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靜辭職』到『咖啡打卡』——美國職場的權力天平正在糾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外電編譯》2025/02/07

一場無聲的職場革命正在進行

近來美國媒體在觀察美國企業的日常運作時,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早上八九點,員工陸續進辦公室,打卡、倒杯咖啡、與同事寒暄幾句,開個晨會,然後……......

午後時分,辦公室卻逐漸空蕩蕩,許多人的座位上只有一杯已經涼透的咖啡和一台進入休眠模式的筆電。

他們去哪了?答案是:回家繼續工作,或者根本沒再工作。


這種現象被稱為「咖啡打卡」(Coffee Badging),本質上是員工對於企業強制回辦公室政策的一種「軟性抵抗」。

這個現象與疫情期間興起的「安靜辭職」(Quiet Quitting)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都透露出一個核心訊息:員工對於傳統工作模式的不滿,正在透過非對抗性的方式表達出來。

但這個趨勢的背後,不只是員工的選擇,而是整個美國就業市場的深層變動。


過去幾年,員工處於強勢地位,企業為了留住人才,紛紛提供彈性工作模式;然而,隨著經濟環境變化、裁員潮來襲,現在的局勢正在發生根本性的逆轉——雇主重新掌握話語權,員工的選擇變少,工作模式的「彈性時代」是否已經來到盡頭?


咖啡打卡的崛起:員工的隱形抗議

「咖啡打卡」的出現,其實是一種職場文化的微妙進化。員工並未明目張膽地拒絕回辦公室,但他們選擇以一種「象徵性出席」的方式回應公司的政策——打卡上班,象徵性地出現,但不真正把工作重心放在辦公室。

根據職場研究專家謝爾曼(Sherman)的觀察,這種行為其實是一種「低強度的職場反抗」:

「員工對於企業取消遠端工作感到不滿,但又不想冒著失業的風險,所以他們選擇『咖啡打卡』,只是在辦公室短暫現身,然後回家繼續工作,或者根本沒有再工作。」

簡單來說,這是一種「偽回歸辦公室(Fake RTO, Return-to-Office)」的模式——員工符合公司政策的表面要求,但內心仍然堅持自己的工作方式。

這也解釋了為何許多企業推動RTO(Return-to-Office, 重返辦公室)政策後,生產力並未出現顯著提升。因為這些員工並沒有真正認同公司的決策,他們只是表面上配合,實際上仍然按照自己的方式工作。


員工為什麼抗拒回辦公室?

在疫情期間,許多白領員工已經適應了遠端工作(Remote Work)或混合辦公(Hybrid Work)的模式。他們發現:

  • 通勤時間大幅減少,一天至少能省下1-2小時;
  • 工作效率提升,沒有辦公室干擾,能更專心完成任務;
  • 工作與生活更平衡,可以照顧家人、安排個人時間;
  • 生產力並未下降,甚至某些產業(如科技業)的員工在家工作的表現比在辦公室更好。


然而,企業並不這麼看。從雇主的角度來說,他們認為:

  • 遠端工作讓企業對員工「失去掌控」,難以監督工作進度;
  • 團隊協作與企業文化受到影響;
  • 許多老闆「純粹覺得員工應該回來」,即使沒有確切證據顯示生產力下降。

於是,當企業推動RTO政策時,員工與雇主的矛盾便產生了。


雇主 vs. 員工:職場權力的逆轉

這一波「咖啡打卡」的崛起,反映的不只是員工的個別選擇,而是職場權力結構的重大變化

#2020-2022:員工市場時代

在疫情初期,企業為了適應遠端工作,紛紛導入各種數位工具(Zoom、Slack、Trello),甚至提供彈性福利來吸引和留住人才。當時的市場特徵是:

  • 大規模裁員,導致人才短缺,企業為了留住員工而不敢強制回辦公室;
  • 遠端工作成為標準,許多科技公司甚至宣布「永久遠端」政策;
  • 求職者擁有優勢,因為市場上工作機會多,員工可以選擇更好的條件。



#2023-2024:雇主市場回歸

但到了2023年,隨著經濟開始降溫,企業開始調整策略:

  • 裁員潮來襲,許多科技公司、大型企業開始縮編;
  • 遠端工作政策縮減,包括Google、Meta、Amazon等科技巨頭,都開始要求員工回辦公室;
  • 企業重掌權力,因為市場競爭變得激烈,員工的選擇減少,談判能力下降。

美國職涯顧問吉爾(Gill)分析:

「兩年前,雇主非常害怕失去員工,因為當時市場上找不到合適人才。但現在,雇主掌握了主導權,他們可以說:『我們給過你遠端工作的機會,現在是我們的時間。』如果員工不滿,就得去找別的工作。」

換句話說,職場的天平已經傾向企業這一端。過去,員工可以用「安靜辭職」來降低投入,但現在他們甚至無法輕易跳槽,只能選擇「咖啡打卡」這種微妙的方式來應對變化。


未來的辦公室模式:折衷方案是否可行?

