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當另一半不願意表達想法、拒絕溝通的時候(陪伴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情簡要

分享來自讀者的訊息:身為陪伴者,已經不斷嘗試與調整溝通方法,另一半依然不願意表達想法、拒絕溝通,因此難以討論出關係中的共識,溝通也讓雙方的壓力都很大⋯⋯

完整內容請點這裡

前一篇〈覺察篇〉以上述前提為延伸,分享同為陪伴者的我,通常會如何思考這個情況?我將焦點放在我自己,而非伴侶。本篇〈陪伴篇〉則是想聊聊,當另一半不願意表達想法、拒絕溝通的時候,我們可以如何陪伴?這次會將焦點放在伴侶與我們的關係上。


另一半不願意表達想法、拒絕溝通的時候(陪伴篇)


不願意表達想法的原因

讓一個人說不出話的要素很多,這裡舉 5 個伴侶不願意表達想法的常見原因:


① 不知道正確答案

用另一種方式來說,她不知道我想聽什麼答案。伴侶認為必須回答「正確答案」,否則會產生可怕的結果,例如:被丟下、惹我生氣、越說越糟、關係因此有裂痕、擔心自己表現不夠好⋯⋯等。一答定生死的感覺,讓伴侶害怕說錯話而無法順暢表達。

一開始我並不明白「正確答案」是什麼意思,有需要考慮正不正確的地方嗎?加上我在等待她的答案,而她遲遲回答不出來,卻是因為她不知道我的答案?(這對直線思考的我太難以理解了XD)後來才明白她的擔憂。


② 怕說出難聽話

即便對話的當下看似風平浪靜,伴侶內心可能早已海浪滔滔。她不想拿尖銳的情緒刺傷我,在前幾段關係中她學習到:「另一半不是拿來這樣(惡意與怒氣)對待的。」為了避免口不擇言,沈默是她的心意。


③ 腦袋空白/混亂

每個人的生命經驗不同,思考的焦點、處理一段資訊的重點都不一樣。對我而言信手捻來反覆思索無數次的事,之於伴侶可能從未想過(或說沒想清楚過)。既然沒想過、沒梳理過,不知道要回什麼很正常,邊想邊表達、斷斷續續的,有口難以言也很正常。


④ 沒有表達空間

提出的想法不被接納、不被當回事、被打斷、被嘲笑,或是還在思考就被擅自做決定,抑或原本在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方卻用強烈的反應打斷輸出,讓人沒有表達自我的空間,因而產生「好,我閉嘴,都給你說」的無力感。

這也包含不想接受他人提出的建議/方法/說法,但一時又想不到更好的版本反駁(或說服)對方的時候,只能選擇沈默作為抵抗。經常發生在親子或權力不對等的關係裡。


⑤ 情緒影響生理

我們可能都曾體驗過,情緒太滿而氣到說不出話、難過到說不出話、傻眼到說不出話的時候。此時會感覺體內升起一股很強大的壓力,堵住了聲音的出口,讓人光是發一個音都感到吃力,這種生理不舒服的狀態也難以讓人好好溝通、表達想法。




我的陪伴方法

理解另一半可能不願意表達想法的原因後,我通常用以下 6 種方式陪伴:


① 確認對方的狀態

誠如不願意表達想法的原因百百種,我會先釐清伴侶此時不說話代表什麼意思?可能是我的問題聽起不像個問題?她現在沒心思想這些?需要來點靈感?

我會主動詢問:

  • 你剛剛有聽到我的問題嗎?
  • 想要晚點再聊這個話題嗎?
  • 是不是我的表達不夠具體?
  • 你在思考嗎?需要給你一點時間嗎?

