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資對話錄】影響力的藝術——顧問與HR的深度對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場景設定:這場對話發生在一家快速成長的企業內部,一位剛進入HR行業兩年的年輕HR(小安)對如何提升影響力感到迷茫。在一次內部培訓結束後,她私下向資深HR顧問(徐顧問)請教,希望能掌握一些在職場上讓主管、員工、甚至老闆更容易接受HR建議的方法。
徐顧問則借助羅伯特·西奧迪尼(Robert Cialdini)的經典著作《影響力》,一步步解析影響力的七大原則,並舉出豐富的HR應用場景,幫助小安了解如何在現實工作環境中靈活運用這些原則,讓HR的聲音不再被忽略,甚至成為企業決策中的關鍵推手。



開場:影響力,真的能學嗎?

小安:「顧問,我一直覺得自己的影響力好像很弱。比如,有些主管根本不理會我們的培訓建議,員工也不太願意主動參與公司活動,連老闆也對HR部門的專業意見愛聽不聽……是不是HR的影響力天生就比不上業務部門?」


徐顧問:「這不是HR獨有的問題,而是每個人在組織內都會遇到的挑戰。很多人誤以為影響力是一種天賦,但其實,它是可以學習與刻意練習的。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某些HR說話特別有份量,而另一些人則被當成純粹的行政角色?

事實上,影響力是一種結構性的能力,而不是單靠個人魅力。我想就美國著名學者羅伯特·西奧迪尼(Robert Cialdini)寫這本《影響力》,來跟妳聊聊影響力這個主題看能不能給妳一些啟發。

這本書可以說是影響學領域的『聖經』,而書中提到七大影響力原則,我覺得HR完全可以運用在日常工作中。

當你掌握了這些影響力技巧,你不僅可以影響主管和員工,甚至可以在高層決策會議上發揮關鍵作用,讓HR從幕後走向幕前,成為真正的戰略夥伴。」


小安:「七大影響力原則?這聽起來很複雜耶……能不能用HR的場景來舉例?」



第一類:用來建立關係的影響力原則

1. 喜好(Liking)——讓別人喜歡你

徐顧問:好啊,沒問題,「首先是『喜好』原則,因為人們更容易被自己喜歡的人影響。這是為什麼你會發現,業務單位總是比較信任他們熟悉的HR夥伴,而對陌生的HR則不太理會。

這不只是個人偏見,而是一種心理機制。我們的大腦天生會對『熟悉感』產生更高的信任度,因此,如果你希望主管更願意聽HR的話,第一步就是讓自己變成他們『熟悉且喜歡』的人。」


小安:「所以……我要想辦法讓大家喜歡我?但這樣會不會太討好?」


徐顧問:「這不是要你刻意討好,而是要找到讓別人喜歡你的關鍵。

舉個例子,當你負責內部培訓時,不妨先與主管建立個人連結,找出彼此的共同點,比如你們都喜歡某支球隊、都有小孩,甚至是同樣喝黑咖啡。當人們覺得你是『自己人』,他們就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見。

這點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相似性效應』,也就是說,當我們覺得某人和自己相似時,會更容易信任對方,甚至願意採納他的建議。

再舉個實際案例,有位HR夥伴過去總是被業務主管排擠,後來他發現這些主管都愛打高爾夫,他就刻意去學了一點高爾夫的知識,每次聊到業務時,會順便聊聊最近的高爾夫賽事。結果,這些主管開始對他改觀,覺得他『懂業務』,後來反而更願意和他合作。這就是喜好原則的力量。」


