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長想給孩子的禮物/你能給另一個人的禮物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師長想給孩子的禮物/你能給另一個人的禮物〉2023-09-14


  《不速之禮》(Schöne Sch#!?e: Stroke of Luck)是一款2017年發行的桌遊。在這款遊戲裡面,玩家不想收到那些禮物卡。每當輪到你的回合,你必須付一塊錢來跳過回合,否則就必須收下你不想要的禮物。每張禮物上的數字,就是你的扣分,遊戲結束時,扣分最少的玩家獲勝。在遊戲之外,我們則通常沒有付一塊來跳過的這個選項。



  近期網路上流傳某國中的「新生禮包」,包裝裡面有包括紙片、米粒、迴紋針等十幾個小物件,以及一段「給新鮮人的話」。對po文者而言,這是一些會想要整包丟掉的垃圾;但在網路上,也有部分的聲音覺得,雖然那些「禮物」並不實用,但至少這些人是用心想過,且用心包裝了的。


  這份禮包的設計,顯然啟發自作家簡媜所著的《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但這所國中所送的禮物和書中的「美國原版」略有差異,對比這兩者,或許可以讓我們稍稍窺見典型台灣校方對學生的那種「期許」如何與作家描繪的那位用心的美國老師有所不同。


  兩份禮物中,「台灣新版」照搬了其中三項禮物:一是牙籤(提醒你挑出別人的長處)、二是橡皮筋(提醒你保持彈性,每件事情都能完成)、三是金線(用友情把我們的心綁在一起)。這三項禮物,是這所國中的師長認同的禮物,他們顯然也認同書中的闡釋,因此他們才在文案裡直接照抄。


  但在牙籤的描述裡,他們加了一句「學習他的優點」。學習他人的優點自然是好事,但當它放在這份文案的脈絡裡面的時候,某種意義上便抹平了原先「每個人有各自的獨特性與特長」這一觀點,而走向一種更加同質化的「人家做得比較好,你也要去做」。如果光從多了這句話去分析,上述的說法可能是過度解讀,但加上其他幾項物品與寄語的差異,或許我們能看得更清楚。



  我們先看看美國版本裡有哪些東西是被拿掉的:其中「OK繃、棉花球、巧克力、面紙、救生圈(圓形糖果)」可以先被看作一組,這五項物品提醒孩子去為自己與他人療傷、提供柔軟與舒適、替別人拭淚並且可以在需要時向老師尋求幫助。


  「鉛筆與銅板」可以看作一組,這兩項物品提醒孩子去寫下自己的願望(也連結到上述談及的獨特性)與相信自己有價值。另外兩個分別是橡皮擦,提醒孩子每個人都會犯錯,而這是沒關係的;以及口香糖,提醒孩子堅持下去,並且知道嘗試時可以得到樂趣。



  我們並不確定「台灣版本」的師長是因為不認同這些理念,還是一部分是出於成本考量,他們捨棄掉了上述物品。換成了棉花棒、白紙(片)、咖啡豆、白米、彩色標籤、迴紋針、紙杯、吸管、垃圾袋、以及象徵該校的「寶石」。


  這些物品的寓意裡面,有些是明確可以和「原版」相對照的。譬如說原版中告訴你「犯錯沒關係」的橡皮擦,在台灣版本裡換成了棉花棒,它的寓意是「當頭棒喝!知錯必改便是好人」。與寫下自己願望的鉛筆對照的則是白紙,寓意是「人生不要留白,紀錄你璀璨的人生」。從這兩項對比,我們會看到,這個版本的師長並不重視你想做什麼、不會告訴你犯錯沒關係,而是關注你做出什麼成果,並且強調你該改正你的問題。



  對比於那些溫柔的物品,這個版本的物品是咖啡豆、垃圾袋與迴紋針。他們並不打算讓孩子互相給予彼此力量、也沒有「需要時可以找我談談」,而是「只要肯努力,苦盡甘來」、「把所有的苦惱,全部裝進垃圾袋丟掉」以及「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峰迴路轉,危機就是轉機」。


  在這個版本裡面,孩子遭遇的困難都是他需要自己去排解、自己去轉念、自己去努力克服的。往好的說,這意味著他們期望孩子有更好的自立自強能力。但另一方面,也就是他們並不認為,原來版本裡的那些互相幫助與互相照顧是他們想要鼓勵孩子擁有的特質。


