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疲勞》大腦整理與休息的科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腦疲勞》大腦整理與休息的科學

26 篇文章|41555

作息觀|健腦法|生活指導



我們的心靈與大腦,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常常在無形中遭受壓力的侵襲。《腦疲勞》大腦整理與休息的科學,是一本致力於探索大腦與情緒互動的指南,透過簡潔的敘述與深入的分析,希望讓你認識到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不為人注意的細微變化。

從理解大腦疲勞的成因與影響,到學習如何有效管理壓力與恢復活力,本書提供了實用的策略與建議。透過實證研究與生活中的例證,探討大腦疲勞的化學反應,並提出了如何透過日常練習,來活化思維和提升記憶力的方法。

本書旨在幫助現代人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心的平靜與身體的健康,我們誠摯邀您一同走進這場關於心理健康和自我照顧的探索之旅,重新發現生活的心平衡。


波士の思考


目錄


一章:認識大腦疲勞與慢性壓力

01|大腦疲勞:現代病的隱形殺手

02|拒絕二分法:聆聽身體的細微訊號

03|健康管理:如何識別並運用四大健康狀態

04|探索大腦的四季:從絕佳到憂鬱

05|慢性壓力下的心靈告急:預防勝於治療的憂鬱症啟示

二章:情緒與化學反應

06|走進我們身體的警報系統:了解去甲腎上腺素的作用與影響

07|憂鬱的背後:探索血清素與情緒的微妙聯繫

三章:大腦恢復與疲勞處理

08|當大腦按下暫停鍵:認識大腦疲勞與恢復之道

09|解開迷思:疾病與症狀的真相

10|重新啟動心智:理解與應對大腦疲勞的方法

四章:大腦的持續成長與活化

11|永不停歇的大腦成長:打破年齡界限的學習秘密

12|讓大腦遠離廢用性萎縮:活化你的思維之光

13|活化思維:如何透過日常練習保持大腦的青春與靈活性

五章:工作記憶與學習能力提升

14|工作記憶:人類智慧的隱形助手

15|工作記憶的奧秘:揭開思考和學習的隱藏限制

16|睡眠與工作記憶:開啟高效能生活的鑰匙

17|活力源泉:運動,大腦的最佳燃料

六章:生活中的記憶練習與應用

18|融入大自然的步伐,啟動腦力的奇蹟

19|閱讀之鑰:開啟工作記憶之門

20|喚醒記憶的力量:重新發現學習的魅力

21|心算:鍛煉工作記憶的隱藏良方

22|靜思流水:棋盤遊戲中的記憶練習

23|烹飪之道:舌尖上的記憶練習

七章:心理健康與壓力管理

24|在此刻,尋找心的寧靜:正念療法的力量

25|清風拂面:學會與壓力共舞

26|如同晨間之咖啡:淺談壓力荷爾蒙的雙面劍效應


本書適合對象


一、現代職場人士:

隨著工作壓力的增加,許多職場人士面臨慢性壓力和疲勞的問題。此書提供識別和應對壓力及疲勞的方法,有助於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二、教育工作者和學生:

本書探討學習、記憶和大腦功能的相互關係,對於希望提升教學或學習效率的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實用的指南。

三、老年人或關心腦健康的成年人:

本書提供關於如何維持大腦活力與避免認知衰退的方法,特別適合關注腦部健康的中老年讀者。這些內容有助於了解大腦如何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化,以及如何透過日常練習和生活調整來促進認知功能。

四、長期追求自我成長和提升者:

對於渴望持續自我進步、增強生活品質者,本書介紹了日常可行的腦力訓練和維護健康的方法。


本書賦予價值


一、認識與解決大腦疲勞,提升生活品質。

二、探索情緒背後的化學反應,增進自我認識。

三、學習大腦恢復技巧,有效管理壓力。

四、啟用大腦潛能,突破年齡與學習限制。

五、提高工作記憶,開啟高效能的生活方式。


你是否曾感到大腦疲勞,卻不知如何應對?

想不想透過日常練習,重新喚醒你的工作記憶與活力?

讓我們一起打破束縛,從今天開始,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果喜歡文章請按下  ❤️ 愛心

持續來點知識請按下  ➕ 加入(在文章下方)

追蹤我的動態請按下  ➕ 追蹤(在文章上方)

