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育連結生活 培養解決問題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原報導於:2018-02-12
編採:黃家茹 責任編輯:陳祖傑
近來教育改革的風氣吹進了臺灣的體制內教育中,其中科學教育更是著重的領域,新的科學教育目標希望學生不單只是學習科學相關知識,更希望學生能透過科學的邏輯與方法去發現問題及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樣的目標下,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推廣「發現科學亮點課程行動方案」,該計畫由三興國小領軍,設計能夠連結生活情境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可以透過觀察和實作培養更多能力。

不懂火山活動?沒關係,跟巧克力的原理一樣!

在三興國小的展覽攤位上,老師正帶領著學童製作他們最喜歡的巧克力,學生們眼睛發亮地盯著融化又凝固的巧克力,但是活動不僅是將巧克力重新塑形那麼簡單,在過程中也讓孩子認知到在不同溫度中巧克力的狀態,並延伸到火山活動的原理,讓孩子們不僅帶走好吃的巧克力、也帶走實用的知識。在如此貼近生活的題材中能夠讓學童發現到科學原理是科學亮點課程設計的主要方式,藉由這樣的方式不只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還能讓學生發展延伸知識的能力。三興國小課程設計團隊不止著墨在科學探究,他們也希望在培育科學素養的過程中能夠融入人文內涵,「因為學生要關心的是我們的生活與環境。」三興國小教師表示。
這樣子的課程規劃是以學生為本位,老師作為一個引導的角色,藉由情境化及生活化的課程方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和思考如何解決。但是課程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創新的課程設計是一種很大的負擔!」三興國小教師表示,家長們會擔心課都上不完了還要花時間去慢慢探索和引導,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既有的課程中融入新的方式,而不是只有傳統單純的「上課」,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們必須絞盡腦汁、不斷地創新教學方式。
在雜學校展場中,三興國小帶來許多科學亮點課程的教案展示,例如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竹筷子吸紅墨水延伸出植物維管束的原理等生活化課程方式和內容,進一步引導學生的科學及生活素養。(攝影/黃家茹)

漸進式影響 帶動改變

「發現科學亮點課程行動方案」還有結合新生國小、芝山國小、國語實小、忠義國小等臺北市其他學校的教師一同做課程共備和開發,希望能藉由一點一滴的改變讓一些比較傳統的老師意識到其他老師已經在伺機而動並加入改變的行列,甚至期待能提供舊經驗一同激發出好想法。三興國小老師:「如果一下子就要求要改革,那也只是呼口號而已,所以藉由慢慢地扎根和影響會是最有效果的!」
三興國小老師表示,即使還在開創的階段,在雜學校的展覽中也是一個能呈現教育創新與成果的機會,在這個場合中他們面對了很多不同的客群,除了能展現成果之外,也是一種對他們激勵的機會,從中可以發現到家長的反應,「改變是累積而成的。」把正在做的努力讓更多人看見,共同思考教育更多的可能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5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雜學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又稱VR)藉由頭戴式的裝置能讓視線有360度無死角的實境畫面,再搭配其他感官裝置,讓使用者進入一個擬真的世界,身歷其境。2016年被稱為VR元年,學界和許多商業公司開始投入VR研究並開發應用領域。仁愛國中更開始引進研發VR並運用在教學上。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我們需要加入更多社會的善意。」Ryan與我聊了一個下午,面對教育議題,他將理想與現實邏輯化,與我討論現況、解方以及他對未來熾熱的狂想。 作為接棒啟蒙計畫的共同創辦人, Ryan還有正職的工作得要忙錄,但他選擇在每天緊繃的時間內,騰出心力為台灣教育多做一點事,就像是雜學校團隊,
臺灣尤努斯基金會於2015年成立,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授權在台成立,旨在協助在地貧窮線以下的人民,以及偏鄉居民、原住民、殘疾人士、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學童、外籍配偶家庭等新住民群眾團結起來,推廣並發展社會型企業,並提供弱勢對象更多工作模式及機會,進而脫離貧窮,不再是社會被忽視的一群。
