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接納自己?先去創造好好被接納的經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是透過關係來找尋自身的定位的。」——《一隅有花 Withering Calendar》


我常在網路上看到好多媽媽,明明已經為孩子付出一切、身心俱疲,卻仍然在發文求助時,自責自己做的不夠好。每當我看到他們這樣,總不免心疼,忍不住會回文分享自身經驗,希望用自己的例子讓他們知道,媽媽很廢也沒關係,生命總會找到出口(大誤)。好的拉回來,或許是老從他們身上,看見自己過去的影子,我真正希望的是能給他們一些希望感。期望透過我的親身經驗分享,讓他們知道這一切都只是個過程,只要不放棄,不管路途再遠,慢慢走總會到的。


教養的最難在於「接納自己」

過去在學敘事前,我也是很容易自責與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的媽媽。當時的我面對教養的難,並不是不知道怎麼做,畢竟坊間資訊豐富,隨便搜尋都可以找到一堆怎麼教小孩的方法。難是難在,我是否可以接納自己當媽媽的有限性,是否接納自己常常學習並嘗試許多方法之後,還是做不到書上或專家所說的「溫和而堅定」。過去的我在參加<幸福魔法團體>前,面對教養困難常常需要處理兩層情緒,第一層是因為事件引發的,比如說當我身體不舒服時,難免面對孩子時會有些不耐煩,而往往更麻煩的是第二層情緒。第二層情緒是指,對孩子不耐煩後所衍伸出來的自責與愧疚,還有明明已經這麼努力了,怎麼還是做不好的挫折加無力感。當時的我,會花很多時間卡在第二層情緒,導致我根本無力思考下次面對同樣的情境,我能有什麼其他的選擇。關鍵在我根本不接納我自己,我無法如實接納自己的有限性與自己的不夠好,我在追逐那些外界主流的好媽媽標準中(比如媽媽應該要溫柔、對孩子有耐心等),漸漸迷失方向。


想接納自己?先去創造一段好好被接納的經驗

在<幸福魔法團體>持續浸泡兩年半後,我依然不夠好,面對孩子還是常常有情緒,但不同的是,現在的我不再進入第二層情緒中走不出來,而是可以迅速整理好因事件引發的情緒後,下個問句接著再問自己:「目前這個互動方式不是我喜歡的,那下次我可以做些什麼,來往自己更喜歡的方向移動呢?」省下許多自責與內耗的時間後我才明白,接納是為了把力氣花在帶自己跟孩子往更喜歡的方向靠近。

 

前陣子我剛好訪談了許多看我文章,或是看見我的改變而一起來團體共學的夥伴們,很多人也跟我一樣,一來就待至少半年、一年以上,並覺得對他們的人生幫助很大。當我好奇地詢問他們,這樣的學習對他們最大的幫助是什麼?畢竟課程很多,是什麼讓他們願意留在這裡,持續不間斷地學習?他們的答案跟我個人持續待在團體的理由雷同,團體提供了外面世界得不到的溫暖接納,而這樣的氛圍,有助於我們實際體驗什麼叫做「接納自己」,而且是體感上的經驗,並非只是大腦知識上的理解,這兩者是有很大的差距的。這同時也說明了為什麼很多人看很多教養書籍,或即便聽很多教養專家的演講或直播,卻依然做不到接納孩子,又或是常常在兇完孩子之後,又陷入不停地懊悔。人給不出自己沒有的東西,當無法好好接納自己,自然給不出孩子這樣的接納與愛。好在大腦的神經元是有可塑性的,透過一次次實際在團體中體驗到「接納自己」是如何發生,我們就會學到新的模式與選擇,不再只是被慣性帶著走。


若此刻的你也覺得接納自己很困難,那先去找到一個人或群體,是可以好好接納你的,當你一次又一次自責自己時,可以聽到他人對你說:「沒關係,至少你已經盡力了。」聽著聽著,總有一天你也會開始對自己說。我們總是不自覺地對自己特別嚴格,嚴格的背後原本只是想要督促自己更進步,但過度嚴厲之後,反而讓我們深陷在情緒中、動彈不得。適時覺察,並找到適合的資源幫助自己,相信總有一天,你也可以慢慢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歡迎到以下地方找我互動聊天喔!>

臉書PM

 

你渴望一個可以接納自己的避風港嗎?有心理學者研究指出,決定一個人幸福感的原因有50%跟家族基因有關、10%跟環境有關、剩下的40%則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可以透過練習來提升幸福感的。如果你也想活得更幸福,歡迎來<幸福魔法分享會>聽故事,一起練習接納自己並邁向幸福~