想要了解更多請按下  👑 訂閱


這些都將成為我持續前行的燃料  🚀

謝謝你的支持與肯定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波士の思考
157會員
302內容數
專門分享長久有用的知識、具啟發性的觀點 知識用在對的地方就是力量 當你自己足夠強大,整個世界都和顏悅色
波士の思考的其他內容
2024/05/01
6 篇文章|9680 字 作息觀|睡眠習慣|健康生活 序 尊敬的讀者: 在現今,我們常為日常瑣事奔波,卻忘了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睡眠,這個看似簡單的日常活動,其實藏著健康與精神的秘密。 在此書中,我試圖以簡潔的筆觸探討睡眠的奧秘,希望能啟發您找到屬於自己的睡眠之道。 第一章將介紹
2024/05/01
6 篇文章|9680 字 作息觀|睡眠習慣|健康生活 序 尊敬的讀者: 在現今,我們常為日常瑣事奔波,卻忘了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睡眠,這個看似簡單的日常活動,其實藏著健康與精神的秘密。 在此書中,我試圖以簡潔的筆觸探討睡眠的奧秘,希望能啟發您找到屬於自己的睡眠之道。 第一章將介紹
2024/03/18
51 篇文章|77560 字 育兒觀|親職教育|親子溝通 簡介 在這個時代,孩子的成長再也不是學習知識那麼簡單,在《十歲前の親子聊心》一書中,我們將與每一位父母和教育者,一起探索如何在孩子的成長旅程中扮演最佳的引導者。 從建立自我肯定感,到親子溝通的藝術,再到日常生活中的學習,本書綜合性涵蓋
2024/03/18
51 篇文章|77560 字 育兒觀|親職教育|親子溝通 簡介 在這個時代,孩子的成長再也不是學習知識那麼簡單,在《十歲前の親子聊心》一書中,我們將與每一位父母和教育者,一起探索如何在孩子的成長旅程中扮演最佳的引導者。 從建立自我肯定感,到親子溝通的藝術,再到日常生活中的學習,本書綜合性涵蓋
2024/02/26
40 篇文章|64850 字 說話觀|說服技巧|職場成功法 簡介 在現今這個資訊過載的時代,簡單、精確的傳達訊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無論是在商務場合、日常生活或是人際關係中,如何將我們的思考和情感,精確的傳達出去,都是一門值得我們深究的學問。 本系列文章提供了一系列的觀點和方法,幫助我們
2024/02/26
40 篇文章|64850 字 說話觀|說服技巧|職場成功法 簡介 在現今這個資訊過載的時代,簡單、精確的傳達訊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無論是在商務場合、日常生活或是人際關係中,如何將我們的思考和情感,精確的傳達出去,都是一門值得我們深究的學問。 本系列文章提供了一系列的觀點和方法,幫助我們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做自己心智的主人》這本書主要談論壓力大多是因為我們解讀,也就是我們想法造成的,如果長期覺得別無選擇、無法改變,就會形成慢性壓力。壓力的反應包含疲倦、經常感到憤怒或敵意、頭痛、肌肉緊繃、失眠、焦慮、憂鬱、食慾改變等。透過正念與改變思維可以降低壓力反應及緩解情緒,因此每天的練習一些自我照顧的技巧很重要
Thumbnail
《做自己心智的主人》這本書主要談論壓力大多是因為我們解讀,也就是我們想法造成的,如果長期覺得別無選擇、無法改變,就會形成慢性壓力。壓力的反應包含疲倦、經常感到憤怒或敵意、頭痛、肌肉緊繃、失眠、焦慮、憂鬱、食慾改變等。透過正念與改變思維可以降低壓力反應及緩解情緒,因此每天的練習一些自我照顧的技巧很重要
Thumbnail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時常感到大腦被無休止的資訊淹沒,思緒雜亂不堪。這種情況下,解放大腦、清空思緒,開始經營第二大腦,成為一種正好有生活的方式。讓我們一同探討,透過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如何實現清晰有序的生活。 『清空大腦』提倡什麼? 解放大腦並清空思緒的理念強調不僅僅是為了處理.........
Thumbnail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時常感到大腦被無休止的資訊淹沒,思緒雜亂不堪。這種情況下,解放大腦、清空思緒,開始經營第二大腦,成為一種正好有生活的方式。讓我們一同探討,透過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如何實現清晰有序的生活。 『清空大腦』提倡什麼? 解放大腦並清空思緒的理念強調不僅僅是為了處理.........
Thumbnail
1.降低不快樂 想減緩壓力 當我們感到壓力,而產生壓力荷爾蒙,長期會把我們變成精神衰弱的廢人。 (死亡荷爾蒙 - 皮質醇,杏仁核 - 壓力的觸發點,壓力催生壓力,壓力讓大腦萎縮。) 好體格抗壓性更強,肌肉是壓力處理工廠,重訓有助於抗壓。 想減緩壓力,20分鐘有氧運動比重訓更有效。
Thumbnail
