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們決定這個學期不參加課後輔導班。」
「媽媽您確定? 這個學習扶助資源是輔導老師替他爭取的,它是小班而且免費,應該會對他能跟上課業進度有幫助,尤其他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好好練寫字。」
“跟上進度”與 "練寫字",一直是在班上排名落後的Jensen唸小學以來的夢魘,也是做為家長我的夢魘。對於他,陷入了被同學嘲笑的困境,之於我,難過的是即使花了不知多久時間陪伴,使出了全力和資源,對他的幫助看起來仍然很有限。
一年級時,我以為他的跟不上只是需要時間,但是到二上的期中考前,他爆發了長達一個月不願意寫考卷交白卷的行為,我無法理解這個狀況,明明他平常只是寫字很難看、很慢、一直寫錯、大小無法在格子內所以一直被我擦掉要求重寫而已啊! 為什麼會突然什麼都不寫? 而這樣的行為,即使處罰、每天罵他到哭也沒用,就連他平日會寫的字他也不肯寫。
經過數度與導師溝通,由學校輔導老師介入觀察判定,Jensen或許在寫字輸出上真的有困難,導致他不願意考試,因此,學校才進一步給予資源協助並且建議我再一次帶他去看醫生。
能夠得到學校的特教資源,一直是我從他入學以來和學校溝通的方向,所以導師不太能理解為什麼升了三年級課業更重了,我卻要讓他放棄這好不容易得來的課後輔導時間?
「多一點學習時間和教導,對他總是好的吧? 」老師這樣講,但仍是尊重我的決定。
時間給的多,不代表學的多
多一點時間練習對他總是好的吧? 老實說,我也是常常這樣質疑自己。
但是回想起Jensen 一年級時,我讓他在家附近的安親班,心裡想著等我下班接他回家,功課應該已經寫完了,這樣我們母子晚上就輕鬆了吧!
事實不然,剛上小學的他無法自行完成作業,而在回家前要寫完功課對家長交代的壓力下,安親班老師選擇了直接給他答案讓他抄,並且握著他寫不出字的手幫忙寫,結果就是,帶回來一篇篇假裝完成交差的作業,即使完成了,也對他的認知和能力沒有助益。
被我發現後,我再也沒有讓他回去安親班,因為最終我理解了安親班的本質只是托育,他們無力應付這樣需要個別差異化對待的孩子,這也不是他們的責任。
所以再問我一遍,是否要讓他留在現在的小學課後班? 答案仍是否定的。
這並不代表學校老師沒有專業,但是如果要把學習低弱的孩子混齡再做課後的集中管理,而在他們當中的狀況有可能是專注力缺失、或是資訊輸入輸出障礙、以及認知等不同的特質,現實上老師並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有足夠的能力去針對孩子的異質性做處理,更何況在上了八小時課後,大部分的孩子已經注意力耗盡,要如何能夠靜下來好好寫作業呢?
一般人也應該無法想像,要讓有書寫障礙的孩子順利地從腦中提取文字和輸出是有多麼的不容易,它不是單純的每天勤練幾小時就能改善的。
老師的立意良善,但是時間給的多,對學障兒來說,真的不代表能吸收的多。
要提升學習,先培養體能和興趣
讓孩子能夠學習,最起碼的他要先有足夠的學習力,這是我深刻的體會。
Jensen 不是不能寫,只是寫很慢,而且有筆順不對、空間配置與左右錯亂的問題,根據視知覺評測,這和他的腦部輸入和輸出有關,而他的肢體動作不協調也直接影響到寫字能力,另外跟不上的挫折感也影響到他的情緒。
於是我決定在讓他這段時間徹底的離開筆,重新回到“身”和“心”。
讓他的身體有足夠的能力執行學習就是“身”,因此要培養體能。
原本一周只有2小時的運動時間,改成體操、游泳、球類每天交替活動增加到一周至少5小時,讓肢體有大動作的訓練、全面性肌肉的發展,還有步驟性的動態活動如球類來增進他大腦的運作整合,並且改善身體的雙側協調能力,這也是治療師的建議。
在運動的當下,大腦時而判斷,時而做動作,時而做出預測,進行著各式各樣的運作,所以也刺激著腦神經連結,因此也會提升他的學習力。
那不運動的時候呢? 我其實很想說,回到30年前住的鄉下和附近的孩子在田間、在巷口一起玩跳繩或是烤地瓜吧! 但現實是住在水泥叢林裡的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讓他的心志找到邊玩邊學的樂趣就是“心”,因此要培養興趣。
下課後先休息,給大腦一點發散的時間和空間,從“心”發展。孩子才八、九歲時對新事物仍是充滿好奇心的時期,讓他離開課業有機會多多探索自己不同的興趣。
找到孩子的興趣和強項,然後把注意力和時間放上面,鼓勵他對自己興趣學習的覺察,等到身體和大腦都有更進一步的發展的那天,相信他會突破並有自發性的成長。
雖然我不知道那一天會是什麼時候,但是只要開始就有機會。
放學後,你們家讓孩子做什麼呢? 別急著讓他馬上坐回書桌,給孩子一點喘息的時間,偶而放空一下腦袋,不要太用力,或許在學校學習的成效會因此更高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