提問的語氣請盡量務必帶著善意。信我,對方有時候真的只是沒意會過來這是個需要回答的「問題」。


② 鼓勵伴侶說出口

剛開始相處的時候,伴侶很難將腦中一團亂的想法順暢地表達出來,時常為語塞感到氣餒又生氣,索性丟下一句:「我不知道啦!」

我會鼓勵她繼續說下去:

  • 你知道呀~你已經在表達了,說得很好耶!
  • 慢慢說沒關係,其實你剛剛描述的很清楚~
  • 我覺得你說的事很好聽,我還想聽。


③ 嘗試一起找答案

在伴侶描述不出抽象的感受時,我會嘗試說出幾個可能的關鍵字,提供伴侶一點靈感;邊聊天邊好奇地提問,時常能梳開混雜的思緒、為沒看清過的感受具形。

如果一時很難尋找適合的詞彙或提問,其實只要保持開放、不預設這場對話應該要有什麼結果,通常就能以第三方視角與另一半輕鬆對話。


坦承自己的想法

如果伴侶的答案之於我自己真的很重要,我會表達因為珍惜她,所以不想強迫她聊不喜歡的事,但也因為想繼續走下去,所以她一時半刻不知道怎麼回覆的答案,對我來說重要在哪。

當另一半知道回答重要在哪,會比較有回覆的「方向」,通常也會很樂意協助我釐清重視的事。我只需要接受並且認知到,即便親密如斯、即便事情重複很多次,另一半依然不會通靈,依然會抓不到我在意的點,但她不是為了要刁難我才故意不說話。

〈覺察篇〉提到的一個心態,對我坦誠很有幫助:伴侶這麼為我著想,怎麼會故意放任關係擺爛,不溝通、不討論?意思是:所以沒有回應大多是不知道要如何回應。


⑤ 約好下次的應對

溝通的契機發生後,我會與伴侶討論「下次」遇到相似的事情,我該怎麼應對比較好?通常伴侶自己也不知道(笑),極大可能真的再遇到相似情況,我們才會發現上次說的對待方式不適合。

這時候我們會再討論一個新的對待方式。具體而言,我們要聚焦的是:

  1. 該如何對待,才能讓對方感受比較好?
  2. 該如何表達,比較容易被對方理解自己的狀態與需求?

我們關係裡的舒適度就是這樣一次一次調整,慢慢更換相處方式得來的。


⑥ 感謝對方的回應

不論伴侶是否能夠回應我的問題,我都會謝謝她願意說出她的想法。即便是「我不知道」、「我現在不想講」,都是一種回應。

如果陪伴者還是感覺不願意就此打住、對另一半的答案不夠滿意,請參考〈覺察篇〉。




總結

從〈覺察篇〉我們釐清自己一直問下去的目的是什麼?知道答案對自己的意義是什麼?通常我會發現,原來這麼用力,可能只是想安自己的心。

本篇〈陪伴篇〉則是分享如何在生活中,應用常見的陪伴方式(如傾聽、提問、保持好奇、帶著善意),直面不願意表達想法的伴侶。今天依舊只是非常個人的陪伴經驗,期望能帶給需要的陪伴者一點靈感。

祝福路過的你:)



【文末彩蛋?】

伴侶不回應還有個隱藏原因:忘記要回了。沒錯,有些時候對我自己有意義的問題,伴侶想著想著就忘了(大笑)。但這也不妨礙我們喜歡對方,在傻眼中又覺得有點可愛,對吧?



