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e good things”--一個簡單的正向心理學練習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前圖紙2024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Three good things”--一個簡單的正向心理學練習〉2024-03-27

 

  前陣子在Podcast中聽聞”Three good things”這個正向心理學技巧,和我們小時候聽說的「吾日三省吾身」有點類似。但和曾參不同的是,Martin Seligman以及其追隨著希望我們去回想的,是那些令自己感到感謝或產生幸福感的事情。

 

  這個練習希望達到的目的,也不僅僅是為了讓我們記住那些稍縱即逝的日常(當然,這也是重要的)。而是,透過這樣的練習,我們能夠更好地建立一種辨識出值得感謝的事情的觀看視角與體驗能力。

 

  從現象學的角度來說,當我們談論觀看視角與體驗能力時,我們所談的不只是某種「世界上並不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的眼睛」。而是,這種新的能力與觀看方式本身就是具有創造性的。我們不僅僅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發現」值得感謝的事情,我們實際上是創造了可被感謝之事,讓我們進入一個更美好良善的世界與處境之中。

 

 

  雖然聽上去有點玄,但這裡要談的並不是某種「真的很玄」的吸引力法則或老高意義下的「意識決定論」。而是,我們對眼前世界的辨識,隨時都帶著自己整體論式的理解。當我們經常在思考自己感謝什麼事情時,我們就更容易將一件事情體驗為值得被感謝。

 

  這樣的意識、情緒和感受又會影響、改變我們的行為,來去在與他人的互動中表現出善意,進一步給予對方正向回饋。從而讓良好的互動關係更有可能發生、原來的良好互動更加提升,從意識與認知出發,將這種改變以人為單位,擴展至更大的範圍。

 

 

  道理是這樣說的沒錯,但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僅僅是知道,而沒有實際去練習這麼做。不久前,在一個Podcast中再一次聽見這個想法,那天剛好是自己的生日,「不如就試試吧」,於是開始。嘗試的時間還不算久,但我注意到一件有趣的事:我每天列出的三件事情中,至少都有一件不是第一次發生。

 

  譬如說,其中一天天氣特別悶,我打開冷氣的當下,意識到台灣的普遍經濟狀況比許多國家好太多,以至於我們可以對糟糕的溫度與濕度做出立即的回應。這完全不是當天才發生的事,但在那一刻之前,卻沒想過要對這種處境感到感激。

 

  另一天,買晚餐的路上,我在一個比較具娛樂性質的Podcast節目中,聽到了一段特別好笑的話,直接在街上噗哧笑出來。當下浮現出對節目主持人的感謝,這類有趣的節目幫助我調整看到太多社會負面消息的難受與無力,但我過去就只是理所當然地聽,沒有像體驗特別好的藝文作品時那樣,想過「有這樣的節目真是太好了」這類的事情。

 

 

  對於那種特別正能量或「心靈雞湯」式的內容我時常有些非理性的小抗拒,覺得社會上還有很多尚未解決的系統性問題,顯然不是「變得正向」或「換個角度想」就能改變的(這大概也是我拖了好久才決定實際來練習的部分理由)。

 

  不過,最近也越來越覺得,恰恰是因為那些社會上仍存在著的問題不是一夕之間可以解決的,我們更需要去練習那些讓自己身心狀況保持健康的技巧、甚至需要去練習讓自己從那些並不典型具有建設性的休閒活動中提煉出能讓自己快速充電的「小確幸」。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行為能讓社會上其他人有機會過得更好,在這麼做的過程中,你也應該要記得,自己也是社會的一份子。如果你希望努力的人都能得到他應得的快樂,你也必須首先讓自己快樂。而這是我想在這類練習中進一步學習的。




到粉絲專頁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PreBluePaper/posts/pfbid0fhvcouqZhX4uWmxxoT69GNgrj5qK1yFj5CwaessAaJWbibBtHcWjcncnpuvJdmf2l

