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書何其多,哪怕是在同一個領域要讀到同一個作者的機會也不大,更何況還是翻譯書;但這是第二次讀這位作者的書,老實說讀起來的感覺非常有趣跟特別(很好奇是原文寫法還是翻譯者的風格)總之如果要說這位作者的風格是甚麼?我想就是四個字「大道至簡」只是看起來很簡單的道理,要花上十幾篇內容、甚至是一本書來介紹分享,只能說嘴巴上的容易跟實際操作的容易完全是兩碼事。
「起點到終點」如果說這本書有沒有閱讀的價值?光是讀到第一章就非常值得了,作者提到很多人、特別是訓練有素的求助者都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那麼為什麼會停滯不前呢?因為他/她不知道自己的起點在哪?如果說兩點之間最近的距離是直線,那至少要知道起點跟終點啊,作為一個團課教練光是這章就讓人獲益良多,許多學員的運動方式是參加團課;然而目標是「健康還是體適能」有著非常大的差別,如果是前者的話不一定是要運動的,因為抽血數據健康跟運動表現良好的健康、還是心理素質強韌的健康完全不同;可是如果是追求體適能的健康,那麼到運動場域就該好好想想跟練習了。
「你/妳的目標位在哪個象限?」運動的大部分模樣其實就是科學的樣子,意味著就跟前一項內容一樣,如果不知道自己現在的位置,那麼就很難下手;但慶幸的是按照作者的分類,絕大部分的成年人其實都是第三象限、也就是低水平素質,在這個象限的人其實不用想太多,任何訓練基本上都是對自己有用的;至於第一象限指的是學生時代的體育課、第二象限是從事衝撞性運動跟特定職業、第四象限則是最高等級的運動員們,所以如果是一般民眾的話,這本書絕對是適合閱讀的、屬於第三象限的話追求的就是「更好」因為如果可以是最好的話就會被歸類第四象限了,而這個可能性幾乎是沒有。
「你/妳的年齡有多大?」這是作者提出的建議問題裡我最喜歡的一個,一個人的年齡很重要嗎?這是當然的,就算都是在第三象限還是有意義的,因為如果不能面對自己的年齡(起點)那麼就很容易找錯目標,在心態上的調整也會被影響,以跑步來說在20歲的時候就可以突破3小時、甚至是跑進2小時30分,那麼到了五十歲甚至六十歲時,還有辦法透過許多各式各樣的訓練跟飲食調整去達到嗎?不是說要服老或是贏過同齡的其他人就夠;但運動不是只有勝負而已,可以做到自己意料之外的往往更叫人感到開心跟興奮。
每本運動相關書籍如果沒有課表彷佛會對不起讀者,所以在這本書裡除了有很多作者多年來實踐後整理的觀念,還有非常多的課表;但事實上這些課表如果不是非常有心的人、時時刻刻充滿雄心壯志,參考意義跟價值也不大。閱讀這本書時剛好有機會去代課,遇到了學員提到自己的課程強度比起其他老師是略低了點,上完之後沒有太大的感受,在團體課程裡難免會有這種回饋;但誰又能保證其他學員也是相同想法但沒有說出口呢?這時候能做的就是上強度了,而且跟學員們一起操作,只見在課程的後半段開始出現有人跟不上了、做兩三趟要休息一趟、或是姿勢開始變形了等等,說真的也不曉得這樣的運動強度跟效果可以有多少?但回到同為第三象限「感受度高」才是最重要的。
「改善弱項,挑戰強項」看到這幾個字的時候或許可以問問自己,是否具備這樣的心態呢?如果有的話那太棒了,因為可以這樣想就代表還有著無限的可能;但畢竟對於一般人來說,弱項可謂是不喜歡或是不擅長,要去改善的話勢必要讓自己感覺不舒服,這不是人人都願意承受的;另外挑戰強項的話其實指的是回歸基礎、矯正動作等等,不過一般人也通常是覺得沒有必要,腦裡想的只有怎樣可以更有力、更快速、更厲害等等;但其實要做出一個動作並且不斷的超越自己那是需要持續學習跟調整,然後做出動作的瞬間是全身最協調的時候,這個是不會消失的挑戰。
「過去糾纏在身上的惡魔,會影響自己的樣貌」持續累人的訓練不一定會讓人有所成長;但是做出錯誤的選擇就會讓自己變成不想要的模樣,所以動起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接下來要怎麼作,如果對自己有期望的話,那麼記得一定要找教練,並且教練不在身邊時也能做到自己該做的,想要的結果跟成功就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