小安:「原來是這樣!那如果主管還是不鳥我呢?」


2. 互惠(Reciprocity)——先給,才會有回報

徐顧問:哈哈哈哈 有可能,「這時候可以再試試『互惠』原則。

人類有一種心理傾向,就是如果別人先對我們釋出善意,我們也會想回報。這種心理機制是人類社會運作的基礎,因為如果沒有互惠,人際關係和商業交易就很難維持。

因此,當你想要影響某個主管時,最好的方式就是先給予一些價值,讓對方產生心理上的『欠債感』,這樣他在未來就更容易回應你的請求。」


小安:「所以……我要對主管更好一點?」


徐顧問:「沒錯,但不是無條件付出,而是有策略的提供價值。

比如,你發現某個主管總是為了找合適的人選頭痛,那麼你可以主動幫他整理一份『內部人才儲備名單』,或者提供一些有用的面試問題。

當你幫助了他,他自然會在你需要支持時更願意站在你這邊。這種『先給予,再請求』的策略在談判學裡也被廣泛應用,很多銷售人員都會先送小禮物,讓客戶產生回報心理,這也是為什麼試吃行銷在超市總是有效。

當我們了解這個心理機制,就能更有意識地在HR工作中運用,例如:如果你希望主管更支持HR政策,你可以先提供一些業務相關的數據分析,幫助他做決策,等他開始覺得HR對他的業務有幫助時,他自然就會更願意聽你的建議。」


小安:「這招感覺很實用!下次我就先提供一些幫助給那些對HR沒興趣的主管看看。」



3. 聯盟(Unity)——我們是一家人

小安:「顧問,我還發現有些主管總是『站在業務那邊』,覺得HR是外來者,他們只信任自己的業務團隊,而不信任我們。」


徐顧問:「這正是為什麼要有聯盟(Unity)原則的原因所在。

人們更願意聽從『自己人』的話,所以HR的首要任務,就是讓自己成為『自己人』。

這與剛才的喜好原則不同,喜好原則是個人層面的,而聯盟原則則是群體層面的。當人們覺得你是他們群體的一部分時,他們的防禦心理就會降低,甚至會主動替你說話。」


小安:「那要怎麼做呢?」


徐顧問:首先,要讓自己融入他們的語言、文化和目標之中。

例如,如果你參與業務會議時,能夠用業務術語來表達HR的概念,主管就會覺得你是『懂行』的,而不是單純的HR管理人員。


小安:「顧問,剛才您提到,HR如果能讓自己成為『業務團隊的一份子』,就能增加影響力。可是現實是,很多業務主管覺得HR只是個行政部門,他們甚至也不覺得我們是戰略夥伴,這種隔閡怎麼打破?」


徐顧問:這也很重要的關鍵,因為HR長期以來的角色被定義為『支援性部門』,很多企業內部的文化也強化了這種界線,導致業務部門天然地覺得HR不是他們的一部分。

但人類的心理機制告訴我們,當人們認為彼此是『同一個群體』的一份子時,他們的信任度會大幅提升。此,HR的首要目標,就是讓業務單位覺得你們是站在同一陣線上的。我們也許可以透過幾個方式來實現。


小安:「哪幾個方式呢?」


徐顧問:「第一,參與業務討論,甚至在可能的範圍內參加業務會議,而不是只等他們來找你。你要讓他們知道,你關心的不只是員工薪資、考勤和招聘,而是整體的業務成長。

比如,如果你發現某個部門的業績下滑,HR可以主動提供人才發展建議,甚至協助分析員工的能力缺口。當業務部門發現HR的建議對他們的績效有幫助時,他們就會更願意把你納入決策圈。」


