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覺察手記

30公開內容
6私密內容

生活中的觀察與省思,記錄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偶爾會有「伴侶相處」的關係覺察。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手中握著靈感的意義,並不是為了找時機插入話題,而是在需要的時候用來承接對方。這也意味著,即便再怎麼想要分享、再怎麼想將「好東西」塞到對方手上,仍必須接受有派不上用場的時候,否則「爲你好」就只會淪為自我滿足的起手式。
Thumbnail
確實,有時聽比說更重要,我們要好好覺察與控制自己傾倒的心態與行為~
你是否也曾經遇過,明明在可以好好說話的情境,態度卻奇差無比的人呢?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應該」要對誰好,我想表達的是,我們都喜歡帶來美好感受的互動。即便只是普通、沒特別感受的交流,於心裡而言也舒坦過突然被粗暴對待(這裡指言語和態度)的衝突感。
Thumbnail
自己以前在餐飲業!我常常說「事情越多⋯心要越慢!』
付費限定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因生理不適而影響情緒,對身邊的人表現出不耐煩。這篇文章記錄了身體不適而引發的情緒波動,如何在伴侶面前坦誠自己的感受,並最終道歉。透過這段經歷,讓我們反思如何在困難時期保持溝通與理解,並學會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與壓力。
Thumbnail
「身心健康」 只有兩者達到平衡時,才能維持在一個健康的狀況。只要有一個離開平衡的軌道,另一個就得花很多時間適應和改變。
隨著創傷與療癒概念的普及,我們透過靈性療癒、心理諮商,試著回顧童年創傷與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然而,知道了家庭帶來的創傷與影響,然後呢?內容分享了三個自我提問,協助我繼續更深入的覺察自我,並且協助我保持有意識地練習,活出理想的生命品質。
Thumbnail
讀後有感。 不說複雜的過去種種,只說自身感受。原生家庭的清貧,也遭受家族的霸凌。但那些沒有給我留下憤恨,反而感謝那段時間的磨難,也注入了心理深處不少的能量,成為今日的自己。所以,認同,「感恩存在,珍惜擁有」。😊
在 Netflix 影集《致富攻略》中,我捕捉到受訪者夫妻/伴侶「談錢」時的過敏反應,也試著釐清「財務討論」背後隱藏的真實情感與需求。透過影集中的談話與梳理,我發現放下防備、坦承地面對自己的財務狀況,還有自己對富裕人生的想法,是與另一半前往更加富裕未來的基石。
Thumbnail
頭香~ ❤️ 我和說書人是各管各的財務~ (說的好像我有在管 😆
「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有什麼不同?閒人分享自己的觀察,指出「自我覺察」是以觀察者視角客看待內在感受的過程;而「自我對話」則主觀的反思,內心活動裡的動態對話。雖然兩者有所不同,但亦有同樣的功能與目的,都在幫助人們更輕鬆地面對生活挑戰。
Thumbnail
星期天也有zaza的陪伴好開勳 💓☕
文章探討《穿著 Prada 的惡魔》女角色面對「選擇」時的心理,以及背後看不見的代價。從電影情節「我別無選擇」談起,以覺察的角度解析了選擇對生活的影響。文章指出,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回應並承擔起自己選擇的結果。以中性的方式分享觀點,只期望帶給需要的讀者一點靈感。。
Thumbnail
「即便只是無關緊要的起心動念、決定的時間短到難以察覺,只要我們的心動,就無時無刻都在做選擇。」的確我們時時刻刻都需做选擇。小安在電影要結束時,因為覺悟犧牲太多了,最後做出选擇,选了她真正想要的,选擇當然付出代價,由絢爛歸於平淡。
付費限定
這篇文章探討了覺察與生活的關係,從『覺察』到『重新選擇回應』的實踐過程,並提出如何運用覺察技巧改變對世界的回應方式,以獲得更輕盈的生活。作者分享了個人覺察筆記,從感受的覺察到重新詮釋回應方式的概念,並以情境例子說明如何提高個人頻率,引導讀者發現覺察的目的和實踐的方法。
Thumbnail
恭喜編輯嚴選
簡單來說呢,這次的看診經驗,讓我發現我的身體比我的頭腦更快反映出了「恐懼」的情緒,因而在頭腦還沒發現時,就已經處於抵抗、想遠離的狀態。
Thumbnail
身為一個怕痛的人很理解這種恐懼。有時那恐懼帶來的「預設疼痛」會比實際感受膨脹。自己有小孩後,我也可以很理解小孩從還不懂痛,到開始懂痛會怕的差異,有時很基本的檢查也無法實作。譬如小孩以前看鼻子、壓舌頭看喉嚨也沒問題,但有一段時間她非常害怕檢查喉嚨,她甚至主動跟醫生說:「不用噴喉嚨的藥沒關係,我回去吃藥就好。」這種時候我自己也可以理解事後無論怎麼討論,其實也沒辦法提升勇氣,因為我自己也是會對某些事物有莫名恐懼。但我們能做的也就是做好讓她有平常心的安全感,說明多看了喉嚨可以怎麼幫助治療發炎等等、類似給她長一點的時間有心理準備期、大概給她有心裡準備如果醫生要看清楚喉嚨發炎的時候,大概會花上多少時間,我們可以練習那時間體感有多久。後來某次也許是有那些心理準備,加上後來看的醫生算是滿會跟小孩聊天,會些聊一些無管緊要的話題讓她較為放鬆。最後意外順利結束。最後離開時,她覺得好像沒那麼恐怖。後來我們都去找那個醫生看一般感冒,至少那醫生都成功帶她克服吸鼻子、壓舌頭看喉嚨、清耳屎。有時候遇到能夠同理病人的醫生真的像是遇到救星,雖然是一樣講「放輕鬆」三個字,但你可以感受從他們的肢體語言感受到到他是在等待你,還是認真想跟你度過恐懼的情緒。
另一半不願意表達想法、拒絕溝通時,透過問自己幾個問題,辨識出自己處理關係的時候,是什麼讓彼此無法達成共識。最終,我們有能力分辨出處理關係的方式,是出於「我認為的好」還是彼此「共識中的好」。內容分享一位陪伴者的自我思考,並以個人經歷與觀察,為想找出關係共識的陪伴者,提供一點靈感。
Thumbnail
那隻狗狗好可愛啊。(劃錯重點,快步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