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3|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面對少子化,教育部推動國小混齡教學

raw-image

因為小學同年級的學生太少,為了處理像這樣的狀況,教育部國教署發布「國民(中)小學混齡教學及混齡編班實施辦法」,讓不同年級的孩子接受混齡教學。另外輔導教師開發屬於各校的混齡教學課程,進而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混齡教學好不好?對老師跟孩子來說是福是禍?不妨先來看看在其他國家是怎麼操作的?

芬蘭:年齡上的不同,大孩子會比小孩子懂得多,相處時會自然引發較小孩子的求知欲、而大孩子則會憑藉自身的能力去保護和照顧小孩子。

德國:沒有年級之分,因此從0~12歲間皆在混齡範圍,其目標著重於孩子穩定情緒的構成,讓孩子早早學會如何面對、理解跟管理情緒,建立健康正向的人格發展。

瑞典:宗旨為不分科、不作業、不競爭,只有玩樂還有跟朋友合作,對世界充滿好奇,學習跟大自然及他人和諧共生。

由以上的內容可以知道,沒有一個國家是為了因應少子化而採取混齡教學、也沒有擔心孩子動機或是學習成就,只能說作為臺灣家長要面臨的教養問題,又多了一道關卡😔😔😔


P.S 在孩子決定上學之前,曾經有稍微問過體制如何?當時得到的回應是「會有一些時間孩子們全部玩在一塊」心想這樣也還行,畢竟本來就不希望班級有太多同學,容易增加生病傳染風險。


後來才知道是大中小班混齡、所謂玩在一起是跟幼幼班?但眼見孩子每天回家都很高興、甚至巴不得白天上學後接夜校,然後直接住宿,隔天眼睛打開又繼續上學,這件事就也沒有放在心上了。


結果論來說,是誤打誤撞的好狀態;但如果出發點是來自於少子化,之後的義務教育怎麼安排就要好好思考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