後持續去說他們「主觀的」有那些歧視的意圖,但就像相信自己蛇行飆車不會出車禍的人一樣,那裡存在著明顯的「可預測性」,是「應注意而未注意」。


  這個社會對這種「應注意而未注意」給出的懲罰是非常少的,只要行為者並未受到內心譴責,對他最嚴重的結果就是一場公關危機。所以他們練就了一身完全不具說服力卻往往能讓粉絲買帳的道歉方法。粉絲一邊說著「你沒做錯、加油!」一邊將這些人推向永遠不可能改善自己的地獄,也讓整個世界往讓所有人彼此都更難受的方向持續傾斜。



  從語言習得和思維在生命之中構建的過程來說,我們會相信一個人在無意間說出來的話其實展示了他至少部分的內在價值觀,有時甚至比有意識地說出來的話更加反映真實。當柯文哲說出「外籍新娘已經進口30萬了」時,他既不是不知道「進口」這個詞的意思,也不是不知道「外籍新娘」這一詞在這種使用方式中的輕蔑意味。


  我們可以相信他對於自己的習慣性歧視「沒有識感」,也從這樣的話語裡面再次看見了整體社會對外籍配偶的不尊重以及直言不諱的「有一些人可以被買賣」的價值觀。「我想用字是有改進的空間」這樣的回答完全偏離重點,但在「公關問題」的大背景下,與其有著內在親和性的「失言」讓亟需要道歉者眼光發亮。「我沒有想到我的言論/行動會給人造成這樣的困擾」,從歧視言論到性騷擾行為,這成了罪證確鑿時最好的推託之詞。



  在曾柏文關於性騷擾指控的道歉中,他並非像王丹那樣直接影射對方別有意圖,但他還是以這個方向作為開場:他當時因為「寫文章得罪人」所以「防衛性地以為,這只是毀謗、造謠」。雖然並不直接反過來指控對方,但先將自己沒有第一時間回應與道歉的理由正當化或無辜化。


  然後,有技巧地去塑造了一種嚴重與明目張膽的性騷擾者形象,去說自己對此感到厭惡來拉開距離。並將自己受到的一切指控四兩撥千斤地修改為了「與異性在夜間獨處聊心事」,彷彿自己之所以被指控為性騷擾,「僅僅」是因為自己無意識地讓對方在權力關係的壓力下無法拒絕獨處而感到不適。去將自己的道歉限縮到「尺度拿捏」、「表達有問題」、「不夠同理對方感受」這些相對能被人接受的問題。


  在其他部分,他甚至不去說「那些被指控觸碰別人的事情沒有發生過」,甚至連那些指控都彷彿沒有進到他的世界裡,彷彿他就真的只是一個駑鈍的孤單男子,不小心沒跟人保持合適距離一樣。



  這樣的「道歉」是比什麼都不說更可惡的,因為他一方面給了粉絲們「誠懇面對」的良好觀感,另一方面取消了對方的經驗。甚至給出了一種在「女性比較纖細,男性比較駑鈍」框架中的「過度敏感者和理想自省者」的對比。想進一步去抬高自己、貶低對方。


  會讓這些人能夠在犯錯之後還死不認帳,想透過言詞來卸責與大事化小的,很大程度是社會對這些行為的過度包容。雖然,在另外一些時候,譬如去探討一名曾經的犯罪者是否能有更生的機會時,我們會感慨社會對人的包容性不夠。但對於更生人回歸社會的期許是出於一種對人的尊重。而這些對於不當行為的輕輕帶過,則是對受害者受到的傷害之忽視、也讓這些加害者可能存在的一絲良心可以完全不用被喚起。


  我們必須去要求、必須要看到犯錯的人真誠地道歉,以此讓所有人可以具體地意識到:真誠地道歉、真誠地改變自己曾經的錯誤行為是一件可能的事情。我們才有底氣和餘力去相信人有「重新做人」的潛力。


  對真誠道歉的要求並不是為了逼迫任何一個犯錯的人,而是要給受傷害的人一個完整的對其受苦經驗的承認,這是作為非當事人的我們在每個個別事件中,除了堅定陪伴以外,最多能為當事人做到的。同時,去保持對於「會有一個曾經犯錯的人在認識到問題後真誠地道歉」這一奇蹟般少見的事情之相信,也是讓我們不至於對社會進一步失望的重要希冀。





延伸閱讀:

