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希臘哲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蘇格拉底、柏拉圖等哲人的辯論並非後人所想--純粹出於理智上的追求,而有他們現實上的需要!透過「辯論」,不同立場、價值觀的人能理清自己的想法,了解別人不同的觀點,甚至建立共識。其次,他們對某些名詞的爭論,可能是為之後的辯論做準備。
2、我讀了鄔昆如及伯特蘭‧羅素撰寫西洋哲學史,覺得他們對希臘詭辯學派的評價過低,近乎「汙名化」,沒有考慮到當時的歷史情境,而且過於推崇蘇格拉底等人從事哲學活動的動機!他們似乎忘了在當時雅典人的眼中,蘇格拉底的行徑跟詭辯學派人士一模一樣,甚至認定蘇格拉底就是詭辯家,以啟發年輕人思考為名,實則破壞雅典人祖傳的價值,並且讓人們對某事某物(例如:正義)產生分歧的認知。
3、國內書寫哲學史的人,沒幾個人思考希臘傳統宗教與希臘哲學的關係,好像希臘哲學家是一群無神論,傳統的民間信仰、神話傳說、其他古文明的風俗習慣與宗教信仰,都與他們絕緣。但,這是真的嗎?
古希臘城邦的人若是沒有任何輪迴觀的信仰者,或像後世絕大多數基督徒那樣排拒輪迴觀的話,蘇格拉底或是柏拉圖會認為:學習是一個讓人回想並重拾已有知識與技術的過程嗎?持輪迴觀的人至少有往世與現世的觀念,小孩透過「學習」這個活動喚醒往世已具備的知識與技術,這個說法順理成章。反之,就難以解釋為什麼「學習」是「喚醒」,而不是如洛克所說的──初生的人像一塊白板,知識與技術都是外來的。換句話說,蘇格拉底、柏拉圖的教育觀將會站不住腳。
古希臘人如果像現在的無神論那樣,認為人死後就什麼都沒有,甚至否定靈魂的存在,他們會那麼細緻討論「形式」與「本質」嗎?會將「本體」、「功能」劃分得那麼清楚嗎?可能連上述的概念都不會出現吧?將「靈魂」與「肉體」視為兩個關連但具有獨立性的東西,並習慣將很多看起來合和不分的人、事、物,使用不同的詞區分開起來,這也許是古希臘人從事哲學思考的起點之一吧?沒有這樣的思維習慣,蘇格拉底、柏拉圖這些哲學家,很可能會像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思想家,雖然會做深層的思考,但是使用具體的人、事、物,而非抽象概念、名詞去運思、論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3會員
236內容數
這個專題的文章主要在介紹歷史方面的書籍、影片、網站文章的內容,以及我的讀後心得。我是以非科班出身、非史學圈的讀者做介紹與批評,每個月至少發文一篇,請多多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篇文章是我的閱讀心得,簡述全書內容,並說明其優點與不足之處。
魯迅的小說傑作〈孔乙己〉在國文課本已經好多年了。課本、教師手冊、坊間解說魯迅這篇小說的書籍,幾乎把「我」當成一個單純、涉世未深、誠實可靠,約12、13歲的中國孩子,並且說:魯迅是透過「我」的見聞,向讀者展現當時的中國社會人心澆薄,人們普遍缺乏同情心……但真的如此嗎?
以前,我曾為顧炎武的文采驚嘆,直到最近幾年看了《皇帝亦凡人》、《朕,知道了》、《飢餓的盛世》諸如此類,介紹滿清前期君主與史事的書以後,這才發覺,原來作者在這篇文章所展現的精妙文學修辭,原來是繆思女神戴上手鐐、腳銬之後的沉重之舞!
