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天愛自己鏡子練習Day11~關於憤怒情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練習來到了第十一天,每天都在期待今天有什麼主題功課可以增進自我的探索呢?像學生做功課寫作業一樣,用心慎重的去完成的感覺,真的很棒!


今日的主題是去發覺跟釋放與「憤怒」相關的部分。


在我的人生旅程中,我覺得影響我最深最久的,就是我母親。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回想到的,母親給我的感受,都是非常負面的,讓我非常痛苦跟受傷的。


所以我曾經非常討厭我母親,可是我當時的環境除了父母,我沒有其他模仿學習的對象,加上母親跟我相處的時間最長,所以即便我表意識覺得自己很討厭她,我的潛意識卻不自覺承襲了模仿學習了她的人格特質和性格面向。


最可怕的是,我卻完全沒察覺,我不自知。


我記得第一個打破這個無明無知狀態的人,是我的第一任交往對象。


我很容易發脾氣,一點小事就生氣不高興,我常常在憤怒生氣的情緒狀態,而且一發作起來就毫無理性也不講道理,但我一直沒有覺察我是這樣在跟人相處的,因為我眼裡只看得見別人讓我不舒服的部分,卻完全看不見我自己。


第一任交往對象因為成長環境的關係,他比較早社會化,思想比我成熟,EQ也比較好。在我每次跟他發脾氣、生氣的時候,他很少直接被激怒,幾乎都是無奈的包容我,讓我發洩居多。


有一次,我又因為一些事對他發脾氣,他也沒有回嘴,只是默默的任我發洩,但他看起來是相當無奈的。等我終於甘願停止的時候,他才深深的嘆了一口氣,幽幽的說:

「你知道嗎?你跟你媽真的好像!」


因為我一直以來都承受母親帶給我的諸多痛苦,而我又無力改變現況,於是我長期在這樣的狀態下我養成了受害者意識,而我卻不自知。


因為受害者意識,所以我逢人就想訴苦,想訴說自己的悲慘和母親如何過份的對待我等等...當然我的交往對象已經聽過了我的「悲慘故事」。


而當他說其實我跟我母親很像的時候,我當下是非常不高興也很不以為然的。我那時內心想,拜託,我那麼討厭我媽耶,我怎麼可能會去像我最討厭的人!!


很不幸的,潛意識的影響和機制,就是會讓人變成自己最討厭的人。🤣


雖然我當下很不高興也很不認同,但等我冷靜下來後,我很悲傷的發現,原來我真的跟我媽個性好像!


於是從那時起,我的餘生都在為了「我絕對不要像我媽」這件事而奮鬥。


雖然我有很刻意的避開了很多像媽媽的性格的部分。但那僅止於我表意識有覺察到的,更多如水面下的冰山那樣龐大的潛意識根植的部分,我卻一直沒能真正覺察到,所以我很努力的改變了,但發現改變很有限。


因為我努力錯方向跟目標了啊,當然收效甚微。🤣


我絕對不要像我媽❌

做真正的自己,去愛真正的自己⭕


在我以為我已經成功避開「很像媽媽」的這件事之後,我面對自己容易生氣的這件事,我一直以為我發脾氣是有原因的,而我也講得出(表面上認為的)原因,跟媽媽那樣莫名其妙沒什麼原因也在亂生氣不一樣。


所以我並不覺得我脾氣不好,我覺得那是因為真的發生太多讓自己生氣的事。


而現在的我才明白,我當時是一直困在受害者意識而不自知,當時也因為不知道能量法則跟宇宙運作原理,所以是自己創造出了會容易遇到不爽不高興的人事物,是我自己顯化出來的,而我不自知。


當你告訴宇宙,你就是要跟這個世界戰鬥,宇宙回應你的,自然是讓你遇到許多需要跟人爭吵爭論對抗的事物。


而我也是一直到非常後來,才發現了每當我非常生氣暴怒完畢之後,會開始覺得很累無力,於是就會開始哭泣。


其實憤怒背後的情緒,才是我真實的感受跟心情,而也許是因為對這個世界的不信任,總覺得要武裝自己才不容易受傷害,所以才會一直用憤怒來掩蓋所有真實的情緒感受吧!