人類的大腦分成左腦與右腦,左腦主管文字與理解;右腦則主管圖像與想像力。右腦較於左腦具有大量的記憶功能,但是大多數人普遍習慣使用左腦,因此忽略了右腦可以為我們帶來更有效率資訊處理的可能。而cupos享畫提倡,「開發右腦」可以運用「視覺圖像紀錄」的方式訓練我們的記憶方式。
數位學習對多數人來說意即從「現場教室聽課」變成「隨時隨地看著電腦螢幕聽課」。然而所謂的數位學習不光只有不受時間地點限制之優勢,臺灣大學數位學習中心希望數位學習不只是實體課程的搬運工,更希望能發揮媒體載具的優點,改變學生在教室裡死板的聽課、抄筆記的習慣。
每年學測放榜時,新聞媒體充斥著類似標題與內容,報導著有多少人考滿級分、比拼學校升學率排名,然而在升學主義外的技職學生,即使作為國家代表選手前進國際技職賽事屢創佳績,但仍是難求報導篇幅、不被國人所識。《職人》雜誌,正是為了技職體系而創立的發聲出口。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又稱VR)藉由頭戴式的裝置能讓視線有360度無死角的實境畫面,再搭配其他感官裝置,讓使用者進入一個擬真的世界,身歷其境。2016年被稱為VR元年,學界和許多商業公司開始投入VR研究並開發應用領域。仁愛國中更開始引進研發VR並運用在教學上。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我們需要加入更多社會的善意。」Ryan與我聊了一個下午,面對教育議題,他將理想與現實邏輯化,與我討論現況、解方以及他對未來熾熱的狂想。 作為接棒啟蒙計畫的共同創辦人, Ryan還有正職的工作得要忙錄,但他選擇在每天緊繃的時間內,騰出心力為台灣教育多做一點事,就像是雜學校團隊,
臺灣尤努斯基金會於2015年成立,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授權在台成立,旨在協助在地貧窮線以下的人民,以及偏鄉居民、原住民、殘疾人士、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學童、外籍配偶家庭等新住民群眾團結起來,推廣並發展社會型企業,並提供弱勢對象更多工作模式及機會,進而脫離貧窮,不再是社會被忽視的一群。
人類的大腦分成左腦與右腦,左腦主管文字與理解;右腦則主管圖像與想像力。右腦較於左腦具有大量的記憶功能,但是大多數人普遍習慣使用左腦,因此忽略了右腦可以為我們帶來更有效率資訊處理的可能。而cupos享畫提倡,「開發右腦」可以運用「視覺圖像紀錄」的方式訓練我們的記憶方式。
數位學習對多數人來說意即從「現場教室聽課」變成「隨時隨地看著電腦螢幕聽課」。然而所謂的數位學習不光只有不受時間地點限制之優勢,臺灣大學數位學習中心希望數位學習不只是實體課程的搬運工,更希望能發揮媒體載具的優點,改變學生在教室裡死板的聽課、抄筆記的習慣。
每年學測放榜時,新聞媒體充斥著類似標題與內容,報導著有多少人考滿級分、比拼學校升學率排名,然而在升學主義外的技職學生,即使作為國家代表選手前進國際技職賽事屢創佳績,但仍是難求報導篇幅、不被國人所識。《職人》雜誌,正是為了技職體系而創立的發聲出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去年曾在潮厝小學部進行的打鐵課也輪到新一屆的小三生(曙光班)體驗,我決定把活動的體驗升級並改良,綜合了這段時間來的教學經驗與在華德福教育系統中的學習與思考,創造不一樣而更深刻的體驗,其中還多包含了我想讓他們明白的小祕密,至於是什麼呢?讓我們進文章裡一窺究竟吧!
Thumbnail
前些日子(孩子約三歲半),觀察到孩子的精細肌肉、思考邏輯和語言表達有了明顯的進步,似乎到了下一個成長階段。因此思考著陪伴她的日常中能多做些什麼? 幼兒教育上重要的三件事 把過往幾個學習過的教育派別複習一下掃過一次,它們在幼兒教育上有三個共通點:著重烹飪、藝術、自然或園藝。中式料理已經成為我們的日
Thumbnail
學校教學團隊努力培訓年輕優秀教師,連續兩年獲得新北市科展特優,準備進軍國賽。透過深耕科學專業,克服挑戰,學習挫折與探究,以及永續校園課程內涵,學校不僅提升了教學水平,也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Thumbnail
本文討論體制外教育的方法和目標,以及博物館和公民科學體驗的重要性。透過提高學生對新知的渴望,期望他們能主動探索新事物並發展出具邏輯性與批判性的科學性思考。除了博物館外,也介紹了公民科學活動和科學節等活動方式。
Thumbnail
在幼兒教育中,將大自然的元素融入教學,不僅豐富了課程,也培養了孩子的創意思維和動手能力。教材的創作也變得更有趣,例如使用植物製作書籤、手環等,這些都是孩子們獨特的想法和作品。幼教工作者應該持之以恆,將自然與學習融合,為孩子帶來更多驚喜與啟發。
