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壺鈴這項運動,必須說在不同場合看過幾次;但由於對其了解不多也不深,內心一直有個想法是「又不知道哪裡搞來的噱頭?」畢竟為了吸引一般人運動,現在課程的花招是越來越多了;但是在閱讀完這本書後對於壺鈴的認識多了一些、甚至可以說對於運動的概念又精簡且進化了一些,只是這本書的部分用詞不曉得是原文還是翻譯的關係,或許會讓人有些不舒服(?)像是娘砲、屁孩等等,可是並沒有針對任何性別或是族群,比較像是針對心態、觀念跟一些做法。 書裡面提到比起啞鈴或是其他器材,透過壺鈴鍛鍊的重量需求跟動作選擇上,是非常精簡的,差不多只要四顆就好、動作甚至只有三個而已,剩下的就像標題說的「要有足夠的耐心」事實上所有讓人瞠目結舌的運動表現,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日復一日的重複性練習,而不是有好幾種訓練模式在交替著,因為身體常見、常使用的動作就是固定幾項而已,為了去徵招不同的肌肉群或是刺激它,而選擇一直換模式意義是不大的。 這本書的核心是「質」沒有任何重點比有品質的輸出來的重要「做的多只是不代表可以更好,只是代表做得比較多而已」不論是針對新手還是世界級運動員,足夠時間甚至大量時間的訓練,往往都會被當作是最基本的課表之一;但是以跑馬拉松來說,到底週跑量要多少?有人會覺得150公里起跳、有人甚至練到250公里等等;但其實品質跟觀念會是影響表現最重要的部分,練習量很大的風險之一就是受傷,可是運動的本質不是為了受傷、練出來的肌肉也不是為了給人欣賞而是可以增加生活品質、提升工作效能。 「訓練的目的是充電,不是消耗」這個觀念是很重要的,對於運動有概念的人通常會有的認知是要讓身體有比較大的耗損,然後透過飲食跟休息去刺激肌肉生長,幾天後再繼續鍛鍊;但是在作者的思維裡每週訓練六天(如果沒事或是受傷的話天天練最好)因為做訓練是為了讓身體在一種備戰狀態、而不是在幾乎榨乾它之後然後等待它變的更強壯後再次使用它,因此可以這樣想「每次運動完是感到精神百倍還是覺得甚麼都不想做了?」目標跟策略會是設定在前者。 「可以講話以後再執行下一組動作」透過心跳監控去做訓練的做法,在許多有氧運動裡是常見的;但是每個人的心肺能力都不一樣、肌(耐)力也不一樣,要如何去訂出一個目標呢?能不能好好說話成了最簡單的判斷標準。或許這樣聽起來很不可控、也很不客觀;但絕對是對於產生運動傷害的風險管理跟有效提升體能最好的思維,除非你/妳不是那種想要追求進步的運動人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跟空間達到最高程度的運動效果?」是現代人或是許多運動員一直在追求的;但其實最好的訓練夥伴就是時間了,只有善用時間跟足夠的耐心才可能不斷的突破自己的運動門檻,剩下的就是吃禁藥跟作弊🤔🤔🤔 「如果沒有大重量日,就不需要輕重量日」說到訓練絕對脫離不了漸進式負荷課表;但難道一定要這樣嗎?其實不盡然,因為在動作精進、在技術上、甚至在器材使用上的調整都可以讓訓練難度及強度變的有所不同;但是如果無法有耐心的做固定重量的課表,那必然就會去嘗試漸進式負荷的訓練內容;然而對於許多人來說就會變成課表不重就不有感,事實上要思考的是任何可以增加運動表現的課表都該採納,而且要適應課表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要達到完全掌握甚至感到輕鬆的狀態,那往往也不是一季或是半年就可以的,既然如此為什麼要把焦點放在不同課表上呢? 壺鈴是不是最好的運動模式或者之一?老實說這肯定有很大的討論空間,就像TRX或是HIIT是不是最有效率跟值得投入的運動項目?都是要看個人的當下體態跟目標設定及需求;但運動絕對是一件好的事情、好的觀念跟做法更是重要,透過閱讀後認識壺鈴帶來的新世界,期望自己也可以從中獲得及成長。 P.S 話說回來先前買了兩顆壺鈴在家裡,還真的是都沒有使用過,該是拿出來試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