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接納事情的存在使人心智強健|十年大學談 Ep.3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集將含有大量的自我對話,獻給深陷綁架關係困擾的讀者

這題是來自於,有時候我會很去抗拒某些「理應」不該存在的東西。

這些人際困擾它的存在,有時候會讓我沒辦法確定,我是不是應該要從中獲得一些什麼訊息,到底那個界線「可以感到很自然」的判定是什麼,比方說要不要追本溯源到「為何是這個事情」要用這樣的方式出現在我眼前。

我要不要給這個「困擾我事情的發生」賦予意義,去說服誰、或是迷昏自己。

以上這些都是一種「我覺得自己的思考好像被很多種不同觀點」混亂的狀態,有沒有那種懂得一個準則以後,遇到一個事件,總是可以思考到「這樣就好、剛剛好」為止即可的思考量呢

好像有,就是這些困擾我的事情裡「我」到底佔了多少的比重

raw-image


...


他人的應該


對於那些「我不要,而別人應該」的事情,我發現著墨於這些是很感到痛苦的

比方說這段時間,我很密集在注意各種人際、病態人格的問題,甚至是寫下關於:為什麼我認為遇到自戀型人格,有我們不應該配合的地方;這讓我其實想探詢的是「接受」隨之而來會面對的恐懼

好似說我再度去接受這樣一個人,可能會回到那種在關係裡感到很窒息的日子。

我應該要做到什麼樣程度、做好什麼樣的舉措,才不會因為接納了這些事情,而再度傷害到自己的舉動;言下之意是我看了好多種關於人際的拒絕和防衛的舉動,好像都是在探詢一個人對於事務接納的程度,有時候我會想:還應該接納下去嗎?

因為我目前的極限就是這樣子,是我應該要再去擴展這樣的能耐嗎。



事情裡的關於我


接下來,我想加入一個要素是:那麼這麼做我會有什麼好處

這個好處「可以使我開放底線到什麼程度,來決定我要不要去接納一個事情嗎」的判斷點;比方說近期來找我吵架的幾乎清一色都是自戀型人格者,批頭就指控我為關係做的不夠多、總是不懂得以他們想要的方式為關係注入養分;稍早前我拋出的觀點是認為:

我不應該去接納這樣的指控,好讓自己為求生存再度回到容易被剝削的關係裡。

這個拒絕一定是健康的,可是下一步是什麼呢,因為持續的拒絕其實只是代表問題一再被延遲,這個人並沒有消失,我會知道做到什麼程度對自己來講才是最好的嗎,然後我參考了一個答案,就是:這個人的存在,應該會讓你看的到一些關於自己的訊息

這些訊息會是什麼,差不多就是今日題目意義二字所在。


...


我想要的肯定,很可能只存在在我身上

這似乎可以解釋為什麼我是「容易吸引到評判、容易踐踏他人價值人」的體質。

換言之,與其糾結為什麼我凡事都已經盡我所能的面面俱到了,還是要被這樣子對待,糾結為什麼自己會遇到這樣子不可理喻的人,去糾結於對方為什麼不能依照我為他付出的那樣也「理應」善待自己;可是我可以問問自己的是:

那麼我當前的底線到底是什麼,我可以容忍這樣子越界、侵犯、不尊重的舉動嗎

我要接納這樣子的問題到什麼程度,事件帶來的困難才會迎刃而解,我想要試圖去接納某些事件它本身就具有存在的意義,好達成我想讓它消失的結果:我不去把一起讓對方變的更好看做是我的責任,並且看清楚自己是能耐有限的人。

我要做的是不再去看上同種類型的人來供應自我價值,即使我能力有限,也已經足夠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類量測事務所
31會員
341內容數
致力打造質量創作,涵蓋「人際關係、自我覺察、生涯規劃」等深刻觀察主題:註明作者與原文連結方可文句引用,轉載不讓著作權,未盡事宜來信詳談
人類量測事務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他會這麼做」都是因為你的行為有失時,這絕對是不對的,因為是他把你的行為與「如何干係到他」強硬掛勾。
Thumbnail
2025/04/24
「他會這麼做」都是因為你的行為有失時,這絕對是不對的,因為是他把你的行為與「如何干係到他」強硬掛勾。
Thumbnail
2025/03/26
那天爬到一則留言好寫入我心:如果連勞基法戰神這樣的人都會被洗臉,這使我不禁好奇台灣人到底想要的是什麼樣的人存在在社會上。
Thumbnail
2025/03/26
那天爬到一則留言好寫入我心:如果連勞基法戰神這樣的人都會被洗臉,這使我不禁好奇台灣人到底想要的是什麼樣的人存在在社會上。
Thumbnail
2025/03/21
這種本來壓低自己以驅使自己成長的立意本應該是良善的,卻也是別人能不費力將問題轉嫁於你的根源。
Thumbnail
2025/03/21
這種本來壓低自己以驅使自己成長的立意本應該是良善的,卻也是別人能不費力將問題轉嫁於你的根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你知道你的過往和傷痛,變成媒體利用打擊政敵的手段嗎。
Thumbnail
你知道你的過往和傷痛,變成媒體利用打擊政敵的手段嗎。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透過敘事治療,重新認識自己的力量,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為自己找到溫柔的方向。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面對不舒服關係時的思考與成長,以及透過敘事夥伴的陪伴,讓自己找到文章的靈感與力量。文章中透露出了對自我理解和接納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也對自己溫柔地接納,尋找力量的源頭。
Thumbnail
透過敘事治療,重新認識自己的力量,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為自己找到溫柔的方向。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面對不舒服關係時的思考與成長,以及透過敘事夥伴的陪伴,讓自己找到文章的靈感與力量。文章中透露出了對自我理解和接納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也對自己溫柔地接納,尋找力量的源頭。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Thumbnail
作者的話: 三方難處。 「......所以他有他的難處,我就要理解他然後退讓嗎?」 並不是理解後必須犧牲自己,而是理解後釋放自己。 理解了對方其實也脆弱,那麼如果他在我們身上留下了什麼傷害,是因為他表達自身情緒的方式不夠完善,而不是我們不好。
Thumbnail
作者的話: 三方難處。 「......所以他有他的難處,我就要理解他然後退讓嗎?」 並不是理解後必須犧牲自己,而是理解後釋放自己。 理解了對方其實也脆弱,那麼如果他在我們身上留下了什麼傷害,是因為他表達自身情緒的方式不夠完善,而不是我們不好。
Thumbnail
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經驗,在一段關係中,無法認同對方的說法或做法,可是害怕傷害到對方,不敢說出口;對於對方無理的要求,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不願意,可是害怕拒絕會使關係生變,因此假裝欣然接受。「沒有界限的善良,成了討好,以卑微隱忍和順應,來迴避不想面對的衝突,讓人總是失去自我、在關係裡受傷受苦。」
Thumbnail
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經驗,在一段關係中,無法認同對方的說法或做法,可是害怕傷害到對方,不敢說出口;對於對方無理的要求,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不願意,可是害怕拒絕會使關係生變,因此假裝欣然接受。「沒有界限的善良,成了討好,以卑微隱忍和順應,來迴避不想面對的衝突,讓人總是失去自我、在關係裡受傷受苦。」
Thumbnail
我們很常會陷入一個誤區: 「如果我理解了傷害我的人,我就會同情他,就會強迫自己原諒他,所以我不願意理解他。」 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盡然。
Thumbnail
我們很常會陷入一個誤區: 「如果我理解了傷害我的人,我就會同情他,就會強迫自己原諒他,所以我不願意理解他。」 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盡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