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籌備電子報,想加入請填寫👉 養生補氣電子報
電子報會有什麼主題?
一款為現代職場人設計的生涯專欄,每個月有2-3封信件,讓讀者們都能參考且應用的生涯議題觀點、分享提高格局和思維方式來優化自己的人生,幫助你成為人生的玩家(而非被玩),找到自己的北極星。
目前規劃主題如下,有興趣的讀者歡迎加入!
🫖人生策略觀點與應用
🫖職涯行動方案實作練習、作業批改與建議
🫖生涯/職涯書籍選讀與觀點解析
🫖主題式讀書會參與權限
🫖個人成長
🫖不定時抽書、小禮物活動
本篇寫於2023.05
今年在進修生涯諮詢CDA的課程,拿到證照後還有一大段路要修行,是一條沒有終點的修行。
上課的過程中,我最有印象的是助人技巧,因為會面對各種個案,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活生生,存在個體差異的人,技巧歸技巧,或許更接近助人的本質是:
先學會怎麼和一個跟我存在差異的人對話,不對個案簡單直接又粗暴地下任何評論。
真的好難,很難。
我也不否認在練習過程中,我的腦袋一定會馬上給眼前的人給貼了標籤,可是卻也因為自己給了個案框架後,可能會錯失深入了解個案與尊重他獨特性的機會。
所以,傾聽很難。
有時候聽著一個人的故事,會在對方身上開始有自我的投射,那是你看到的對方,其他人看對方也可能有其他面向。這不僅需要時常提醒自己,我在對方身上看見了自己的哪一個面向。
現在我逐漸懂得什麼叫做從對方身上學習,你會在對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光影和暗影
;與其指著對方鼻子說哪裡不好,或許可以思考那是一種自我投射。未必得全然包容對方,因為學習忍受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會有磨合。
有次下課後遇到一位咖啡廳老闆,和他開始聊起我在上什麼課。
他問我:所以生涯諮詢是會給來的人答案嗎?
無論是顧問或是諮詢師,我不認為提出的建議或答案就是對的,但我認為這個過程是一種陪伴。
不曉得你有沒有遇過一種情況,在和他人分享困擾後,有些人會根據自己的經驗提供建議或解決辦法,但你卻有種「怪怪」的感覺,比如這個做法好像不太符合自己。
這麼說,並不是不能提供建議,我所說的個體差異性就是,有些人適合,有些人不適合。我也遇過不少不知道怎麼辦,要你給解決方案的人,我自己也會很卡,因為我會感受到要為你負責的壓力。
說別人,那我自己呢?我也有過遇到不知道怎麼辦,就想要對方給我方向和建議的時候啊!
所以我們都一樣。生涯諮詢師沒有比個案高一等,所以諮詢師的角色是陪伴個案,一起討論比較好的做法。
不批判、不評論個案,是在助人技巧那堂課後,最令我感到深刻也最擔心做不好的地方。我以前時常靠著莫名的直覺在處理人際關係,有些關係壞了、冷了,已臨近30歲的我,不會想再緊抓著一些要很用力才能維持住的關係,因為那太累了。
今年4月開始,深感一個更為敏感和情緒化的我,在向刻意維持理智的我Say Hello,要習慣很容易受傷的自己,也要習慣很容易刺傷別人的自己。
生涯發展諮詢師各有不同的諮詢風格,也希望透過不同形式的媒體來溝通和討論生涯抉擇的重要性,但對我來說最為核心的是,我的理想是能讓每位個案了解到手上永遠有選擇,而且自己就是人生的CEO。
因為在亞洲社會,包含我自己過去的經歷,多數人總是希望能滿足自己身邊親友的期待,卻忽略自己的聲音,總是覺得自己沒有選擇也很渺小,不願冒險、不願承擔,因此選擇了別人覺得比較好走、簡單的路。
或許是因為我有開創的特質,認為每一次的選擇都是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我並不冀望自己能影響個案的人生,單純是喜歡在各種人事物丟下一顆種子。
我非常好奇且期待每一顆不同種子,會各自發展出什麼,個案能夠好好地照顧自己,在某個時刻,感謝自己當時做了一個不一樣但也只能是自己的選擇,我想那會是能持續做這件助人事業的動力來源。
開啟對話,陪你找到自己的北極星 👉
湯曜✦生涯諮詢服務
你好,我是生涯諮詢師,擅長跨領域轉職、陪伴客戶探索與組合多重職涯路徑,並提供具體的行動方案。適合想要突破盲點,找到生活或工作的其他可能性,或想自我探索卻不知如何開始的客戶!
🍵服務特點
🍵關於我的 3 個 Fun F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