小安:「可是業務主管平常就很忙,他們根本沒時間聽HR說話……」


徐顧問:「那就要用第二個方式,讓你的語言貼近業務部門的關注點。

很多HR在推動政策時,習慣用『人才發展』、『員工滿意度』這類HR專業術語,但對業務主管來說,他們最關心的其實是『營收』、『市場份額』、『成本控制』等議題。

因此,當你推動某個培訓計畫時,不要只說這能幫助員工成長,而是要用業務語言來包裝,比如:『這個培訓能讓你的銷售人員更快掌握成交技巧,提高轉換率10%。』

當你說的話能直接連結到業務目標時,業務主管自然會開始重視HR的意見。」


小安:「原來HR也要會『翻譯』,讓自己的話符合業務的語境!」


徐顧問:「沒錯!這還不夠,第三個方式是『參與集體行動』。

你有沒有發現,業務團隊有時候會舉辦一些內部聚會,像是慶功宴、戶外拓展,甚至團隊小旅行?」


小安:「有啊,不過HR通常不會參加,畢竟不是業務部門的一員。」


徐顧問:「這就是問題所在。如果HR總是把自己排除在業務團隊之外,那麼業務單位也會習慣性地把HR當成『外人』。

所以當機會來時,你應該主動參與,和業務主管站在同一個陣線,甚至在這些非正式場合與他們建立更深的連結。

例如,你可以在慶功宴上主動發言,表達對業務團隊努力的肯定,這會讓大家覺得HR是真心支持他們的。」


小安:「這聽起來好像有點像『社交戰略』,感覺HR不只是HR,還要有點像企業內部的外交官?」


徐顧問:「完全正確!HR不只是管理員工的薪酬與招募,更是企業文化與團隊合作的潤滑劑。

如果你能讓業務單位覺得HR是站在他們這一邊的,那麼在未來你需要推動HR政策時,他們也會更願意站在你這邊。」



第二類:減少不確定性的影響力原則

4. 權威(Authority)——專家說的話比較可信

小安:「顧問,說真的,我覺得HR在公司內部的權威性很低,大家只覺得我們是負責文書與管理的,老闆也不太會主動詢問HR的專業意見,這樣我怎麼可能影響決策呢?」


徐顧問:「這是一個典型的『權威感』問題。人們通常會本能地信任擁有專業知識、頭銜或經驗的人,這就是為什麼醫生、律師、教授的話更容易被接受。

但在企業內部,HR的『權威感』往往較低,因為大多數HR沒有主動強化自己的專業形象。」


小安:「那我要怎麼讓自己變得更有權威感?」


徐顧問:「有幾個方法可以快速強化HR的專業形象。第一,建立數據導向的分析能力。

比如,當你要推動員工培訓計畫時,不要只說『這個課程很有價值』,而是提供數據,

比如:『根據過去的培訓成效數據,參與這個課程的員工,銷售業績平均提升了15%。』

當HR的建議能用數據支撐時,老闆與主管會更願意接受。」

小安:「那除了數據,還有其他方法嗎?」


徐顧問:「當然,還有第二種方式就是『利用外部權威』。

如果你自己還沒有足夠的信服力,那就借用市場上的權威,比如引用全球知名顧問公司的報告、業界趨勢研究,或是邀請外部專家來公司內部講座。

當主管看到你的建議與知名機構或專家的意見一致時,他們會更容易相信你的專業判斷。」


小安:「這感覺有點像是借力使力?」


徐顧問:「完全正確!還有第三種方式就是『提升個人品牌』。

這意味著你不只是要在內部有影響力,還要在HR業界建立專業形象,比如參加業界論壇、發表HR趨勢文章,甚至可以申請企業內部的專業認證。

當你開始在業界有一定的聲量,內部主管自然會覺得『這個HR不簡單』,你的話語權也會隨之提升。」


小安:「聽起來,我不只是要會做HR,還要讓大家知道我會做HR?」


徐顧問:「沒錯,這就是權威原則的核心:當你被視為專家時,別人會更願意聽你的話。


5. 社會認同(Social Proof)——大家都這麼做

小安:「顧問,除了強化權威感,我還可以用什麼方法讓主管們更願意接受HR的提案?有時候明明是很好的制度,他們就是不願意嘗試,感覺很難推動變革……」


徐顧問:「這時候,你可以利用『社會認同』原則,也就是『大家都這麼做,所以這應該是對的』的心理機制。

當人們對某件事感到不確定時,他們會本能地觀察其他人怎麼做,然後跟著行動。這在消費市場很常見,比如你在購物網站看到某件商品有上萬條好評時,會不會更容易下單?」


小安:「會啊!有時候我不管產品細節,只要看到很多人買,我就會覺得這東西應該不錯。」


徐顧問:「這就是社會認同的力量。在HR領域,你可以用類似的方法來影響決策者。

例如,你想推動新的績效管理制度,但主管們不願意改變舊模式,那你可以先從幾個願意嘗試的部門開始試行,然後收集他們的成功案例,再用這些數據去影響其他主管。當他們看到別的部門試過且有效時,他們就更容易接受。」