而我終於覺察到這一點之後,我才明白,很多時候,憤怒的背後其實是一顆受傷的心,許多憤恨和攻擊態度的背後,其實往往藏著一個渴愛而不可得的靈魂!


隱藏在憤怒之下的,其實是渴望被看見、被重視、被尊重、被認同、被接納、被包容、被無條件的愛對待的期盼。


因為渴望,但又不知道怎麼去要,所以覺得總是得不到,於是那種創傷化為了憤怒。


生活中我們很常見到這種,渴望愛而卻不知道怎麼去要的例子。比如,對先生常常晚歸而不開心的妻子。其實她內心真正希望的是,丈夫可以早點回家陪伴她。可是許多人在真正表達的時候,卻不是誠實的說出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而是很容易會這樣說:


「你一天到晚都在外面鬼混到三更半夜才回來,你是把家裡當旅館了是吧?!」


但是用任何不是愛的方式都換不到愛的。你用憤怒、批判、攻擊、威脅、控制、要求的手段或方式,換來的可能是他人的妥協,但絕對不會是愛。


因為只有愛才能吸引愛。其他不是愛的能量都行不通的。


我是從覺察到自己的受害者意識之後,才真正找回情緒的自主權。對方要怎麼做是他的自由意志,我無法干涉,但我可以選擇要不要對這件事有情緒。


當然,我們不可能完全沒有情緒,但是能夠自我覺察,跟沒有自覺的狀態下,有情緒的狀況卻會有不小的落差。


以前的我,是會一直聚焦在對方的言語行為態度上哪裡讓我不高興不爽。


現在的我,有情緒的當下,會很清楚的意識到,嗯,我現在正在生氣,我沒能忍得住自己的怒氣跟反應。


把注意力從他人身上拉回自己的內在之後,我發現我憤怒的時間會縮短,本來沒有覺察之前可能會氣很久。有時甚至事情過了好幾天了,我還是一想到就氣。


能自我覺察之後,我發現一旦認知到「自己正在生氣」,情緒能量反而能很快的順流而走,我的憤怒指數比以前低很多,而且情緒消融的速度也變得很快。


意識到自己當下的狀態,對許多人來說並不容易。而意識到之後,就去愛它吧!看著它,不批判,不責備,允許它發生,靜靜的觀察它,承認它的存在,就像宇宙對我們無條件的愛的方式一樣,我們也這樣對待自己的情緒,它真的很快就會順流而走。


一開始我會告訴自己,嗯,我有發現我正在生氣,我正在不爽。後來我則是會感謝這個能量,感謝內在小孩。「我看見這股情緒了,謝謝你願意讓我看見」。


我從隨時都要噴發的火山,現在已經變成休火山了。😆


而且我覺得能覺察自己的情緒所帶來的幫助,有很棒的一點是,我不必再去一直抱怨,一直罵,或是攻擊對方就能消氣。我不必再把能量一直灌注在負面狀態上我就能恢復平常。甚至現在,我有時還能在心中冥想光和愛,祝福給讓我不舒服的那個人或是事件呢!


我知道愛自己的路上,我還有很多需要練習的,因為我知道我對自己還不夠柔軟。但是我很開心我漸漸養成了容易對周遭人事物感謝的習慣,還有發自內心的稱讚他人以及祝福他人的習慣。