咖啡打卡的興起,暴露了一個關鍵問題:員工與企業的期待已經不同步。但這並不意味著「遠端工作」將完全消失,而是說市場正在進行「再平衡」。

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包括:

  1. 混合辦公(Hybrid Work)成為主流——企業仍然會要求員工回辦公室,但可能允許部分遠端工作,如「一週三天辦公室、兩天遠端」。
  2. 彈性工時(Flexible Hours)取代遠端辦公——如果企業不願意讓員工在家工作,那麼更有可能的妥協方案是允許員工在不同時段進辦公室。
  3. 結果導向管理(Outcome-Based Management)興起——企業可能會轉向「不管你在哪裡,只要交出成果」的績效管理模式,而非純粹關心員工是否待在辦公室。


最終,這場員工與雇主之間的權力拉鋸戰,將決定未來工作的樣貌。但可以確定的是,「回辦公室」不會是一個單純的選擇,而是一場持續的博弈。

#撰寫:盧世安

raw-im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 新創業務薪資攻略:高底薪 vs. 高獎金,怎麼選? 🚀 薪資不只是數字,而是企業戰略! 不同成長階段,業務薪資模式也不同: ✅ 創業期:低底薪+高獎金,吸引「獵人型」業務開拓市場 ✅ 成長期:中底薪+穩定獎金,讓「農夫型」業務深耕客戶 ✅ 成熟期:高底薪+長期獎勵,強化品牌與客戶關係
你是否曾經像我一樣,長期在工作中、專業領域,甚至日常生活中,懷疑自己不配擁有現在的成績? 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害怕被他人發現自己「其實沒那麼厲害」? 這種難以言喻的焦慮與不安,曾讓我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甚至開始害怕新的機會與挑戰。
🔥 面試成功關鍵,就在最後一問! 🔥 別讓「你有問題要問嗎?」這句話成為你的 扣分陷阱!這篇文章教你避開 5 類笨提問,並提供 高分關鍵問法,讓面試官對你印象深刻、提高錄取機率!📈 立即收藏,讓你的面試更有競爭力! #面試技巧 #職場攻略 #求職必看
本文以「英雄之旅」框架解析人資工作者的職涯成長歷程,將 HR 的挑戰比喻為史詩級冒險。從初入行的迷惘,到遭遇組織變革的召喚,再到面對阻力與突破瓶頸,HR 必須培養戰略思維,找到盟友,克服敵人,最終成為組織變革的推動者。
主管對員工大聲說話是否構成霸凌?本文探討主管言語霸凌的界線,並提出「霸凌333要件」:三個月內,三人同步證詞,三個不同事件,作為判斷依據。作者建議主管避免大聲斥責,改進溝通方式,並於2025/02/14線上課程分享實戰技巧。
人際關係不該是刻意「經營」,而是自然的「連結」。真正穩固的人脈來自長期的信任、價值交換,而非短期的請客送禮。我的KPI不是有多少人認識我,而是我認識的人彼此是否有價值連結。此外,懂得「成功麻煩別人」,反而能強化人際關係。最重要的是,提升自身價值,自然會吸引對的人。
📢 新創業務薪資攻略:高底薪 vs. 高獎金,怎麼選? 🚀 薪資不只是數字,而是企業戰略! 不同成長階段,業務薪資模式也不同: ✅ 創業期:低底薪+高獎金,吸引「獵人型」業務開拓市場 ✅ 成長期:中底薪+穩定獎金,讓「農夫型」業務深耕客戶 ✅ 成熟期:高底薪+長期獎勵,強化品牌與客戶關係
你是否曾經像我一樣,長期在工作中、專業領域,甚至日常生活中,懷疑自己不配擁有現在的成績? 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害怕被他人發現自己「其實沒那麼厲害」? 這種難以言喻的焦慮與不安,曾讓我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甚至開始害怕新的機會與挑戰。
🔥 面試成功關鍵,就在最後一問! 🔥 別讓「你有問題要問嗎?」這句話成為你的 扣分陷阱!這篇文章教你避開 5 類笨提問,並提供 高分關鍵問法,讓面試官對你印象深刻、提高錄取機率!📈 立即收藏,讓你的面試更有競爭力! #面試技巧 #職場攻略 #求職必看
本文以「英雄之旅」框架解析人資工作者的職涯成長歷程,將 HR 的挑戰比喻為史詩級冒險。從初入行的迷惘,到遭遇組織變革的召喚,再到面對阻力與突破瓶頸,HR 必須培養戰略思維,找到盟友,克服敵人,最終成為組織變革的推動者。
主管對員工大聲說話是否構成霸凌?本文探討主管言語霸凌的界線,並提出「霸凌333要件」:三個月內,三人同步證詞,三個不同事件,作為判斷依據。作者建議主管避免大聲斥責,改進溝通方式,並於2025/02/14線上課程分享實戰技巧。
