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否曾經因成果累積的過程比想像中還久,因此缺乏耐性、越來越不耐煩呢? 研究顯示,現代人的耐性與專注力比起25年前少了四秒,如今已低於金魚的專注力時間(註1)。
本篇分享三個方法,以運動習慣養成為例,降低對過程感到不耐煩的心法,重新聚焦,遠離焦慮。
就算只是每天走路15分鐘,延長為20分鐘,也非常值得鼓勵。
為什麼?
因為這能促使能從內而外的鼓勵自己:我又進步了,我又能堅持的比上禮拜多五分鐘。專注過程的成長與進步,減少因為關注最終成果,所帶來的焦慮感。(以這例子來說,建立運動習慣的最終目的,可能是減重、瘦身、或是雕碩身材等。)
最終成果通常顯現的比想像中還慢,無須使自己陷入不必要的焦慮中。
可惡,怎麼還沒看到結果
我還記得那個連4kg槓片都拿不太起來的自己。
雖然現在還是很弱,但已經可以用6kg,做完五組12下的二頭肌訓練,手也不會因施力過猛,而疲勞顫抖。可當初是連拿4kg、舉完10下都有困難。不僅如此:放下槓片後,發抖的雙手,拿手機打字都有點困難;洗澡時,連洗髮精都壓不下去。
不過有趣的是,人們對於自己已經完成的成就,總是感覺「那哪有什麼」。
因為我們已經跨越了、成長了。如果回頭問那個拿4kg都有困難的我,說有天我可以舉起6kg而且還滿輕鬆的,我應該只會叫你走開、然後繼續兩眼發昏的舉完10下。
回顧起點,花點時間替自己的努力感到驕傲吧!
謝謝,謝謝,我知道我很棒 :)
關注下個步驟就好。
不要管目標是每天輕鬆跑完10km,先解決眼前、呼吸無法順利調節的問題。找出現在遇到的問題的解決辦法,專注克服當下的問題就好。不要急著解決還沒發生的問題,反而把已經出現的問題擺著不處理。
眼前的問題,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一步一步走,別急著用跳的
讓自己更享受過程,減少對最終目標的關注。
研究顯示,2000年人們平均的專注力為12秒,到了2013年下降為8秒,低於金魚的9秒 (註1)。
除了如今因科技進步、資訊過載等問題而導致耐性下降外,最終成果需各方面累積、準備,才能看出效果。多數人堅持不到成果展現的那天,在累積的半路上便決定放棄。
這項驚人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更需練習、對過程保持耐性。
註1:此研究並未公開發布,但經多家媒體報導與轉發(以下列出兩篇)。研究方法與對象請見報導細節。
🩵
✍️覺得今天的文章有幫助嗎? 或是有想看哪種類型的內容,都歡迎讓我知道!
✍️如有需改善的地方,還望不吝嗇分享!我們下次見~
🫠 總羨慕別人維持好身材,自己卻連運動都很難養成習慣嗎?
🫠 褲頭越變越緊,但不知道該從哪裡改變起嗎?
🫠 之前嘗試過減肥,但總得餓肚子、很難堅持嗎?
現在只需一個雞腿便當的價格,透過【 歡喜減重方案🔥】享永久權限:
🥑8篇 運動習慣養成:如何從無到有,建立規律運動生活,並有效持續堅持
🥑4篇 聰明飲食選擇:外食族如何挑選兼具熱量、口感、以及飽足感的品項
🥑1篇 破除錯誤信念:關於堅持、挖掘動力、破除「我做不到」信念的方法
🍉減脂期間,維持原有社交生活的方法
🍉減脂期間,對抗外在環境變化的方法
🍉經實證,有效、不復胖的減脂執行細節
🍉新手各類減脂問題、對策分享
如何確保自己每天都運動:透過回答一個問題|優先次序調整|克服障礙
怎麼喜歡上運動?|不需要喜歡運動也能養成習慣|你需要的是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