〈性慾與無辜:加害者的自我理解神話〉

〈胖虎不是不小心的〉

〈請停止聲援沒有悔意的加害者,那不是一種善良〉

〈性試探的機會與「不恰當言行的自由」〉

〈道歉故事的主角〉

〈「好好說話」與對更好社會的想像力:關於苗博雅與統神的對談〉


avatar-img
87會員
766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一名孩童或學習者擁有特定的目標,譬如他在公園看見天上飄舞的風箏,自己也想做一個。那麼,關於手工藝的知識、幾何測量的知識、空氣中動力的知識就都成了對他而言具有直接意義的知識。他能夠像查字典一樣,從各個領域的知識裡面獲取那些對其當前實用目的有益的知識塊,用這些知識塊來打造出他這次想要成就的事情。
  透過這樣的打扮與言談,他不只是親身落實了「動漫愛好者也可以是好人/英雄」,更是由於他選擇的台詞能夠很好的與行動相連結,給出了一個「動漫也能帶來教育」、「也能帶給人做好事的力量」的表達。達成了一種充滿正面意涵的推廣。
  就像我們過去在談論厭女/辱女詞彙時談論過的,那些詞彙本身帶有的意涵乃至於惡意,不會因為脈絡不同而輕易地被消化掉。以最常見的所謂「只是發語詞」的三字或一字髒話來說,就算我們願意相信多數人在使用那些詞彙的時候並不是真的在表達「字面上的意思」,但問題就在於:它就是從字面上能夠讀出那些意思。
  啟蒙時代一方面是這種「全人典範」的高峰,也幾乎是它終結的時候。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一方面形構出了一種現代人的主體性,卻同時剝除了過往支撐人們活下去的前現代意義與願景。我們的世界逐漸變得「數值清晰」,文明的保守性取代了冒險的樂趣。人類的專業知識總額得到指數性的積累,卻更加侷限在自己的圈圈。
  我們害怕。作為人類,除了記憶之外最擅長的事情就是害怕。就像極權政權害怕日子被記得,我們害怕面對錯誤和改變。我們害怕「變得更好」,因為變得更好,不只意味著過去的不足;也意味了過去執行至今的計畫必須打住,我們要重新制定、重新去相信另一種未來--在這個我們需要跳躍過去才能相信的當下,它還不存在。
  近幾年,「杰哥不要」意外在中國爆紅,重新成為「迷因頂流」。但這部教育部拍攝的《如果早知道男生也會被性侵》之所以廣受流行,不是因為人們認識到且開始重視男性可能受害的情況,而是因為這種與大眾認知有落差的現象成了一件人們覺得好笑的事。
  如果一名孩童或學習者擁有特定的目標,譬如他在公園看見天上飄舞的風箏,自己也想做一個。那麼,關於手工藝的知識、幾何測量的知識、空氣中動力的知識就都成了對他而言具有直接意義的知識。他能夠像查字典一樣,從各個領域的知識裡面獲取那些對其當前實用目的有益的知識塊,用這些知識塊來打造出他這次想要成就的事情。
  透過這樣的打扮與言談,他不只是親身落實了「動漫愛好者也可以是好人/英雄」,更是由於他選擇的台詞能夠很好的與行動相連結,給出了一個「動漫也能帶來教育」、「也能帶給人做好事的力量」的表達。達成了一種充滿正面意涵的推廣。
  就像我們過去在談論厭女/辱女詞彙時談論過的,那些詞彙本身帶有的意涵乃至於惡意,不會因為脈絡不同而輕易地被消化掉。以最常見的所謂「只是發語詞」的三字或一字髒話來說,就算我們願意相信多數人在使用那些詞彙的時候並不是真的在表達「字面上的意思」,但問題就在於:它就是從字面上能夠讀出那些意思。
  啟蒙時代一方面是這種「全人典範」的高峰,也幾乎是它終結的時候。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一方面形構出了一種現代人的主體性,卻同時剝除了過往支撐人們活下去的前現代意義與願景。我們的世界逐漸變得「數值清晰」,文明的保守性取代了冒險的樂趣。人類的專業知識總額得到指數性的積累,卻更加侷限在自己的圈圈。
  我們害怕。作為人類,除了記憶之外最擅長的事情就是害怕。就像極權政權害怕日子被記得,我們害怕面對錯誤和改變。我們害怕「變得更好」,因為變得更好,不只意味著過去的不足;也意味了過去執行至今的計畫必須打住,我們要重新制定、重新去相信另一種未來--在這個我們需要跳躍過去才能相信的當下,它還不存在。
  近幾年,「杰哥不要」意外在中國爆紅,重新成為「迷因頂流」。但這部教育部拍攝的《如果早知道男生也會被性侵》之所以廣受流行,不是因為人們認識到且開始重視男性可能受害的情況,而是因為這種與大眾認知有落差的現象成了一件人們覺得好笑的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生過為了幫朋友出氣,而做出傷害自己或朋友的事?出氣之後,你和朋友的感情有更好嗎?這件事對你有甚麼影響嗎?在生活中,我們都會有自己關係要好的朋友,當朋友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也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講義氣也必須有底線。