avatar-img
89會員
783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週末最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帶點兒出門去吃早餐。 雖然這是一個平時也可以做的事情,但不知道為什麼,如果是在週末去的話,總是覺得特別有儀式感。 因此,週末出門去吃早餐,變成了一個我們生活裡的小小儀式。 在小王子那本書裡面,狐狸這樣對小王子說:「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
吃蛋糕代表親情,代表團聚,代表家人緊密的關係
飲食是一種生活習慣,每日三餐在外即使方便,但對我而言,卻好像少了一味!想來想去,才發現原來「自煮生活」是我對於認真度日的憧憬和樂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週末最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帶點兒出門去吃早餐。 雖然這是一個平時也可以做的事情,但不知道為什麼,如果是在週末去的話,總是覺得特別有儀式感。 因此,週末出門去吃早餐,變成了一個我們生活裡的小小儀式。 在小王子那本書裡面,狐狸這樣對小王子說:「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
吃蛋糕代表親情,代表團聚,代表家人緊密的關係
飲食是一種生活習慣,每日三餐在外即使方便,但對我而言,卻好像少了一味!想來想去,才發現原來「自煮生活」是我對於認真度日的憧憬和樂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正念與感恩的心態能夠幫助我們減少負面思維,提高心理健康。通過注意自我對話、接觸正能量資訊、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以及尋求專業幫助,我們可以有效改善心情和思維模式。文章提供了具體方法和建議,幫助讀者主動採取行動,逐步實現積極的心理轉變。
    我是一個喜歡嘗試的人,偶然機會下,讀到一本書,書中建議早上跟睡前寫下感恩的三件事情,但我自己簡化成選擇其一即可(-//-)。每一天早上或是睡前我都會寫下當天或者前一天讓我感到感恩的事情。     一開始覺得沒有什麼意義、甚至時常中斷、又或是想不出來,硬是將一件事情拆開三部分來寫。    
Thumbnail
想追求幾秒鐘的幸福嗎? 就去大笑三聲吧! 想追求幾分鐘的幸福嗎⋯⋯⋯⋯
Thumbnail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談論情緒的書,並且從各種面向討論情緒,而這本書《壞情緒,變好事的5堂正向心理課》主要強調情緒調節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去「意識或覺察到情緒,並且探索這樣的情緒」,也強調要與自己和解。這本書比較多的是透過「探索」、「反思」,因為在閱讀過程中要去不斷思考裡面的問題,才可能比較會有收穫。
Thumbnail
每天做三件身心愉快的事以及一件自我掌控的事。
Thumbnail
六年來,練習「自我覺察」後,我逐漸明白了—— 成功顯化 的關鍵,是「情緒」。 這篇絕對是滿滿的乾貨,我整理了3個初學者也可以開始練習自我覺察的方法,很感謝自己花了六年的時間,不斷持續進行自我覺察,這讓我更加了解到吸引力法則的運作原理,以及該如何去實踐到我的日常生活中。
Thumbnail
讓自己時刻保留愉快的心境,有助於顯化希望的結果。多接觸大自然能讓人充滿更多的正能量,有助於吸引正確的人、事、物,來到面前。不是盲目的讓自己維持正能量,而是為了心更開闊和快樂。 生活已經充滿了太多的不愉快,在閒瑕時間給予自己更多正向的循環。 情緒很多時候是反應我們的內心及潛意識裡的想法,總會因為生
我暫時還沒發現我該怎麼改進我的心態,你們有什麼想法來幫忙媽。
Thumbnail
今天,將專注在遊戲、運動和正念這三個關鍵字,提出瞭如何處理注意力的概念,以及對遊戲、運動和整理的不同看法和感受。在生活中尋找自然體驗的重要性,以及應對社群媒體使用的挑戰。
Thumbnail
用寫的冥想法,透過每天15分鐘情感筆記,用寫來整理身心,效果跟坐禪相同。 內文中特別有感一篇: 目標: 找出三件事,目前最影響我情緒的事情? 現階段,什麼對我特別重要? 三年後我想要過的生活? 其中1. 每個人生活中會遇到情緒高與低,當情緒順暢舒服時候,對於我們身心屬於充電,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正念與感恩的心態能夠幫助我們減少負面思維,提高心理健康。通過注意自我對話、接觸正能量資訊、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以及尋求專業幫助,我們可以有效改善心情和思維模式。文章提供了具體方法和建議,幫助讀者主動採取行動,逐步實現積極的心理轉變。
    我是一個喜歡嘗試的人,偶然機會下,讀到一本書,書中建議早上跟睡前寫下感恩的三件事情,但我自己簡化成選擇其一即可(-//-)。每一天早上或是睡前我都會寫下當天或者前一天讓我感到感恩的事情。     一開始覺得沒有什麼意義、甚至時常中斷、又或是想不出來,硬是將一件事情拆開三部分來寫。    
Thumbnail
想追求幾秒鐘的幸福嗎? 就去大笑三聲吧! 想追求幾分鐘的幸福嗎⋯⋯⋯⋯
Thumbnail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談論情緒的書,並且從各種面向討論情緒,而這本書《壞情緒,變好事的5堂正向心理課》主要強調情緒調節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去「意識或覺察到情緒,並且探索這樣的情緒」,也強調要與自己和解。這本書比較多的是透過「探索」、「反思」,因為在閱讀過程中要去不斷思考裡面的問題,才可能比較會有收穫。
Thumbnail
每天做三件身心愉快的事以及一件自我掌控的事。
Thumbnail
六年來,練習「自我覺察」後,我逐漸明白了—— 成功顯化 的關鍵,是「情緒」。 這篇絕對是滿滿的乾貨,我整理了3個初學者也可以開始練習自我覺察的方法,很感謝自己花了六年的時間,不斷持續進行自我覺察,這讓我更加了解到吸引力法則的運作原理,以及該如何去實踐到我的日常生活中。
Thumbnail
讓自己時刻保留愉快的心境,有助於顯化希望的結果。多接觸大自然能讓人充滿更多的正能量,有助於吸引正確的人、事、物,來到面前。不是盲目的讓自己維持正能量,而是為了心更開闊和快樂。 生活已經充滿了太多的不愉快,在閒瑕時間給予自己更多正向的循環。 情緒很多時候是反應我們的內心及潛意識裡的想法,總會因為生
我暫時還沒發現我該怎麼改進我的心態,你們有什麼想法來幫忙媽。
Thumbnail
今天,將專注在遊戲、運動和正念這三個關鍵字,提出瞭如何處理注意力的概念,以及對遊戲、運動和整理的不同看法和感受。在生活中尋找自然體驗的重要性,以及應對社群媒體使用的挑戰。
Thumbnail
用寫的冥想法,透過每天15分鐘情感筆記,用寫來整理身心,效果跟坐禪相同。 內文中特別有感一篇: 目標: 找出三件事,目前最影響我情緒的事情? 現階段,什麼對我特別重要? 三年後我想要過的生活? 其中1. 每個人生活中會遇到情緒高與低,當情緒順暢舒服時候,對於我們身心屬於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