要相信,我們本自具足,我們期待任何人來愛我們之前,記得請先自己愛自己。這不是口號,而是我內在最真實的感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靈魂旅者-千娜的沙龍
8會員
42內容數
紀錄了21天以來愛自己《鏡子練習》的心路歷程
2023/11/24
我在接觸身心靈之前,一直是不知道自己其實一直在拒絕「給予」跟「禮物」的。 我只有隱約的感覺到,我很多想要的都得不到,所以我其實很多時候,很渴望卻不敢爭取,不敢要。那種強烈的不配得感顯示出了我內在的匱乏。 但我卻從沒意識到,我也有拒絕跟抗拒好的能量的時候。
2023/11/24
我在接觸身心靈之前,一直是不知道自己其實一直在拒絕「給予」跟「禮物」的。 我只有隱約的感覺到,我很多想要的都得不到,所以我其實很多時候,很渴望卻不敢爭取,不敢要。那種強烈的不配得感顯示出了我內在的匱乏。 但我卻從沒意識到,我也有拒絕跟抗拒好的能量的時候。
2023/11/24
時光飛逝,很快的,愛自己的鏡子練習來到了第十八天... 等等,你的第十五天、第十六天呢? 其實有時候,做練習不一定有那麼多的感想,而且有時候連結到的過往印記可能差不多,所以我就不想一直重複敘述了。也不想為寫而寫,硬是擠出一篇文字來。 所以,那兩天就空著吧! 留白也是一種美。
2023/11/24
時光飛逝,很快的,愛自己的鏡子練習來到了第十八天... 等等,你的第十五天、第十六天呢? 其實有時候,做練習不一定有那麼多的感想,而且有時候連結到的過往印記可能差不多,所以我就不想一直重複敘述了。也不想為寫而寫,硬是擠出一篇文字來。 所以,那兩天就空著吧! 留白也是一種美。
2023/11/22
嗯... 應該有人發現這個愛自己鏡子練習的心得紀錄少了Day13吧,沒人發現也沒關係啦...XD。有時候,感受沒有那麼強烈,感想沒那麼多,所以就沒紀錄了。 沒關係,接納這樣的自己,這樣的自己,也很棒!
2023/11/22
嗯... 應該有人發現這個愛自己鏡子練習的心得紀錄少了Day13吧,沒人發現也沒關係啦...XD。有時候,感受沒有那麼強烈,感想沒那麼多,所以就沒紀錄了。 沒關係,接納這樣的自己,這樣的自己,也很棒!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人在面對家人跟在面對至親好友是長著兩種不同的面孔,至少大部份人是吧?!更遑論是面對外人。 三言兩語其實說不清光這一個議題我與母親曾經的爭執有多激烈,更別說加上其他個人心境狀態,或是生活中其他事項摩擦的堆疊加乘效應,影響到親情之間的拉扯,甚至是孤獨感、距離感。 但還好有朋友之間傾訴,分享個人或網路
Thumbnail
人在面對家人跟在面對至親好友是長著兩種不同的面孔,至少大部份人是吧?!更遑論是面對外人。 三言兩語其實說不清光這一個議題我與母親曾經的爭執有多激烈,更別說加上其他個人心境狀態,或是生活中其他事項摩擦的堆疊加乘效應,影響到親情之間的拉扯,甚至是孤獨感、距離感。 但還好有朋友之間傾訴,分享個人或網路
Thumbnail
很多人覺得恨是一種最高級的厭惡,就像討厭est這種感覺,以前我也這麼認為,但隨著生命經驗的增加,我開始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Thumbnail
很多人覺得恨是一種最高級的厭惡,就像討厭est這種感覺,以前我也這麼認為,但隨著生命經驗的增加,我開始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Thumbnail
2/12. ( 日) 第二十五堂:運用覺察與接納來改變自己(一) 從這一課開始,我們要運用覺察與接納,來練習改變自己。這個練習有兩個重要的基礎,一個是「不自責」,另一個是「不再覺得自己不夠好」 音頻中老師要我們列出現階段,你有什麼不喜歡自己的特質或者習慣,而想改變的? 我發現即使是困擾我不喜歡的
Thumbnail
2/12. ( 日) 第二十五堂:運用覺察與接納來改變自己(一) 從這一課開始,我們要運用覺察與接納,來練習改變自己。這個練習有兩個重要的基礎,一個是「不自責」,另一個是「不再覺得自己不夠好」 音頻中老師要我們列出現階段,你有什麼不喜歡自己的特質或者習慣,而想改變的? 我發現即使是困擾我不喜歡的
