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天空,其他的一切只是天氣」—《不被情緒綁架》Pema Chodron
■ 「管理,就是先決定不做的事」— 塚本亮
Chris Bailey 以打造高效生產力而聞名,在寫出《最有生產力的一年》後於世界各地演講,突然地卻焦慮症發作,過往的生產力技巧與放鬆策略,一夕之間全都失靈了。
他承認自己被「成就思維」困住,想不斷達成各種成就以證明自己,並延遲休息與感受生活,極度追求生產力只會走入壓力和過勞的死胡同。
我們必須要節制和好好休息,跟隱形的慢性焦慮說不。
Bailey 認為這種成癮性跟人類自行打造的超正常刺激 ( Supernormal Stimulus ) 有關,這些在自然界是少見,高油高脂的食物、精緻到不自然的五官和奢糜的生活,閾值 ( threshold ) 不斷被拉高,使我們的本能被綁架,進而影響決策。
壓力對你我來說都不是什麼有趣的經驗,但壓力往往伴隨對生命有意義的事,又或者說,正因為這些事情至關重要,才需要我們調動全身心、分泌荷爾蒙來應付。當下覺得有壓力的時刻,往往為後美好的回憶。
婚禮讓人有壓力,為大家庭做晚餐讓人倍感壓力,在一百個人面前談論你的工作也是一樣。
心理學家 Kelly McGonigal 在《輕鬆駕馭壓力》中說:「如果你用廣角鏡頭拍攝自己的人生,然後刪去讓你感到有壓力的片段,你會發現留下的不是理想人生。反之,你會發現刪掉的是那些讓你成長的經歷、讓你引以為傲的挑戰,以及定義你個人的人際關係。」
但上述情況僅限於急性壓力,在短時間且可被處理;另外還有一種慢性壓力,源頭隱藏在日常中持續性的壓力,比方說惡劣的工作環境、社經地位處於弱勢、充滿紛爭的家庭、虐待自己的伴侶和難以根除的宿疾等。
慢性壓力,有時會讓我們感覺自己在奮鬥,但焦慮卻蠶食我們的生產力。
對抗慢性壓力 Bailey 提出設定「生產力時間」和管控「壓力庫存」兩個方式。生產力時間在於集中並分隔開休息與工作時間;設定「壓力庫存」,詳列清單管控壓力來源,以利專注於當下。
▲ 生產力時間
⁃ 休閒模式時,列下稍後清單
⁃ 生產力時間結束後一定要放下工作
⁃ 盡可能限制轉換模式間的頻率
⁃ 如果生產力時間進入心流,請變通
⁃ 不要一早醒來就進入生產力模式
⁃ 設法在家時,短時間密集,不要打斷
▲ 壓力庫存
⁃ 新聞網站
⁃ 夜間新聞廣播
⁃ 不必要的電子郵件更新
⁃ 有毒的人際關係
⁃ 績效指標
⁃ 兩個找我諮詢的客戶
⁃ 推特
找出原因後,作者開始減少刺激,使個人刺激閾值降低,透過運動、冥想和減少咖啡等方式;利用成就清單盤點成就,降低無止盡的追求與不安;將數位視為工具用於節省時間,讓現實生活更便利,但不該用來用按讚或留言取代與親朋好友間的社交,應該專注於現實當下的彼此陪伴。
重點不是捨棄文明進展,而是在工具出現後掌握他,而非被操作甚至為之著迷,就如你不會拿到一把犁刀後就從此只用它生活,用犁刀吃飯、喝水或抱著他入睡,面對 3C 產品我們也該持有相同的態度。
以上就是本周的分享,喜歡請記得追蹤跟小紅心鼓勵創作者們持續更新
關於《選擇障礙世代》 →
「無限瀏覽模式」後,我們是否決策癱瘓了 ?
關於生產力管理《24小時全為己所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