  剩下的幾項,基本上是由一些老生常談的著名說教用語所組成,白米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出自《朱子治家格言》。不幸的是,我小時候也背過這段);紙杯是「半瓶水響叮噹、滿招損謙受益」;吸管是「吸取別人的經驗」(但不知道為什麼,還加了一句語意不通順的「創新自己的未來」)。


  而第一項與最後一項,則是彩色標籤和該校的「寶石」(照片裡沒有看到,大概是印有校徽的徽章之類的物品),彩色標籤意味著獨一無二且特殊,這一點和原版的硬幣類似,但經過前面的梳理,會覺得它流於口號的機會可能更大一些。最後一項,則是希望孩子思考(在這間學校待了)三年之後的自己會變成怎麼樣。



  我們討論這些差異,並不是為了要去攻擊特定學校的價值觀,也不是要批判這些師長們的善意。而是,在這樣一個「寓言故事」裡面,我們實際地看到了一些在台灣普遍存在的現象。一方面這些禮物展示了台灣的「師長輩」重視的價值與作家描繪的關心孩子的老師的差異,另一方面,也向我們表明了這種單方面的、有些過於自我感覺良好的「勉勵」在孩子與年輕人的眼中,其實往往是過時、無用,也有些令人尷尬的。


  那些老生常談確實蘊含了一些前人的經驗,也在一些時候會令人感到受用。但孩子們從小已經聽過、甚至被要求被過太多這些俗諺與成語、座右銘與大道理。每個人都是從孩子一路成為成年人,每個人其實都知道,讓我們成長的從來就不是「說教」,而是周遭人的行為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具體經驗,那才是一個人真正能在學校與社會裡面獲得的禮物。


  至於什麼具象徵意義的新生禮包,不管是美國原版還是台灣新版,大概都有些過份煽情了。從實用考量,或許裡面可以放一枝筆和一本筆記本。畢竟離開學校之後,要用筆寫字的機會就沒那麼多了,且寫且珍惜。




延伸閱讀:

〈作文:專為被批改而生的文字〉

〈從借課不還到根本不教:關於學校只上「主科」的陋習〉

〈寫出課本教的計算過程:從標準答案到「標準答案式的思考」〉

〈對「去中國化」的擔憂:一段來自天朝時代的激昂演說〉

〈無定見的實踐式學習〉

〈「去說出你自己錯在哪裡」:一種抽象的「非教育」〉

avatar-img
84會員
738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方向上,姜峯楠強調的是創造與表達中「人」的要素之重要性。譬如作家在每一句話的用字遣詞上有意無意做的無數選擇、或一名孩童寄給奧運選手的粉絲信上的真誠激動。他認為這些不是當前的生成式AI能提供的,而且,這不是因為當前的AI還不夠好,而是因為,當前的這種生成式AI,本性上是一種「去人類化」工具。
  「時間流逝」,對每個人來說都是自然不過的事情。一天只有二十四個小時,扣除睡眠、扣除上班、扣除吃飯盥洗通勤,能夠自己控制的時間所剩無幾。這可能是一個現代世界中的「客觀事實」,然而「時間」真的是這樣嗎?或者說,這是唯一的一種理解方式嗎?
  在社群媒體時代(尤其是TikTok時代)長大,剛成為青少年的孩子,她們幾乎不得不欣羨並嚮往成為抖音網紅。我們會在這些短影音上,看到非常多外貌順眼的孩子,她們學習那些展示樣貌與身體的動作、練習討好演算法的表情,搭配最俗濫與缺乏自身品味的洗腦音樂,去追求那或許能帶來名利、又或者稍縱即逝的關注眼光。
  人們用「智障」、「神經病」、「瘋子」罵人,因為社會預設了對話的雙方都不應該是有智力或精神障礙的人。可是這個預設是恐怖的,因為這些人確確實實地存在,只是在某種「眼不見為淨」的虛偽秩序下,他們從每個人的鄰里生活中被迫消失了。
  就像許多曾經不想要當兵,卻在當過兵之後開始不停吹噓與美化當兵經驗的人一樣。他們將這種「我逃不掉,所以你們也別想逃」的負面想法套上了「公平」或「現實」的外衣,去將兵役時間較短或服替代役的人說成「不是真男人」來讓自己本來不喜歡的經歷轉化為一種榮譽的勳章。於是,他們成為了「自己討厭的那種大人」。
  他們要在短短的十分鐘下課裡面上廁所、到飲水機裝水、和朋友聊一下天、活動一下一直坐著的身體,甚至會因為前一堂老師想要把講到一半的內容講完而什麼事都來不及做。在這樣的狀況下,聽課聽到一半喝一下水,絕對是應該要被容許的事情吧。
  大方向上,姜峯楠強調的是創造與表達中「人」的要素之重要性。譬如作家在每一句話的用字遣詞上有意無意做的無數選擇、或一名孩童寄給奧運選手的粉絲信上的真誠激動。他認為這些不是當前的生成式AI能提供的,而且,這不是因為當前的AI還不夠好,而是因為,當前的這種生成式AI,本性上是一種「去人類化」工具。
  「時間流逝」,對每個人來說都是自然不過的事情。一天只有二十四個小時,扣除睡眠、扣除上班、扣除吃飯盥洗通勤,能夠自己控制的時間所剩無幾。這可能是一個現代世界中的「客觀事實」,然而「時間」真的是這樣嗎?或者說,這是唯一的一種理解方式嗎?
  在社群媒體時代(尤其是TikTok時代)長大,剛成為青少年的孩子,她們幾乎不得不欣羨並嚮往成為抖音網紅。我們會在這些短影音上,看到非常多外貌順眼的孩子,她們學習那些展示樣貌與身體的動作、練習討好演算法的表情,搭配最俗濫與缺乏自身品味的洗腦音樂,去追求那或許能帶來名利、又或者稍縱即逝的關注眼光。
  人們用「智障」、「神經病」、「瘋子」罵人,因為社會預設了對話的雙方都不應該是有智力或精神障礙的人。可是這個預設是恐怖的,因為這些人確確實實地存在,只是在某種「眼不見為淨」的虛偽秩序下,他們從每個人的鄰里生活中被迫消失了。
  就像許多曾經不想要當兵,卻在當過兵之後開始不停吹噓與美化當兵經驗的人一樣。他們將這種「我逃不掉,所以你們也別想逃」的負面想法套上了「公平」或「現實」的外衣,去將兵役時間較短或服替代役的人說成「不是真男人」來讓自己本來不喜歡的經歷轉化為一種榮譽的勳章。於是,他們成為了「自己討厭的那種大人」。
  他們要在短短的十分鐘下課裡面上廁所、到飲水機裝水、和朋友聊一下天、活動一下一直坐著的身體,甚至會因為前一堂老師想要把講到一半的內容講完而什麼事都來不及做。在這樣的狀況下,聽課聽到一半喝一下水,絕對是應該要被容許的事情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新的學校在孩子生日前幾天,會發一張慶生邀請函,壽星當天除了全校歡唱生日快樂歌慶生外,園長會親自帶著當月壽星烤小餅乾,而慶生會當月壽星要帶一個對自己有意義的東西,學校當月會將這些充滿意義的各樣物品固定佈置在一區,當天一位位上台分享自己帶來的珍貴回憶。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遊戲力對家長與孩子成長的影響,以及遊戲力的核心目的是幫助孩子發展獨立自主及與他人連結的能力。作者透過提出多個觀點和信念來對遊戲力進行思考。文章對於遊戲力的觀點提出了多個問題,並邀請讀者思考自己的觀點和教養方式。