小安:「那如果沒有其他部門願意先試呢?」


徐顧問:「那你可以引用業界的做法。

例如:『我們發現競爭對手A公司已經採用了這種方法,並且提高了員工留存率20%。』當主管們意識到競爭對手已經在使用某種新方法時,他們的接受度會大大提高,因為沒有人想落後於市場。」


小安:「原來主管們也有『跟風心理』,只要讓他們覺得『大家都這麼做』,他們就會比較容易接受!」


徐顧問:「沒錯!HR在推動變革時,與其直接說服,不如創造一種『這已經是趨勢』的氛圍,讓主管們主動想跟上。」



第三類:激發行動的影響力原則

6. 承諾一致(Commitment & Consistency)——讓人們自願遵守承諾

小安:「顧問,有時候我覺得主管們很難搞,剛開始他們明明點頭說支持HR的計畫,結果到真正要執行時,他們卻退縮,或者開始找各種理由不配合,這該怎麼辦?」


徐顧問:「這是典型的『承諾一致』問題。人們有一種內在的驅動力,就是想讓自己的言行保持一致。

當他們公開承諾過某件事,他們的內心就會傾向於堅持這個承諾,以避免被認為是善變或不可靠的人。」


小安:「可是他們明明已經答應過了,為什麼還是會變卦?」


徐顧問:「因為當初的承諾可能太籠統,或者只是場面話,沒有足夠的心理壓力讓他們真正履行。

所以,HR要做的是讓主管的承諾變得具體且公開。舉個例子,假設你想讓某個部門參加員工培訓,你可以這樣問主管:『我們這次培訓對提升團隊績效很有幫助,您覺得這對您的團隊重要嗎?』

如果主管回答『當然重要』,你就可以接著說:『那我們可以安排您的團隊參與這次培訓嗎?』當主管已經公開承認這件事很重要時,他們就不太容易拒絕。」


小安:「這有點像讓他們自己挖坑給自己跳?」


徐顧問:「可以這麼說,但這其實是利用人的心理機制,而不是強迫他們。另一種做法是讓承諾具體化

比如,在會議上讓主管當場簽字確認,或者在內部公告中寫明哪些部門承諾參與。當承諾被具體記錄下來時,主管們就會更有動力去遵守,因為他們不想被別人看成是言而無信的人。」


小安:「這樣的確比單純口頭答應更有約束力!我下次一定要讓他們寫下來!」



7. 稀缺(Scarcity)——越少越珍貴

小安:「顧問,我發現公司舉辦的培訓活動,很多員工都是被主管『逼』來的,參與意願很低,這怎麼解決?」


徐顧問:「這時候你可以利用『稀缺』原則。人們天生對『稀少』的東西比較有興趣,因為我們害怕錯過機會,這叫做『損失規避心理』。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購物網站會寫『限量 10 件』、『僅剩 3 天』,因為當我們覺得某樣東西可能很快就拿不到,我們的行動力就會變強。」


小安:「可是公司培訓是免費的,員工又不覺得自己需要,怎麼能讓他們覺得稀缺呢?」


徐顧問:「你可以這樣設計:比如,把培訓名額設為限量制,而不是開放給所有人。你可以在宣傳時說:『這次的課程只有 30 個名額,符合資格的員工才能報名,先到先得!』這樣,員工就會產生搶先報名的動力。」


