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走廊間擦身而過不打招呼,也沒點頭示意
▍ 會議邀請沒按「接受」回覆
▍ 訊息已讀不回
▍ 一大早看到人沒說早安
▍ 沒有按照死線繳交作業
▍ 各種微表情抑或眼神逼視
▍ 開會時眼神飄向遠方
▍ 把私事的情緒帶到辦公室
▍ 上班遲到
10 年前,剛為人主管,我覺得職場禮節蠻重要的,上述 9 個行為可能都會觸動我的敏感神經。
然而,這幾年來,漸次變成「成熟大人」後,我認為同事把事情做好,如期如質如預算,比上述這些「枝微末節」更加重要,我真心寧願他們把精力花在將工作做得更苛刻、更精益求精、更獨樹一格。只要我的同事能展現做事的實力與正確的工作心態,我就服,上述 9 個行為,我都提醒自己不需要放大,甚至,一點都不重要。因為,真相其實是這樣的:
▍ 在走廊間擦身而過不打招呼,也沒點頭示意 - BUT, 我找他談公事時,他來了。
▍ 會議邀請不按「接受」回覆 - BUT, 會議時間一到,他出現了。
▍ 訊息已讀不回 - BUT, 當我詢問狀況時,他很明顯「在狀況內」。
▍ 一大早看到人不說早安 - BUT, 要談正事時,他有在聽。
▍ 沒有按照死線繳交作業 - BUT, 我問專案進度時,他答得出來,而且能說明原委。
▍ 各種微表情抑或眼神逼視 - BUT, 你好好跟他說時,他能夠調整。
▍ 開會時眼神飄向遠方 - BUT, 你問他問題 / 想法時,他能提出觀點。
▍ 把私事的情緒帶到辦公室 - BUT, 你好好提醒他時,他會改變。
▍ 遲到 - BUT, 他通常是最後一個離開的 Team-Member。
為什麼我練習並提醒自己不再在意這些「繁文縟節」?
很可能我意識到 10 年前,那樣子、那副德性的我,可能錯了。
《我可能錯了》這本書中,我很喜歡的 7 個金句:
1. 適時放下執念,即便它是對的
2. 可能是,可能不是
3. 我一生擔心的大部分事情,從來沒發生過。至於大多數確實發生的事,我永遠無法預料
4. 不要相信你的每一個念頭
5. 我可能錯了
6. 我們最難放下的念頭,到頭來往往對自己的傷害最大
7. 覺得別人很討厭,是人之常情。如果你想讓一個人好相處,行為舉止也不會讓你太反彈,其實只有一個小祕訣:學會喜歡他們本來的樣子
新的世代有自己的「格」,我努力學會喜歡他們本來的樣子。
他們不是很在意這些不起眼的事情或俗套的「待人接物」,因此我也告訴自己,我自己對內對外一定要懂得應對進退,但不需要把這套標準,強加在同事身上。
職場一輪遊,做人還是做事重要?人本是萬物的尺度,但也不非得都丈量一切,對人對事的評斷,最好綜合考量,而經常,都是「自由心證」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