Thumbnail
連載自己的人生故事2 寫完上篇,有種爽感,無法在家安坐,往大雨中疾走著,我不斷確認自己的心情,我說了最真實的話,覺得難堪嗎?還好嗎?可以繼續下去嗎?緊繃感消失進入一種放送鬆無力的狀態。是的,是我發動內在的大戲,想盡情的演一場,將自己的壓抑鬧大,希望在這網路世界裡被公審,雖然對豁出去的決定,帶著一絲盼
Thumbnail
連載自己的人生故事2 寫完上篇,有種爽感,無法在家安坐,往大雨中疾走著,我不斷確認自己的心情,我說了最真實的話,覺得難堪嗎?還好嗎?可以繼續下去嗎?緊繃感消失進入一種放送鬆無力的狀態。是的,是我發動內在的大戲,想盡情的演一場,將自己的壓抑鬧大,希望在這網路世界裡被公審,雖然對豁出去的決定,帶著一絲盼
Thumbnail
一起來聊聊童年中對你影響最大的人吧! 對我而言,這個人就是「父母」。
Thumbnail
一起來聊聊童年中對你影響最大的人吧! 對我而言,這個人就是「父母」。
Thumbnail
家人的轉變,讓我覺察到小時候自己的恐懼及不安全感來自於我總是讓她生氣, 長大後才知道她的情緒其實突顯出內心的失衡和無法控制的生活狀態。
Thumbnail
家人的轉變,讓我覺察到小時候自己的恐懼及不安全感來自於我總是讓她生氣, 長大後才知道她的情緒其實突顯出內心的失衡和無法控制的生活狀態。
Thumbnail
「我長大後,絕對不要成為像我爸媽那樣的人!」 童年時期在原生家庭受過傷害的人,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念頭,不想要成為像爸媽一樣的人,不想要複製原生家庭的悲劇。渴望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後,能夠獲得不一樣的改變,讓自己的人生有重新再來一次的機會。 現在想來,更是由衷地佩服母親。
Thumbnail
「我長大後,絕對不要成為像我爸媽那樣的人!」 童年時期在原生家庭受過傷害的人,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念頭,不想要成為像爸媽一樣的人,不想要複製原生家庭的悲劇。渴望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後,能夠獲得不一樣的改變,讓自己的人生有重新再來一次的機會。 現在想來,更是由衷地佩服母親。
Thumbnail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在與別人對話的過程中,會莫名其妙、突如其來講話就變大聲了? 為什麼有時候會會否定別人說我們負面、生氣、難過? 為什麼我們不能好好說話呢? 那,當某些事件來的時候,我們就能辨識自己的情緒,透過Satir的冰山理論開始學習怎麼愛自己,把自己愛回來。
Thumbnail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在與別人對話的過程中,會莫名其妙、突如其來講話就變大聲了? 為什麼有時候會會否定別人說我們負面、生氣、難過? 為什麼我們不能好好說話呢? 那,當某些事件來的時候,我們就能辨識自己的情緒,透過Satir的冰山理論開始學習怎麼愛自己,把自己愛回來。
Thumbnail
在有記憶以來,好像從國中開始吧,我常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裡,說真實的,我不知道原因,如果細想,可能是因為小時候看父親會一直對母親說一些羞辱的話或是對母親頤指氣使,我對於那些情境心裡有很多的憤怒與怨恨,我想保護我的母親免於父親各式各樣的言語責難,但母親總是要我不要頂嘴,但我其實就是想為我母親出
Thumbnail
在有記憶以來,好像從國中開始吧,我常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裡,說真實的,我不知道原因,如果細想,可能是因為小時候看父親會一直對母親說一些羞辱的話或是對母親頤指氣使,我對於那些情境心裡有很多的憤怒與怨恨,我想保護我的母親免於父親各式各樣的言語責難,但母親總是要我不要頂嘴,但我其實就是想為我母親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