Thumbnail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的努力,而非過度讚美孩子的聰明。過度讚美只會發生在上下關係中,而不是平等的關係。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夥伴,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並肯定他們的價值。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父母默默的和孩子在同一空間忙自己的事,孩子是無法感受到這份寧靜的愛。期待照顧者能與孩子互動,一起創造美好的童年時光。孩子每個時期的遊戲方式、自我探索,都是有趣且有意義的。
Thumbnail
前幾天妞的幼兒園是最後一天上課 學校辦了期末成果發表會,並且有個「抽獎」的環節 但是…您們知道的…因為獎項有大有小 孩子有時抽到獎了…反而不開心XDD 喜的是孩子的好友J送了妞另一個禮物 憂的是沒多久…J又反悔了想要回去GG 面對孩子間的人際議題,該怎麼解呢?
Thumbnail
孩子的分享行為不僅是一種價值觀的養成,更是社交技巧, 教導孩子們如何尊重他人、建立友誼、以及共享快樂,豐富了孩子們的內在世界。 在校園活中有許多分享的瞬間,同學之間、與孩子、與老師、與家長們~ 這週老師帶來了假日出門玩的伴手禮, 也有孩子生日而準備了蛋糕及小禮物, 也有固定愛的魔法星期三之
Thumbnail
吃苦與歴練有何不同? 送給兒子退伍禮物的考量因素 當孩子即將畢業,我們總是迫不及待地考慮如何送給他們一份特別且難以忘懷的畢業禮物🎁。然而,我們始終秉持一項重要原則,不是「給予」孩子過多物質,而是「陪伴」他們走過成長的每一步,希望在他們的回憶中留下深刻、感動和快樂的時光。 在這些年裡,
Thumbnail
親愛的家長們,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 孩子總是只想玩,不想學習。 孩子總是怕失敗,不敢嘗試新事物。 孩子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自信。 如果您有這些困擾,那麼[內在成就感]一定是你的下一步。 這一集節目, 子玲老師訪談[內在成就]作者愛瑞克, 來和大家一起探索如何養成喔!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新的學校在孩子生日前幾天,會發一張慶生邀請函,壽星當天除了全校歡唱生日快樂歌慶生外,園長會親自帶著當月壽星烤小餅乾,而慶生會當月壽星要帶一個對自己有意義的東西,學校當月會將這些充滿意義的各樣物品固定佈置在一區,當天一位位上台分享自己帶來的珍貴回憶。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遊戲力對家長與孩子成長的影響,以及遊戲力的核心目的是幫助孩子發展獨立自主及與他人連結的能力。作者透過提出多個觀點和信念來對遊戲力進行思考。文章對於遊戲力的觀點提出了多個問題,並邀請讀者思考自己的觀點和教養方式。
Thumbnail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的努力,而非過度讚美孩子的聰明。過度讚美只會發生在上下關係中,而不是平等的關係。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夥伴,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並肯定他們的價值。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父母默默的和孩子在同一空間忙自己的事,孩子是無法感受到這份寧靜的愛。期待照顧者能與孩子互動,一起創造美好的童年時光。孩子每個時期的遊戲方式、自我探索,都是有趣且有意義的。
Thumbnail
前幾天妞的幼兒園是最後一天上課 學校辦了期末成果發表會,並且有個「抽獎」的環節 但是…您們知道的…因為獎項有大有小 孩子有時抽到獎了…反而不開心XDD 喜的是孩子的好友J送了妞另一個禮物 憂的是沒多久…J又反悔了想要回去GG 面對孩子間的人際議題,該怎麼解呢?
Thumbnail
孩子的分享行為不僅是一種價值觀的養成,更是社交技巧, 教導孩子們如何尊重他人、建立友誼、以及共享快樂,豐富了孩子們的內在世界。 在校園活中有許多分享的瞬間,同學之間、與孩子、與老師、與家長們~ 這週老師帶來了假日出門玩的伴手禮, 也有孩子生日而準備了蛋糕及小禮物, 也有固定愛的魔法星期三之
Thumbnail
吃苦與歴練有何不同? 送給兒子退伍禮物的考量因素 當孩子即將畢業,我們總是迫不及待地考慮如何送給他們一份特別且難以忘懷的畢業禮物🎁。然而,我們始終秉持一項重要原則,不是「給予」孩子過多物質,而是「陪伴」他們走過成長的每一步,希望在他們的回憶中留下深刻、感動和快樂的時光。 在這些年裡,
Thumbnail
親愛的家長們,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 孩子總是只想玩,不想學習。 孩子總是怕失敗,不敢嘗試新事物。 孩子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自信。 如果您有這些困擾,那麼[內在成就感]一定是你的下一步。 這一集節目, 子玲老師訪談[內在成就]作者愛瑞克, 來和大家一起探索如何養成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