參加課程的動機 我從未認真想過有沒有 SOP 可以拆解問題、分析問題,建立一套框架,有助於達到想要的目標。課堂前的自我準備、課堂中與人互動我相信是這堂課亮點之一,這將顛覆傳統大學課堂被動吸收與發想的印象。(結果好像遠遠不只 SOP,而是大腦都重整了!) 課程組成 首先,學生與引導師(facil
Thumbnail
開學後逐步更新,孩子也喜歡著他們的教室,而老師也因方案的需求新增提供或替換教具,這是一種不斷更新的環境互動。 每種教學法都有其核心精神與特色,但老師怎麼和孩子說話、怎麼安排環境和進行課程,才是真正的關鍵。 蒲公英家採取方案教學。它的特色是依孩子的興趣,對某一主題作深入的探究,主題的產生可
Thumbnail
透過五力在課堂上的應用,老師需具備備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與內在學習動機的能力。在設計引起學習動機的好環節時,需要預評孩子可能的行為與想法。對於孩子的情緒與行為需要有耐心與理解。理想中的好老師,除了需要能傳授專業的知識和技巧,同時能成為導師,為學生們指引方向
Thumbnail
我們利用了烹飪時會用到的辛香料,來讓孩子觸摸、嗅覺、味蕾得到刺激,促進他們的感官發展。使用「一⋯⋯⋯就⋯⋯⋯」這種句型,讓孩子在課堂中能夠連貫前後的表達。
Thumbnail
以輔自然,取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以輔助萬物的自然本質,而不敢妄加作為。」 要能輔助萬物,要能做到不妄加作為,必先了解其自然本質,這恰是科學領域擅長之事。 由觀察「現象」起始,由「解釋」琢磨而成自然法則,依法則的運作「預測」各種現象,並進一步發展至今。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去年曾在潮厝小學部進行的打鐵課也輪到新一屆的小三生(曙光班)體驗,我決定把活動的體驗升級並改良,綜合了這段時間來的教學經驗與在華德福教育系統中的學習與思考,創造不一樣而更深刻的體驗,其中還多包含了我想讓他們明白的小祕密,至於是什麼呢?讓我們進文章裡一窺究竟吧!
Thumbnail
前些日子(孩子約三歲半),觀察到孩子的精細肌肉、思考邏輯和語言表達有了明顯的進步,似乎到了下一個成長階段。因此思考著陪伴她的日常中能多做些什麼? 幼兒教育上重要的三件事 把過往幾個學習過的教育派別複習一下掃過一次,它們在幼兒教育上有三個共通點:著重烹飪、藝術、自然或園藝。中式料理已經成為我們的日
Thumbnail
學校教學團隊努力培訓年輕優秀教師,連續兩年獲得新北市科展特優,準備進軍國賽。透過深耕科學專業,克服挑戰,學習挫折與探究,以及永續校園課程內涵,學校不僅提升了教學水平,也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Thumbnail
本文討論體制外教育的方法和目標,以及博物館和公民科學體驗的重要性。透過提高學生對新知的渴望,期望他們能主動探索新事物並發展出具邏輯性與批判性的科學性思考。除了博物館外,也介紹了公民科學活動和科學節等活動方式。
Thumbnail
在幼兒教育中,將大自然的元素融入教學,不僅豐富了課程,也培養了孩子的創意思維和動手能力。教材的創作也變得更有趣,例如使用植物製作書籤、手環等,這些都是孩子們獨特的想法和作品。幼教工作者應該持之以恆,將自然與學習融合,為孩子帶來更多驚喜與啟發。
參加課程的動機 我從未認真想過有沒有 SOP 可以拆解問題、分析問題,建立一套框架,有助於達到想要的目標。課堂前的自我準備、課堂中與人互動我相信是這堂課亮點之一,這將顛覆傳統大學課堂被動吸收與發想的印象。(結果好像遠遠不只 SOP,而是大腦都重整了!) 課程組成 首先,學生與引導師(facil
Thumbnail
開學後逐步更新,孩子也喜歡著他們的教室,而老師也因方案的需求新增提供或替換教具,這是一種不斷更新的環境互動。 每種教學法都有其核心精神與特色,但老師怎麼和孩子說話、怎麼安排環境和進行課程,才是真正的關鍵。 蒲公英家採取方案教學。它的特色是依孩子的興趣,對某一主題作深入的探究,主題的產生可
Thumbnail
透過五力在課堂上的應用,老師需具備備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與內在學習動機的能力。在設計引起學習動機的好環節時,需要預評孩子可能的行為與想法。對於孩子的情緒與行為需要有耐心與理解。理想中的好老師,除了需要能傳授專業的知識和技巧,同時能成為導師,為學生們指引方向
Thumbnail
我們利用了烹飪時會用到的辛香料,來讓孩子觸摸、嗅覺、味蕾得到刺激,促進他們的感官發展。使用「一⋯⋯⋯就⋯⋯⋯」這種句型,讓孩子在課堂中能夠連貫前後的表達。
Thumbnail
以輔自然,取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以輔助萬物的自然本質,而不敢妄加作為。」 要能輔助萬物,要能做到不妄加作為,必先了解其自然本質,這恰是科學領域擅長之事。 由觀察「現象」起始,由「解釋」琢磨而成自然法則,依法則的運作「預測」各種現象,並進一步發展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