1.降低不快樂 想減緩壓力 當我們感到壓力,而產生壓力荷爾蒙,長期會把我們變成精神衰弱的廢人。 (死亡荷爾蒙 - 皮質醇,杏仁核 - 壓力的觸發點,壓力催生壓力,壓力讓大腦萎縮。) 好體格抗壓性更強,肌肉是壓力處理工廠,重訓有助於抗壓。 想減緩壓力,20分鐘有氧運動比重訓更有效。
Thumbnail
精神內耗是指一種因長期處於高壓或緊張的狀態而導致的心理疲勞。精神內耗不僅會影響個人的情緒和認知,還會引發身體上的不適。精神內耗是一種常見的現代社會問題,它可能與工作、家庭、學業、人際關係等各種因素有關。本文從定義、原因、影響、症狀和方法等方面,詳細介紹了精神內耗的相關內容,並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
Thumbnail
精神內耗是指一種因長期處於高壓或緊張的狀態而導致的心理疲勞。精神內耗不僅會影響個人的情緒和認知,還會引發身體上的不適。精神內耗是一種常見的現代社會問題,它可能與工作、家庭、學業、人際關係等各種因素有關。本文從定義、原因、影響、症狀和方法等方面,詳細介紹了精神內耗的相關內容,並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
Thumbnail
不知道你們是否有這樣的經驗:清晨起床時,發現自己感到異常疲憊。明明剛睡醒卻覺得精神不太好 、懶洋洋的、無法集中注意力,腦袋裡一片雜亂,思緒從四面八方而來。心裡浮現出專案即將截止日期、上午會議中可能會被問到的問題,還有今年的報稅事宜還没處理...
Thumbnail
不知道你們是否有這樣的經驗:清晨起床時,發現自己感到異常疲憊。明明剛睡醒卻覺得精神不太好 、懶洋洋的、無法集中注意力,腦袋裡一片雜亂,思緒從四面八方而來。心裡浮現出專案即將截止日期、上午會議中可能會被問到的問題,還有今年的報稅事宜還没處理...
Thumbnail
情緒波動 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然而,若我們習慣在情緒起伏時處理問題,事情往往會變得更糟。為了瞭解情緒、與情緒共處,避免情緒主宰我們的生活,以下是一些建議: 1.記下你的感受,特別是在早上剛醒來時。 2.學會分配時間,安排好基本生存時該做的事情,準時吃飯、休息。 3.將閃過的念頭記錄下來,待有
Thumbnail
情緒波動 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然而,若我們習慣在情緒起伏時處理問題,事情往往會變得更糟。為了瞭解情緒、與情緒共處,避免情緒主宰我們的生活,以下是一些建議: 1.記下你的感受,特別是在早上剛醒來時。 2.學會分配時間,安排好基本生存時該做的事情,準時吃飯、休息。 3.將閃過的念頭記錄下來,待有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 當你需要做一件事情時,卻發現自己一直在想其他事情,無法集中注意力,最終導致失敗或者無法完成任務。 這種現象就是心理內耗。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 當你需要做一件事情時,卻發現自己一直在想其他事情,無法集中注意力,最終導致失敗或者無法完成任務。 這種現象就是心理內耗。
Thumbnail
你可曾關注過自己每分鐘的脈搏有幾下呢?還記得以前教科書上是寫一分鐘72下,但實際上正常的標準是落在一分鐘60~85下,最高不應超過100下,無論是心跳太快或太慢都要當心,可能是身體有疾病的警訊,或是慢性壓力所造成的結果。 過往曾經發生過因為工作壓力而導致反胃、心悸、耳鳴的身體症狀,我原以為離開工作環
Thumbnail
你可曾關注過自己每分鐘的脈搏有幾下呢?還記得以前教科書上是寫一分鐘72下,但實際上正常的標準是落在一分鐘60~85下,最高不應超過100下,無論是心跳太快或太慢都要當心,可能是身體有疾病的警訊,或是慢性壓力所造成的結果。 過往曾經發生過因為工作壓力而導致反胃、心悸、耳鳴的身體症狀,我原以為離開工作環
Thumbnail
  好奇為什麼有人可以在高壓的工作或生活中仍能持續成長、展現成就,以前總覺得抗壓性指的是忍耐,但過度忍耐時常引發的是身心失衡,於是又轉往尋求紓壓方法,但又落入某種類似發洩壓力的循環,因此想透過此書了解在面對新環境或學習新事物時,大腦與壓力機制到底是如何運作的。
Thumbnail
  好奇為什麼有人可以在高壓的工作或生活中仍能持續成長、展現成就,以前總覺得抗壓性指的是忍耐,但過度忍耐時常引發的是身心失衡,於是又轉往尋求紓壓方法,但又落入某種類似發洩壓力的循環,因此想透過此書了解在面對新環境或學習新事物時,大腦與壓力機制到底是如何運作的。
Thumbnail
你的大腦就像個缺乏安全感的兩歲小孩。 壓力是無可避免的,壓力或說壓力反應是個人安全和健康的起源,人體一切構造就是為了感受壓力,才能學習集中思緒,是為了保障安全和維持警覺,然而多數時候我們會選擇避開引發壓力的事物,表現出拖延傾向,或試圖忽略自己的感受,然後還是無法逃離壓力,因此要學會有效管理壓力。
Thumbnail
你的大腦就像個缺乏安全感的兩歲小孩。 壓力是無可避免的,壓力或說壓力反應是個人安全和健康的起源,人體一切構造就是為了感受壓力,才能學習集中思緒,是為了保障安全和維持警覺,然而多數時候我們會選擇避開引發壓力的事物,表現出拖延傾向,或試圖忽略自己的感受,然後還是無法逃離壓力,因此要學會有效管理壓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