小安:「哇,這真的會讓人更想參加!」


徐顧問:「還有另一種方式,就是讓參與者覺得這是難得的機會

比如:『這次課程請來了業界頂尖的專家,他的課程在市場上要價 5 萬,但公司這次免費提供,機會難得!』當員工意識到這是一個『市場上很難獲得』的機會時,他們的動機也會大大提升。」


小安:「原來不只是產品可以營造『稀缺感』,HR的制度設計也可以!」


徐顧問:「沒錯,HR如果能夠運用這些心理學原則,就能讓員工與主管更積極參與,而不是被動應付。」



影響力是HR的核心競爭力

小安:「顧問,這七大影響力原則真的太實用了!我以前覺得HR的話語權很低,但其實,只要善用心理學,我們的影響力是可以被大幅提升的!」


徐顧問:「沒錯!HR不只是行政角色,而是企業內部的影響者。當你懂得影響主管、影響員工,你的價值就不僅僅是『處理人事』,而是成為組織策略的推動者。記住,影響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透過策略與練習習得的能力!


#以對話引導思考_以論辯形塑觀點

❤️點愛表心|💬留言相伴|✏️追蹤世安|🔗分享此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篇文章探討職場中「感恩」的重要性,並提供如何在招聘、面試、企業文化建立等方面篩選及培養員工的感恩心態。文章以案例分析、心理學理論、面試技巧和企業文化建設等多個面向闡述,如何透過面試問題、心理測驗、公開感謝機制、感恩日記制度等方法,提升企業的感恩文化,並藉此提升員工忠誠度、降低離職率和提高工作效率。
《外電編譯》2025/02/07 一場無聲的職場革命正在進行 近來美國媒體在觀察美國企業的日常運作時,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早上八九點,員工陸續進辦公室,打卡、倒杯咖啡、與同事寒暄幾句,開個晨會,然後……...... 午後時分,辦公室卻逐漸空蕩蕩,許多人的座位上只有一杯已經涼透的咖啡和一台進入休
📢 新創業務薪資攻略:高底薪 vs. 高獎金,怎麼選? 🚀 薪資不只是數字,而是企業戰略! 不同成長階段,業務薪資模式也不同: ✅ 創業期:低底薪+高獎金,吸引「獵人型」業務開拓市場 ✅ 成長期:中底薪+穩定獎金,讓「農夫型」業務深耕客戶 ✅ 成熟期:高底薪+長期獎勵,強化品牌與客戶關係
你是否曾經像我一樣,長期在工作中、專業領域,甚至日常生活中,懷疑自己不配擁有現在的成績? 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害怕被他人發現自己「其實沒那麼厲害」? 這種難以言喻的焦慮與不安,曾讓我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甚至開始害怕新的機會與挑戰。
🔥 面試成功關鍵,就在最後一問! 🔥 別讓「你有問題要問嗎?」這句話成為你的 扣分陷阱!這篇文章教你避開 5 類笨提問,並提供 高分關鍵問法,讓面試官對你印象深刻、提高錄取機率!📈 立即收藏,讓你的面試更有競爭力! #面試技巧 #職場攻略 #求職必看
本文以「英雄之旅」框架解析人資工作者的職涯成長歷程,將 HR 的挑戰比喻為史詩級冒險。從初入行的迷惘,到遭遇組織變革的召喚,再到面對阻力與突破瓶頸,HR 必須培養戰略思維,找到盟友,克服敵人,最終成為組織變革的推動者。
這篇文章探討職場中「感恩」的重要性,並提供如何在招聘、面試、企業文化建立等方面篩選及培養員工的感恩心態。文章以案例分析、心理學理論、面試技巧和企業文化建設等多個面向闡述,如何透過面試問題、心理測驗、公開感謝機制、感恩日記制度等方法,提升企業的感恩文化,並藉此提升員工忠誠度、降低離職率和提高工作效率。
《外電編譯》2025/02/07 一場無聲的職場革命正在進行 近來美國媒體在觀察美國企業的日常運作時,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早上八九點,員工陸續進辦公室,打卡、倒杯咖啡、與同事寒暄幾句,開個晨會,然後……...... 午後時分,辦公室卻逐漸空蕩蕩,許多人的座位上只有一杯已經涼透的咖啡和一台進入休