人際關係不該是刻意「經營」,而是自然的「連結」。真正穩固的人脈來自長期的信任、價值交換,而非短期的請客送禮。我的KPI不是有多少人認識我,而是我認識的人彼此是否有價值連結。此外,懂得「成功麻煩別人」,反而能強化人際關係。最重要的是,提升自身價值,自然會吸引對的人。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已經出家的媽媽(悟師父)現在還是喜歡喝咖啡。 我們出生前,媽媽就借住在佛教精舍裡,寒暑假時,我們就會從烏日姨嬤家上台北和媽媽在這裡一起住一段時間,從小開始,我就記得媽媽煮了一手好咖啡,每次喝到都十分驚艷,尤其他沒有使用任何咖啡用具,只有咖啡粉和熱水。 小時候不懂咖啡,其實也忘了媽媽泡給我們的
在網路上看到許多人用陶鍋烘豆,所以這次就來挑戰陶鍋烘豆! 
爲了協助主管做一份今天要跟國外開會的報告,從上周開始就在燒腦,今天下午主管開完會,一切順利,我也暫時可放鬆。
說到沖泡咖啡腦中難免會先想到的是粉狀的二合一或是三合一,在超市卻也很常看到罐裝的即溶咖啡粉,那又和長的像小石頭的即溶咖啡有什麼差別呢?
不管是自己手沖的、機器煮的、出門買的,越是習慣這些動作就希望更方便快速取得。所以家裡也總還會備著沖泡式的咖啡,可能是即溶咖啡粉或是濾掛咖啡,其中更是冷水或熱水都可沖泡的即溶咖啡球最方便。
已經出家的媽媽(悟師父)現在還是喜歡喝咖啡。 我們出生前,媽媽就借住在佛教精舍裡,寒暑假時,我們就會從烏日姨嬤家上台北和媽媽在這裡一起住一段時間,從小開始,我就記得媽媽煮了一手好咖啡,每次喝到都十分驚艷,尤其他沒有使用任何咖啡用具,只有咖啡粉和熱水。 小時候不懂咖啡,其實也忘了媽媽泡給我們的
在網路上看到許多人用陶鍋烘豆,所以這次就來挑戰陶鍋烘豆! 
爲了協助主管做一份今天要跟國外開會的報告,從上周開始就在燒腦,今天下午主管開完會,一切順利,我也暫時可放鬆。
說到沖泡咖啡腦中難免會先想到的是粉狀的二合一或是三合一,在超市卻也很常看到罐裝的即溶咖啡粉,那又和長的像小石頭的即溶咖啡有什麼差別呢?
不管是自己手沖的、機器煮的、出門買的,越是習慣這些動作就希望更方便快速取得。所以家裡也總還會備著沖泡式的咖啡,可能是即溶咖啡粉或是濾掛咖啡,其中更是冷水或熱水都可沖泡的即溶咖啡球最方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以下是關於台灣安靜離職現象的觀察: 文化背景:台灣的職場文化傳統上強調勤奮和奉獻,但新一代員工更注重工作生活平衡,導致了這種現象的出現。 世代差異:主要是年輕一代(如千禧一代和Z世代)更傾向於採取這種態度,他們對工作的期望與前幾代人有所不同。 產業差異:在一些傳統產業中,這種現象可能不太明顯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現代職場中的競爭與挑戰,以及各種人際關係和策略。它列舉了許多具體例子,讓讀者一同解析其背後的動機和影響。
Thumbnail
現代職場中,工作壓力大,競爭激烈,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不能偶爾放鬆一下,偷點懶。下面的職場生存指南,教你如何在辦公室中「巧妙」偷懶,讓你保住工作,又能享受片刻的輕鬆。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同事,有些人充滿熱情,有些人則安於現狀。 當積極的職場新人面對消極前輩,透過本文分享的策略建立基礎,打造優勢!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安靜離職是指員工只完成基本職責,不再投入額外努力。這個現象因疫情期間的抖音用戶推廣而流行。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四個維度共同促成了這一現象的興起。企業應提高工作滿意度、加強溝通、提供彈性安排和職業發展規劃來應對。
Thumbnail
最近,職場上經常聽到一個詞——“無預警離職”。想像一下,你早上還和同事在茶水間聊天,下午他就悄無聲息地消失在辦公桌前,桌上的物品已經收拾得一乾二淨。這種突然的離職,對於一個公司和團隊來說,無異於一場職場地震。那麼,無預警離職究竟會給職場帶來哪些深層傷害呢?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
Thumbnail