台灣安親班的狹隘空間、偏向靜態的「教養方式」,以及女性教師佔大多數的情況,對男童較為不利……
作者提出一個與教會全然不同的說法,認為:耶穌被釘上十字架以前,他與施洗者約翰真的透過傳教行動,凝聚信眾,以便日後顛覆羅馬帝國、耶路撒路當權者、希律王等政治勢力,重建大衛王朝,可惜事與願違,兩人先後遇害。
我與靈學研究者張開基的某些想法一致,其中一個想法是:盡可能不讓阿飄來介入我們人類的日常生活,更不讓他們借用或是任意進出我們人類的身體!阿飄憑著私意,不論動機善惡,任意進入人體,好比一個人不經屋主同意,就潛入人家的房子。……
這篇文章是我的閱讀心得,簡述全書內容,並說明其優點與不足之處。
魯迅的小說傑作〈孔乙己〉在國文課本已經好多年了。課本、教師手冊、坊間解說魯迅這篇小說的書籍,幾乎把「我」當成一個單純、涉世未深、誠實可靠,約12、13歲的中國孩子,並且說:魯迅是透過「我」的見聞,向讀者展現當時的中國社會人心澆薄,人們普遍缺乏同情心……但真的如此嗎?
以前,我曾為顧炎武的文采驚嘆,直到最近幾年看了《皇帝亦凡人》、《朕,知道了》、《飢餓的盛世》諸如此類,介紹滿清前期君主與史事的書以後,這才發覺,原來作者在這篇文章所展現的精妙文學修辭,原來是繆思女神戴上手鐐、腳銬之後的沉重之舞!
台灣安親班的狹隘空間、偏向靜態的「教養方式」,以及女性教師佔大多數的情況,對男童較為不利……
作者提出一個與教會全然不同的說法,認為:耶穌被釘上十字架以前,他與施洗者約翰真的透過傳教行動,凝聚信眾,以便日後顛覆羅馬帝國、耶路撒路當權者、希律王等政治勢力,重建大衛王朝,可惜事與願違,兩人先後遇害。
我與靈學研究者張開基的某些想法一致,其中一個想法是:盡可能不讓阿飄來介入我們人類的日常生活,更不讓他們借用或是任意進出我們人類的身體!阿飄憑著私意,不論動機善惡,任意進入人體,好比一個人不經屋主同意,就潛入人家的房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哲學其實是一個發軔,更重要的其實是實踐。哲學不單單只是思辨,那還更進一步地影響著行動。哲學就是提出不同的想法,這裡頭沒有對或錯。倘若可以聽聽看別人的不同想法,也許就會改變既有的念頭,重要的是不要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因為在那想法的背後,往往容易導致執拗、衝突,甚至是讓人心碎的戰爭。
Thumbnail
古希臘哲學盛世時期,辯論是極為常見的活動,有一句話「真理越辯越明」即是描述了辯論的初衷,與人辯論是一種辯論,利用論點與論證,去證明自己的觀點,去說服對方;與自己辯論也是一種辯論,當我們看了書,其實腦袋瓜就已經在開始自我辯論......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亞里斯多德的觀察與分析向我們揭示了先蘇時期的古希臘哲學發展。最初,這些被認為擁有智慧的人,他們的「智慧」的對象是物質世界。他們是一些從事著理論性探究的「自然哲學家」。出於一種「對令人敬畏的自然之認知興趣」,這些探究者將人的思想從「製作具體工具」、「執行具體行動」這類工作中解放出來。
Thumbnail
  柏拉圖的堂弟,富有理想與雄心壯志的Glaukon,直截了當問了蘇格拉底:「你是真的想說服我們?還是只是想要看起來說服我們?」柏拉圖在這裡安排此問題不僅僅表達了眾人明白蘇格拉底在玩弄技法,明白Thrasymachos只是因為說不過蘇格拉底而放棄。「真的」與「看起來」的分別也是貫穿這一卷的關鍵區分。
Thumbnail
在雅典的一個寧靜午後,蘇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們坐在一棵古老的橄欖樹下。微風輕拂,陽光透過樹葉灑在他們身上。弟子們圍坐在蘇格拉底身邊,眼中充滿了求知的渴望。 一位弟子問道:“老師,您能告訴我們什麼是觀察者、經驗者和解釋者嗎?” 蘇格拉底微笑著點頭,說:“讓我們來一起探索這些概念。首先,告訴我,你們
Thumbnail
嫉妒(妒忌)是心靈的胃潰瘍……古希臘哲學家 蘇格拉底(西元前470-399)徒弟柏拉圖 徒孫亞里士多德(希臘三賢)。 早年讀到一句話:認識自己(Know Thyself)語出老蘇亦鐫刻在希臘神殿柱石上。當時懵懂自負認為誰不認識自己呢?其實歲月蹉跎後才明白這句話的真義,和儒家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
Thumbnail