Thumbnail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生過為了幫朋友出氣,而做出傷害自己或朋友的事?出氣之後,你和朋友的感情有更好嗎?這件事對你有甚麼影響嗎?在生活中,我們都會有自己關係要好的朋友,當朋友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也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講義氣也必須有底線。
Thumbnail
你知道自己平常所表現的言行舉止,往往與我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相關聯嗎?你是否曾經有過,因為一時不察的無心而冒犯或傷害他人,到最後,連彼此關係為何會出現裂痕的原因都不明白的情形呢?「我說話、做事,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你硬是要把它想偏,我也没有辦法!」當別人對你的言行產生誤解時,你認為
Thumbnail
品牌的意義,我一律推薦一個簡單的想法:股東會紀念品。相同的產品上,印有一個 logo,會讓產品增值還是跌價?
Thumbnail
應該說需要致歉的話語,我認為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出口,但在現實裡誰又能如此絕對,所以才有這一篇。 要是有認為「我沒那個意思,但還是應該真心誠意地為失言道歉」,我很希望聽到這樣的意見。
Thumbnail
時機,就不講究自己還能失去什麼,而是得失已不再重要的底氣。
Thumbnail
示範: 『對不起。我知道「哪裡」做錯了,讓你有「不舒服」的感受。我下次會「怎麼」改善。真的對不起。』
Thumbnail
當別人的言行讓我們陷入黑暗,即使對方道歉,我們不一定需要立刻原諒。不原諒並不代表心胸狹窄,有時候先放過自己,適當隔絕、丟棄不舒適的傷害,也是很重要的。
這「義」,是自己的“義”。
Thumbnail
不知道你在關係裡是否遇過這種狀況: 遇到和對方有意見上的分歧,因不知道怎麼溝通,害怕衝突, 於是,一遇到衝突就道歉,希望透過示弱來終結可能隨之而來的爭吵。 道歉,似乎成為 關係中的善意。 一種很在意對方,深怕對方受傷,關係因此有裂痕的顧念。 但這也似乎成為關係中的句點。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生過為了幫朋友出氣,而做出傷害自己或朋友的事?出氣之後,你和朋友的感情有更好嗎?這件事對你有甚麼影響嗎?在生活中,我們都會有自己關係要好的朋友,當朋友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也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講義氣也必須有底線。
Thumbnail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生過為了幫朋友出氣,而做出傷害自己或朋友的事?出氣之後,你和朋友的感情有更好嗎?這件事對你有甚麼影響嗎?在生活中,我們都會有自己關係要好的朋友,當朋友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也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講義氣也必須有底線。
Thumbnail
你知道自己平常所表現的言行舉止,往往與我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相關聯嗎?你是否曾經有過,因為一時不察的無心而冒犯或傷害他人,到最後,連彼此關係為何會出現裂痕的原因都不明白的情形呢?「我說話、做事,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你硬是要把它想偏,我也没有辦法!」當別人對你的言行產生誤解時,你認為
Thumbnail
品牌的意義,我一律推薦一個簡單的想法:股東會紀念品。相同的產品上,印有一個 logo,會讓產品增值還是跌價?
Thumbnail
應該說需要致歉的話語,我認為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出口,但在現實裡誰又能如此絕對,所以才有這一篇。 要是有認為「我沒那個意思,但還是應該真心誠意地為失言道歉」,我很希望聽到這樣的意見。
Thumbnail
時機,就不講究自己還能失去什麼,而是得失已不再重要的底氣。
Thumbnail
示範: 『對不起。我知道「哪裡」做錯了,讓你有「不舒服」的感受。我下次會「怎麼」改善。真的對不起。』
Thumbnail
當別人的言行讓我們陷入黑暗,即使對方道歉,我們不一定需要立刻原諒。不原諒並不代表心胸狹窄,有時候先放過自己,適當隔絕、丟棄不舒適的傷害,也是很重要的。
這「義」,是自己的“義”。
Thumbnail
不知道你在關係裡是否遇過這種狀況: 遇到和對方有意見上的分歧,因不知道怎麼溝通,害怕衝突, 於是,一遇到衝突就道歉,希望透過示弱來終結可能隨之而來的爭吵。 道歉,似乎成為 關係中的善意。 一種很在意對方,深怕對方受傷,關係因此有裂痕的顧念。 但這也似乎成為關係中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