(此文章原於2020/02/12發布,並刊載於Medium) 公司整體氛圍,對社會新鮮人來說非常重要。 好的氛圍,可以提升整個辦公室的士氣,凝聚社會新鮮人的向心力,使每位新鮮人覺得自己的腦力激盪跟疲累是有價值、有收穫的;低迷的氛圍,嗯....我不會告訴你,我一開始認為:不可能改變我!我一定可以保
Thumbnail
離職撕破臉的狀況百百種,口出惡言揚言在業界抹殺、直接封鎖門禁卡權限要求員工立即離開、老闆準備好紙箱,盯著員工收拾東西,狀況百百種。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案例是:主管常常以明示或者暗示,要求員工在家自主加班,離職時雇主不爽,調查員工公務電腦/EMAIL所有紀錄,指控員工攜出機密資料告上法庭。 員工該
Thumbnail
讓「不做事」的人留任,等於在暗示「做事」的人該離職了
Thumbnail
今年熱門的職場詞彙 除了安靜離職、懶女孩工作之外 亦包含一個"咖啡打卡"(Coffee Badging) 什麼是咖啡打卡? 在疫情過後 大部分的公司都要求員工需要返回辦公室上班 然而員工已經習慣遠距辦公 也因此會到辦公室跟同事碰個面,買杯咖啡後 留在咖啡廳或是乾脆回家繼續完成工作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以下是關於台灣安靜離職現象的觀察: 文化背景:台灣的職場文化傳統上強調勤奮和奉獻,但新一代員工更注重工作生活平衡,導致了這種現象的出現。 世代差異:主要是年輕一代(如千禧一代和Z世代)更傾向於採取這種態度,他們對工作的期望與前幾代人有所不同。 產業差異:在一些傳統產業中,這種現象可能不太明顯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現代職場中的競爭與挑戰,以及各種人際關係和策略。它列舉了許多具體例子,讓讀者一同解析其背後的動機和影響。
Thumbnail
現代職場中,工作壓力大,競爭激烈,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不能偶爾放鬆一下,偷點懶。下面的職場生存指南,教你如何在辦公室中「巧妙」偷懶,讓你保住工作,又能享受片刻的輕鬆。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同事,有些人充滿熱情,有些人則安於現狀。 當積極的職場新人面對消極前輩,透過本文分享的策略建立基礎,打造優勢!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安靜離職是指員工只完成基本職責,不再投入額外努力。這個現象因疫情期間的抖音用戶推廣而流行。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四個維度共同促成了這一現象的興起。企業應提高工作滿意度、加強溝通、提供彈性安排和職業發展規劃來應對。
Thumbnail
最近,職場上經常聽到一個詞——“無預警離職”。想像一下,你早上還和同事在茶水間聊天,下午他就悄無聲息地消失在辦公桌前,桌上的物品已經收拾得一乾二淨。這種突然的離職,對於一個公司和團隊來說,無異於一場職場地震。那麼,無預警離職究竟會給職場帶來哪些深層傷害呢?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
Thumbnail
(此文章原於2020/02/12發布,並刊載於Medium) 公司整體氛圍,對社會新鮮人來說非常重要。 好的氛圍,可以提升整個辦公室的士氣,凝聚社會新鮮人的向心力,使每位新鮮人覺得自己的腦力激盪跟疲累是有價值、有收穫的;低迷的氛圍,嗯....我不會告訴你,我一開始認為:不可能改變我!我一定可以保
Thumbnail
離職撕破臉的狀況百百種,口出惡言揚言在業界抹殺、直接封鎖門禁卡權限要求員工立即離開、老闆準備好紙箱,盯著員工收拾東西,狀況百百種。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案例是:主管常常以明示或者暗示,要求員工在家自主加班,離職時雇主不爽,調查員工公務電腦/EMAIL所有紀錄,指控員工攜出機密資料告上法庭。 員工該
Thumbnail
讓「不做事」的人留任,等於在暗示「做事」的人該離職了
Thumbnail
今年熱門的職場詞彙 除了安靜離職、懶女孩工作之外 亦包含一個"咖啡打卡"(Coffee Badging) 什麼是咖啡打卡? 在疫情過後 大部分的公司都要求員工需要返回辦公室上班 然而員工已經習慣遠距辦公 也因此會到辦公室跟同事碰個面,買杯咖啡後 留在咖啡廳或是乾脆回家繼續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