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學,想說可以紀錄一下這幾年大學經驗,然後跟大家做個分享
我自己以前國高中比較少培養興趣,畢竟升學浪潮下,確實就是比較不重興趣培養,大學後,覺得培養興趣滿重要,可以作為一種探索,知道喜歡和擅長什麼,對於成長和自我實現也有幫助,也讓自己時間上更有規劃
覺得興趣可以想想看延續性和利他性,例如看課外書可做紀錄保存,創作可以延續較長時間,也可以對於外界創造出價值(例如樂趣、回憶,思考等等等)
我是滿推薦可以有個需要較多精力和時間一人投入,且能夠帶來成長或利他的興趣,例如創作就屬可一人沉浸投入,並把成果與外界聯繫
有些滿重要的事情,學校不會教,不然就是這類課名額很有限,例如時間管理、生涯規劃、幸福感方法、資料管理等等等,這些對於未來都有幫助
當然除了接收資訊外,更重要是有沒有觀點被啟發,以及做出實際改變,例如學習好時間管理方法,試著將這些方法套用自己生活
這類學習的重點不是記憶,而是啟發和實踐,所以這類的筆記,可以放在一些筆記軟體內,方便之後可參考
除了課業,設置一些課外的目標,能夠更多元發展,空閒時間也可有更安排,讓自己有事情做
大家方式不同,例如學習新技能和培養興趣、自我實現目標、社團、實習等等,依照個人情況選擇
以及也定期思考一下除了課業之外,重要的事情是什麼,這部份人人也有不同,重點就是適合自己
從事興趣的時候不會百分百快樂,裡面也包含著挑戰,但是不要太快就認為自己不適合,先嘗試趣投入一段時間,而且能力也會隨著過程摸索而有進步
例如起初想寫文章,過程中也多少會有些例如主題選擇或資料整理等問題,但就是先行動,讓能力有機會提高
有滿多通識或是系外課的時候,大家互動都很不錯,課後大家互動會變比較少,可能就偶爾看看對方IG限動貼文
能夠一起課程上完成一個目標,當時候大家能聊一天一段時間,留下一個還不錯的回憶,就已經算是一種意義了
或者是一些活動,跟一些當天認識的同學一起逛,後續就算沒有聯絡,或者加個IG,點讚等等的,也都是種意義
畢竟,人生就是一連串當下組成的,只要當下認為是應該投入時間精力的人事物,有創造出一段不錯經歷,就很值得;而且人際也是幸福感其中一元素,能提高當時幸福感就算是種意義
想像看以前國小朋友,很多沒有繼續聯絡,就算有聯絡也很難像以前那樣相處很久,但正是因為當時有創造各種經歷,才有後續更多可以繼續回憶的回憶
或許交友不是永恆,但更長久的是那份經歷和回憶
在課程,先了解評分標準重要,然後再去規劃讀書,重點就是那些會納入評分的部分
例如報告和考試準備方向一定不同,考試就先參考考古題(如果有的話),報告的話就看報告哪些要求,會比較知道哪些要學哪些,也會比較省力省時,省下的時間就可以用在個人興趣或其他各種事情等等
例如用筆記軟體管理一些筆記、用書籤保存課程名稱,把課程相關網頁放到同書籤資料夾、有想法時候先記錄起來之後處理等等等,當然這部分就會需要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方式,做中學的成分較高
大學後常常會看到很多邀請,但注意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可參考他人但必要進行思考這些建議適合自己嗎
當然如果還沒有想法,可以先作為一種探索,但是嘗試幾次後,應該就可體會到自己感受了,會比教之道自己喜歡和擅長程度,以及可以設階段性目標,看看哪些事情在目標上與否,比較會知道哪些事要參加和不參加
意義都是人賦予的,其中友主觀和客觀性,很難找到一個普遍意義,同一件事情對於每個人來說意義都會有所不同
例如興趣,像是下棋、園藝、寵物、遊戲、看電影、看動漫等等,對興趣圈內人來說,很多事物都能體會到意義,對於圈外人來說就比較難體會到意義,有些事情只要一部分人有意義甚至自己覺得有意義即可,重點就是適合自己情況
思考意義可讓生活深入和規劃人生,但不去尋求一定要所有人都要覺得有意義
以上可供大家參考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