📢 新創業務薪資攻略:高底薪 vs. 高獎金,怎麼選? 🚀 薪資不只是數字,而是企業戰略! 不同成長階段,業務薪資模式也不同: ✅ 創業期:低底薪+高獎金,吸引「獵人型」業務開拓市場 ✅ 成長期:中底薪+穩定獎金,讓「農夫型」業務深耕客戶 ✅ 成熟期:高底薪+長期獎勵,強化品牌與客戶關係
你是否曾經像我一樣,長期在工作中、專業領域,甚至日常生活中,懷疑自己不配擁有現在的成績? 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害怕被他人發現自己「其實沒那麼厲害」? 這種難以言喻的焦慮與不安,曾讓我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甚至開始害怕新的機會與挑戰。
🔥 面試成功關鍵,就在最後一問! 🔥 別讓「你有問題要問嗎?」這句話成為你的 扣分陷阱!這篇文章教你避開 5 類笨提問,並提供 高分關鍵問法,讓面試官對你印象深刻、提高錄取機率!📈 立即收藏,讓你的面試更有競爭力! #面試技巧 #職場攻略 #求職必看
本文以「英雄之旅」框架解析人資工作者的職涯成長歷程,將 HR 的挑戰比喻為史詩級冒險。從初入行的迷惘,到遭遇組織變革的召喚,再到面對阻力與突破瓶頸,HR 必須培養戰略思維,找到盟友,克服敵人,最終成為組織變革的推動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教練式領導的價值以及如何運用 GROW 模型幫助個人或團隊設定目標並制定行動計劃。通過引導成員覺察細節和提升負責感,激勵他們自動自發地做事。許多個人豐富的領導經驗在文章中提及,可供對領導技巧感興趣的人參考。
Thumbnail
在最近參加的企業管理的智慧課程中,我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心得與見解。以下是我在這次課程中最深刻的幾條體會: 視角與管理風格 課程的第一個活動讓我認識到,管理風格往往由我們的視角所決定。由於主管常常處理問題和異常,習慣了問題導向,容易忽略對員工的鼓勵。該怎麼做呢?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在HR活動上上王郁婷老師講解的破除績效迷思,翻轉組織績效的內容。內容包括對績效管理的誤解和適當的績效管理技術。以及企業面臨的挑戰。透過本次講座為HR人員和主管帶來一些重要的思考和提醒。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組織文化、知識管理、部門目標和策略等方面的問題,提供了各種建議和策略,讓您更好地理解並應對組織中的各種挑戰。
Thumbnail
溝通是職場成功的重要關鍵,但並非只有說出自己的想法。要建立有效的溝通技巧,我們需要學會理解他人的需求以及他們如何接受信息。這篇文章帶來了一個項目經理的案例,通過他的自我學習和實踐,讓我們看到了有效溝通的重要性。建議大家努力提升溝通能力,學會說、是聽、學會理解,這樣我們就能在職場上達到真正的有效溝通。
Thumbnail
在現今職場環境中,溝通技巧被視為職業成功的關鍵。無論是團隊協作、項目管理,還是客戶溝通,有效的溝通都能夠顯著提升工作效率,並建立穩固的人際關係。然而,許多人在職場溝通中遇到挑戰,如誤解、衝突,甚至是合作障礙。因此,掌握職場溝通的技巧變得尤為重要。本文將深入探討有效溝通的5大秘訣,
Thumbnail
EP21 精華重點 1.    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藝術,需要時間和經驗累積才能掌握,包括溝通能力、領導力、情商等素質。 2.    在管理員工時,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關係非常重要,要給予員工適當的自主空間和創造力發揮。 3.    公平公正的獎勵機制有助於團隊向心力的培養,避免員工之間的對立情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建立高效的工作團隊所需的要素,從激勵和溝通到目標設定和團隊文化。團隊中最有影響力的人通常是真誠且善於聆聽的人,而不一定是經理或領導者。透過激勵、測試、測試再測試和克服人為障礙的過程,可以建立一支高效的團隊文化,這對團隊的成功至關重要。