一個普通人
陪伴憂鬱伴侶的小記

👉🏻 如果喜歡文章請幫我按【愛心】❤️
👉🏻 持續來點靈感歡迎按下【追蹤】✅
👉🏻 鼓勵閒人寫相關主題【成為伯樂】👼🏻

每個慷慨的行動,都是我持續前行的燃料🚀

🌟 閱讀更多相關內容👉🏻憂鬱你好,這是我女友

avatar-img
18.0K會員
297內容數
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分享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碎進時間的裂縫 的其他內容
當陪伴者也想鬧脾氣的時候,該用什麼樣的心態,才能為自己出口氣,又不會造成憂鬱伴侶過大的情緒負擔呢?內容主要分享一個普通人,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
「她生氣了。」每當我這麼感覺,另一個聲音會說:「她需要幫忙。」原本被慣性激起的錯愕、驚訝、不解與跟著憤怒,彷彿撲了空,情緒在形成網羅罩住我之前,一下就被解開了。將焦點放在生氣的女友(而不是女友的生氣),我意識到她可能是受傷了。
「他們只能躺在病床上。被囚禁在身體裡的靈魂,活著有什麼意義?」我沈默了許久,始終沒有回話。聽著伴侶因為哭泣而含糊的聲音,伴隨著吸鼻子時的換氣,在她腦中翻搗了整天的思緒,像打翻被的玻璃水杯,傾倒無法收復。
在憂鬱狀態裡,身邊的人該怎麼做、要怎麼說,才能讓感受比較好? 這篇文章以個人經驗,分享陪伴憂鬱伴侶時,可能一秒出事的踩雷安慰話;並依實際的相處與觀察,整理出幾個益於陪伴的心法,避開安慰時的雷點,減少彼此的心理負擔。
「如果我什麼都不是,那我活著幹嘛?」回頭望向一事無成的人生,伴侶感到相當沮喪。事實上,因何受難說不真切,只知道功成名就的衝動,似是想要也是需要,猶如午夜夢迴的鬼魅,偶爾出現,而後不見。
因為有人陪伴,讓我覺得我沒有資格陷入低潮。加上最近看到你為我忙碌、為我熬夜,我都覺得是我害了你,覺得很愧疚所以不敢看你,心情很差很沮喪。接著又開始想,都有你陪了我怎麼還在心情不好?覺得自己很不應該、很對不起你的陪伴。然後又回到因為愧疚不敢看你、自己心情很差覺得對不起你的陪伴,負向循環越攪越深。
當陪伴者也想鬧脾氣的時候,該用什麼樣的心態,才能為自己出口氣,又不會造成憂鬱伴侶過大的情緒負擔呢?內容主要分享一個普通人,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
「她生氣了。」每當我這麼感覺,另一個聲音會說:「她需要幫忙。」原本被慣性激起的錯愕、驚訝、不解與跟著憤怒,彷彿撲了空,情緒在形成網羅罩住我之前,一下就被解開了。將焦點放在生氣的女友(而不是女友的生氣),我意識到她可能是受傷了。
「他們只能躺在病床上。被囚禁在身體裡的靈魂,活著有什麼意義?」我沈默了許久,始終沒有回話。聽著伴侶因為哭泣而含糊的聲音,伴隨著吸鼻子時的換氣,在她腦中翻搗了整天的思緒,像打翻被的玻璃水杯,傾倒無法收復。
在憂鬱狀態裡,身邊的人該怎麼做、要怎麼說,才能讓感受比較好? 這篇文章以個人經驗,分享陪伴憂鬱伴侶時,可能一秒出事的踩雷安慰話;並依實際的相處與觀察,整理出幾個益於陪伴的心法,避開安慰時的雷點,減少彼此的心理負擔。
「如果我什麼都不是,那我活著幹嘛?」回頭望向一事無成的人生,伴侶感到相當沮喪。事實上,因何受難說不真切,只知道功成名就的衝動,似是想要也是需要,猶如午夜夢迴的鬼魅,偶爾出現,而後不見。
因為有人陪伴,讓我覺得我沒有資格陷入低潮。加上最近看到你為我忙碌、為我熬夜,我都覺得是我害了你,覺得很愧疚所以不敢看你,心情很差很沮喪。接著又開始想,都有你陪了我怎麼還在心情不好?覺得自己很不應該、很對不起你的陪伴。然後又回到因為愧疚不敢看你、自己心情很差覺得對不起你的陪伴,負向循環越攪越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溝通是雙向的 溝通的意思是互相了解對方想法/交換想法,溝通可分為兩部份,要完成這兩部份,有來有往,才是有效的溝通。 聆聽別人 表達自己 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在溝通過程中會衝口而出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這樣不但無法解決事情,還令事情更糟。如何做到讓另一半冷靜地聆聽你的需求,而你又能夠表達自己?吵
Thumbnail
溝通不僅是只為了資訊的傳遞,更是促進理解與連結的橋樑。 透過文中的兩大功能概念,平衡兩者,靈活運用,建立更強大的職場與人際關係。
Thumbnail
心愛的另一伴好像都不懂我的需求、感受、想法?天啊,為什麼都在生悶氣呢,我又沒做錯事?溝通真的很困難嗎?
