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9|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如何從“Note Taker”進化成“Note Maker”:碩博士生的學習心法】

對碩博士在學學生來說,收集大量的知識和想法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但這是否真的代表你理解了這些知識?你是否能將這些想法有效地運用在自己的研究與論文寫作中?根據美國創作者 Nick Milo 在他的「Linking Your Thinking」課程中所提到的觀點,簡單的收集並不等於真正的學習。我們需要的是,從被動的收集者——「Note Taker」,轉變為能夠發展自己想法的「Note Maker」。


▋收集知識不等於真正掌握


作為碩博士生,你一定經常劃重點、摘錄資料,並將這些資料整理成自己的筆記檔案。然而,這樣的收集工作往往只是一種被動的學習方式,未必能幫助你深入理解這些知識。


我過去也是如此,在大學時期常常買很多書、收集一堆文章,看了許多內容卻沒有真正內化。這導致我在寫論文時,每一個字都憋得很辛苦,腦袋好像塞滿了別人的觀點,卻沒有自己的聲音。


▋學習不只是整理別人的觀點


Nick Milo 認為,那些只會不斷收集卻沒有發展自己想法的學生,就是「Note Taker」。這些人雖然看似學習得很多,但實際上只是在整理別人的觀點,而沒有進一步思考、反思。


對碩博士生來說,這樣的學習方式可能讓你在課堂或討論中能夠說出一些看似合理的內容,但當需要撰寫期末報告、研究計畫,甚至是碩博士論文時,你會發現自己無法有效地將這些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論述。


▋寫作是發展知識的關鍵


在進入碩士、博士階段後,我每天都必須進行大量的寫作。這使我慢慢明白,寫作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但它卻是發展自己觀點的最佳方式。透過寫作,我可以將各種零碎的想法系統化,並反思這些想法是否適用於自己的研究領域。


現在,我每天能夠寫3000到5000字,並且不再像以前那樣卡住。這是因為我開始真正發展自己的知識,而不再只是收集他人的觀點。


▋如何成為「Note Maker」?


碩博士生的學習壓力大,時間有限,因此我們必須有效利用學習時間。要從「Note Taker」進化到「Note Maker」,關鍵在於:


1. **停止被動收集**:與其花大量時間在整理筆記,倒不如花更多時間在思考如何將這些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研究中。

2. **以寫作促進思考**:每天養成寫作的習慣,無論是寫論文、寫研究日誌,還是簡單地將自己對某個問題的思考寫下來。這樣你才能真正發展自己的觀點,並從中找到研究的突破口。


3. **定期回顧與反思**:整理的筆記只是起點,定期回顧並重新思考這些資料,能夠幫助你更深入地理解知識,並找出自己的觀點。


作為碩博士生,你不需要再收集更多的知識,而是要學會如何將已有的知識內化,並用自己的聲音去表達。從「Note Taker」轉型為「Note Maker」,將讓你在研究生涯中真正站穩腳步,走得更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