Thumbnail
本文適合誰看 1.在工作中經常需要在不同利害關係人之間穿梭進行說服工作的工作者。 2.想要在溝通當中展現出自己是擁有說服力的人。 3.想要提升向上管理能力的人。
Thumbnail
以人為本的領導風格,是管理,也是一種深入了解和賦能團隊成員的方式。 一起探討如何激發團隊成員的潛能和熱情,並建立一個高效能的共好團隊。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教練式領導的價值以及如何運用 GROW 模型幫助個人或團隊設定目標並制定行動計劃。通過引導成員覺察細節和提升負責感,激勵他們自動自發地做事。許多個人豐富的領導經驗在文章中提及,可供對領導技巧感興趣的人參考。
Thumbnail
在最近參加的企業管理的智慧課程中,我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心得與見解。以下是我在這次課程中最深刻的幾條體會: 視角與管理風格 課程的第一個活動讓我認識到,管理風格往往由我們的視角所決定。由於主管常常處理問題和異常,習慣了問題導向,容易忽略對員工的鼓勵。該怎麼做呢?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在HR活動上上王郁婷老師講解的破除績效迷思,翻轉組織績效的內容。內容包括對績效管理的誤解和適當的績效管理技術。以及企業面臨的挑戰。透過本次講座為HR人員和主管帶來一些重要的思考和提醒。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組織文化、知識管理、部門目標和策略等方面的問題,提供了各種建議和策略,讓您更好地理解並應對組織中的各種挑戰。
Thumbnail
溝通是職場成功的重要關鍵,但並非只有說出自己的想法。要建立有效的溝通技巧,我們需要學會理解他人的需求以及他們如何接受信息。這篇文章帶來了一個項目經理的案例,通過他的自我學習和實踐,讓我們看到了有效溝通的重要性。建議大家努力提升溝通能力,學會說、是聽、學會理解,這樣我們就能在職場上達到真正的有效溝通。
Thumbnail
在現今職場環境中,溝通技巧被視為職業成功的關鍵。無論是團隊協作、項目管理,還是客戶溝通,有效的溝通都能夠顯著提升工作效率,並建立穩固的人際關係。然而,許多人在職場溝通中遇到挑戰,如誤解、衝突,甚至是合作障礙。因此,掌握職場溝通的技巧變得尤為重要。本文將深入探討有效溝通的5大秘訣,
Thumbnail
EP21 精華重點 1.    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藝術,需要時間和經驗累積才能掌握,包括溝通能力、領導力、情商等素質。 2.    在管理員工時,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關係非常重要,要給予員工適當的自主空間和創造力發揮。 3.    公平公正的獎勵機制有助於團隊向心力的培養,避免員工之間的對立情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建立高效的工作團隊所需的要素,從激勵和溝通到目標設定和團隊文化。團隊中最有影響力的人通常是真誠且善於聆聽的人,而不一定是經理或領導者。透過激勵、測試、測試再測試和克服人為障礙的過程,可以建立一支高效的團隊文化,這對團隊的成功至關重要。
Thumbnail
本文適合誰看 1.在工作中經常需要在不同利害關係人之間穿梭進行說服工作的工作者。 2.想要在溝通當中展現出自己是擁有說服力的人。 3.想要提升向上管理能力的人。
Thumbnail
以人為本的領導風格,是管理,也是一種深入了解和賦能團隊成員的方式。 一起探討如何激發團隊成員的潛能和熱情,並建立一個高效能的共好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