『我唯一知道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The only thing I know is that I know nothing)』~ 蘇格拉底
Thumbnail
  聽說哲學史有兩種教法,一種是從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Thales)教起,按時間序(先蘇哲學、蘇柏亞、中世紀哲學、現代哲學)一路講下來;另一種則是從現代哲學之父笛卡兒(Descartes)講起,而我有幸第一次接觸哲學史便是從笛卡兒談起。為什麼是從笛卡兒談起?一開始我也不知道,只是聽著老師說笛
Thumbnail
在《理想國》中,有一枚能夠讓配戴者隱形的戒指。柏拉圖以此來質疑是否有天生正義的公民。通俗地說,就是當你不需要為自己的負面行動付出代價的時候,你還會是一個遵守道德規範的公民嗎?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哲學其實是一個發軔,更重要的其實是實踐。哲學不單單只是思辨,那還更進一步地影響著行動。哲學就是提出不同的想法,這裡頭沒有對或錯。倘若可以聽聽看別人的不同想法,也許就會改變既有的念頭,重要的是不要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因為在那想法的背後,往往容易導致執拗、衝突,甚至是讓人心碎的戰爭。
Thumbnail
古希臘哲學盛世時期,辯論是極為常見的活動,有一句話「真理越辯越明」即是描述了辯論的初衷,與人辯論是一種辯論,利用論點與論證,去證明自己的觀點,去說服對方;與自己辯論也是一種辯論,當我們看了書,其實腦袋瓜就已經在開始自我辯論......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亞里斯多德的觀察與分析向我們揭示了先蘇時期的古希臘哲學發展。最初,這些被認為擁有智慧的人,他們的「智慧」的對象是物質世界。他們是一些從事著理論性探究的「自然哲學家」。出於一種「對令人敬畏的自然之認知興趣」,這些探究者將人的思想從「製作具體工具」、「執行具體行動」這類工作中解放出來。
Thumbnail
  柏拉圖的堂弟,富有理想與雄心壯志的Glaukon,直截了當問了蘇格拉底:「你是真的想說服我們?還是只是想要看起來說服我們?」柏拉圖在這裡安排此問題不僅僅表達了眾人明白蘇格拉底在玩弄技法,明白Thrasymachos只是因為說不過蘇格拉底而放棄。「真的」與「看起來」的分別也是貫穿這一卷的關鍵區分。
Thumbnail
在雅典的一個寧靜午後,蘇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們坐在一棵古老的橄欖樹下。微風輕拂,陽光透過樹葉灑在他們身上。弟子們圍坐在蘇格拉底身邊,眼中充滿了求知的渴望。 一位弟子問道:“老師,您能告訴我們什麼是觀察者、經驗者和解釋者嗎?” 蘇格拉底微笑著點頭,說:“讓我們來一起探索這些概念。首先,告訴我,你們
Thumbnail
嫉妒(妒忌)是心靈的胃潰瘍……古希臘哲學家 蘇格拉底(西元前470-399)徒弟柏拉圖 徒孫亞里士多德(希臘三賢)。 早年讀到一句話:認識自己(Know Thyself)語出老蘇亦鐫刻在希臘神殿柱石上。當時懵懂自負認為誰不認識自己呢?其實歲月蹉跎後才明白這句話的真義,和儒家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
Thumbnail
『我唯一知道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The only thing I know is that I know nothing)』~ 蘇格拉底
Thumbnail
  聽說哲學史有兩種教法,一種是從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Thales)教起,按時間序(先蘇哲學、蘇柏亞、中世紀哲學、現代哲學)一路講下來;另一種則是從現代哲學之父笛卡兒(Descartes)講起,而我有幸第一次接觸哲學史便是從笛卡兒談起。為什麼是從笛卡兒談起?一開始我也不知道,只是聽著老師說笛
Thumbnail
在《理想國》中,有一枚能夠讓配戴者隱形的戒指。柏拉圖以此來質疑是否有天生正義的公民。通俗地說,就是當你不需要為自己的負面行動付出代價的時候,你還會是一個遵守道德規範的公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