Thumbnail
在面對朋友或家人的傾訴時,給予建議和陪伴都同樣重要。然而,錯誤的「勸告」可能對關係造成傷害。三個步驟可以幫助有效勸告,包括多問開放式問題、描述感受以及關注對方面臨的困境。
就像個案所說, 每個人都應該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而不是期待伴侶來安撫自己, 但親密關係的可貴就在於, 兩個人帶著各自背負的傷痕或課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與伴侶之間的愛與陪伴。通過作者的故事,深入探討了愛的力量以及情緒支持與陪伴的重要性。作為基督徒,作者也分享了她的信仰和禱告如何幫助她度過困難時刻。
Thumbnail
朋友W覺得沒辦法接受,他無法忍受事後才發現伴侶其實狀態很糟,而自己卻不知道。 同時也因爲這個憤怒的情緒,朋友Q在情緒上來時往往常出現較激烈的言詞,讓兩人陷入一個膠著痛苦的僵局。 你是否也曾遇到這樣的狀況,那這時候該怎麼辦?
Thumbnail
當面對另一半工作挑戰時,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並提供支持的方法。你可以放下過去的期望,聽取對方的心聲,並幫助對方看見自己的價值。同時,也提到了如何靈活調整自己的期望,解開對方內心的壓力,給予持續的支持和信任。最後,提出了透過書寫和自我探索來揭露自我、發揮生命力的方法。
不論是伴侶、親子、友誼 在關係中要好好說話,並非易事 尤其在越在乎的關係中,我們經常越容易"搞砸"。 一位夥伴Z在課堂上,就提了個關係上溝通相關的問題。細節就不多說,只呈現我認為能提供學習的部份,也謝謝Z同意讓我分享。 Z:「我很瞭解對方,他不會改變心意的,這樣我還要去跟他說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溝通是雙向的 溝通的意思是互相了解對方想法/交換想法,溝通可分為兩部份,要完成這兩部份,有來有往,才是有效的溝通。 聆聽別人 表達自己 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在溝通過程中會衝口而出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這樣不但無法解決事情,還令事情更糟。如何做到讓另一半冷靜地聆聽你的需求,而你又能夠表達自己?吵
Thumbnail
溝通不僅是只為了資訊的傳遞,更是促進理解與連結的橋樑。 透過文中的兩大功能概念,平衡兩者,靈活運用,建立更強大的職場與人際關係。
Thumbnail
心愛的另一伴好像都不懂我的需求、感受、想法?天啊,為什麼都在生悶氣呢,我又沒做錯事?溝通真的很困難嗎?
Thumbnail
在面對朋友或家人的傾訴時,給予建議和陪伴都同樣重要。然而,錯誤的「勸告」可能對關係造成傷害。三個步驟可以幫助有效勸告,包括多問開放式問題、描述感受以及關注對方面臨的困境。
就像個案所說, 每個人都應該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而不是期待伴侶來安撫自己, 但親密關係的可貴就在於, 兩個人帶著各自背負的傷痕或課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與伴侶之間的愛與陪伴。通過作者的故事,深入探討了愛的力量以及情緒支持與陪伴的重要性。作為基督徒,作者也分享了她的信仰和禱告如何幫助她度過困難時刻。
Thumbnail
朋友W覺得沒辦法接受,他無法忍受事後才發現伴侶其實狀態很糟,而自己卻不知道。 同時也因爲這個憤怒的情緒,朋友Q在情緒上來時往往常出現較激烈的言詞,讓兩人陷入一個膠著痛苦的僵局。 你是否也曾遇到這樣的狀況,那這時候該怎麼辦?
Thumbnail
當面對另一半工作挑戰時,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並提供支持的方法。你可以放下過去的期望,聽取對方的心聲,並幫助對方看見自己的價值。同時,也提到了如何靈活調整自己的期望,解開對方內心的壓力,給予持續的支持和信任。最後,提出了透過書寫和自我探索來揭露自我、發揮生命力的方法。
不論是伴侶、親子、友誼 在關係中要好好說話,並非易事 尤其在越在乎的關係中,我們經常越容易"搞砸"。 一位夥伴Z在課堂上,就提了個關係上溝通相關的問題。細節就不多說,只呈現我認為能提供學習的部份,也謝謝Z同意讓我分享。 Z:「我很瞭解對方,他不會改變心意的,這樣我還要去跟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