我喜歡把學習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幸福對我而言不再是名詞,而是動詞,是去活出來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媽後的每一天都不容易,也是放手的練習。但所有的關係皆是跟自己的關係,我深信只要我持續練習,不管將來面對哪段關係的分離,我都能好好的,因為就算失去關係,我都還有我自己。
可以用欣賞的角度看自己,我更有信心,並知道這一切都只是過程。每天只要練習進步一點點,就有機會再往幸福多靠近一點點。
升小三的Q寶,在下課時間外送餅乾去給正在適應新環境的弟弟,他是如何學習到這些照顧人的方法呢?
前陣子那篇爭議文,後來引發網友關於「教養」的諸多討論,很奇妙,同一篇文章,有些人認為我已經教會小孩了,而有些人則緊咬著我沒教、甚至亂教,我兒子放出來後會危害社會。相同的文字,大家各自解讀,究竟「教養」的本質是什麼?
準備升小三的Q寶放暑假了,當他回家分享著所有小孩都討厭K、不跟K玩,我不急著要他改變,而是選擇先同理並把主權還給他,沒想到結果令人驚喜。
準備上小一的J寶,遇到一次要拔兩顆牙的情境,他如何運用繪本上學習到的新方法,相信自己並帶給自己力量...
當媽後的每一天都不容易,也是放手的練習。但所有的關係皆是跟自己的關係,我深信只要我持續練習,不管將來面對哪段關係的分離,我都能好好的,因為就算失去關係,我都還有我自己。
可以用欣賞的角度看自己,我更有信心,並知道這一切都只是過程。每天只要練習進步一點點,就有機會再往幸福多靠近一點點。
升小三的Q寶,在下課時間外送餅乾去給正在適應新環境的弟弟,他是如何學習到這些照顧人的方法呢?
前陣子那篇爭議文,後來引發網友關於「教養」的諸多討論,很奇妙,同一篇文章,有些人認為我已經教會小孩了,而有些人則緊咬著我沒教、甚至亂教,我兒子放出來後會危害社會。相同的文字,大家各自解讀,究竟「教養」的本質是什麼?
準備升小三的Q寶放暑假了,當他回家分享著所有小孩都討厭K、不跟K玩,我不急著要他改變,而是選擇先同理並把主權還給他,沒想到結果令人驚喜。
準備上小一的J寶,遇到一次要拔兩顆牙的情境,他如何運用繪本上學習到的新方法,相信自己並帶給自己力量...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學習夥伴提問: 「有外人在時就會有無形的壓力懷疑自己這樣做是不是對的(即使覺得應該還在歷程中),要如何增強自己的教養信心呢?」 如何增強自己的教養信心? 1. 媽媽要放下完美的期待,允許自己可以做得不夠好、可以犯錯(畢竟我們都還在努力中,沒有放棄呀!) 2. 教養並非二元的,如果只用對錯來區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 這裡的『人』,可能是個孩子,也可能是個大人。 有許多人,對自己很沒自信,不管他(她)現在幾歲了。 我不喜歡自己,也沒有自信。請問我該怎麼辦? 親愛的,你真的可以對自己有自信! ∣菜b導日記∣倒數898天 ❦ 『自己』是跟自己相處最久的人。 所以,與其這麼做↓↓↓ 如何引導孩子對自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為什麼自我接納很重要? 自我接納是接受自己真實的樣子,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這是個人成長和發展的基礎。當我們能夠接受自己時,才能開始真正的成長和改變。自我接納有助於提高自尊和自信,減少焦慮和抑鬱,增強幸福感,更好地處理壓力,並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 如何實現自我接納? 練習正念 專注於當下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儘管愛自己並不容易,我們可以通過尋找曾經接納過我們的人,尋找心理諮詢師的支持以及透過情緒邊界與自我尊重來克服這種困境。持續的愛自己是一個過程,而結果會是每一步都充滿了自我發現和轉化的機會。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學習夥伴提問: 「有外人在時就會有無形的壓力懷疑自己這樣做是不是對的(即使覺得應該還在歷程中),要如何增強自己的教養信心呢?」 如何增強自己的教養信心? 1. 媽媽要放下完美的期待,允許自己可以做得不夠好、可以犯錯(畢竟我們都還在努力中,沒有放棄呀!) 2. 教養並非二元的,如果只用對錯來區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 這裡的『人』,可能是個孩子,也可能是個大人。 有許多人,對自己很沒自信,不管他(她)現在幾歲了。 我不喜歡自己,也沒有自信。請問我該怎麼辦? 親愛的,你真的可以對自己有自信! ∣菜b導日記∣倒數898天 ❦ 『自己』是跟自己相處最久的人。 所以,與其這麼做↓↓↓ 如何引導孩子對自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為什麼自我接納很重要? 自我接納是接受自己真實的樣子,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這是個人成長和發展的基礎。當我們能夠接受自己時,才能開始真正的成長和改變。自我接納有助於提高自尊和自信,減少焦慮和抑鬱,增強幸福感,更好地處理壓力,並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 如何實現自我接納? 練習正念 專注於當下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儘管愛自己並不容易,我們可以通過尋找曾經接納過我們的人,尋找心理諮詢師的支持以及透過情緒邊界與自我尊重來克服這種困境。持續的愛自己是一個過程,而結果會是每一步都充滿了自我發現和轉化的機會。